内部控制的描述

一:简述内部控制描述的三种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15分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应该以书面形式记录或描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

1 文字说明法 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以简洁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法。优点是(1)可以对调查对象作出比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2 )使用范围广泛,不受企业类型的限制。缺点是(1)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内部控制系统的细节(2)对于规模较大,内部控制较为复杂的企业,用文字说明势必闲的冗长、头绪繁多,不便从总体上对内部控制系统作出全面评价(3)如果对某项控制环节表述不清,则很容易引发对某些控制内容产生误解。

2 调查表法 指审计人员利用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格式的调查表来反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方法。 优点是:(1)调查范围明确,问题突出,容易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2)设计合理的调查表,可广泛适用于同类型企业,从而减少审计工作量(3)调查表可由若干人分别龚事回答,有助于保证调查效果。缺点是(1)反映问题不全面,仅限于被调查事项的范围(2)调查表仅要求作出 是或否的回答,难以反映被审计单位事项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的程度(3)标准格式的调查表缺乏弹性,难以适用于各类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或特殊行业的企业,往往会因不适用的回答太多而影响调查效果。

3 流程图法 是指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来描述某项业务的整个处理过程,将凭证和记录的产生 传递 检查 保存及其相互关系,用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的方法。

优点是:(1)可以将各项业务活动的职责分工、授权批准和复核验证等项控制措施与功能完整地显示出来,并且形象直观,能够突出现有的控制点,有助于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识别系统中的不足之处(2)便于随时根据业务控制程序的变化对流程图作出修改。缺点是(1)由于缺少文字说明。较复杂的业务不易理解(2)绘制流程图需要一定得技术,尤其是较复杂的业务,绘制难度更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方法是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方法有:

流程图法

文字描述法丁 流程图与文字描述相结合法

三: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宏观上讲分为两大类 一是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二是内部管理的控制制度采用会计的手段和方法对财务会计系统进行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采用会计以外的手段和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就是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这里我只略谈下我们常说的微观上的内控,也就是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下面都是手打上去的我只能简要写了,想了解详细的全部内控的内容你看会计准则吧,好几百页我是真的没有兴趣看那种东西。 回答你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5部分。 1 授权控制 2 职责分工控制 3 会计记录控制 4 资产解除与记录使用的控制 5 内部审计控制 我只把大条列了出来,具体内容和方法就不写了一两天也不可能抄完,每个大条底下都好几十页的东西,详细的话还是要看会计准则。答案二:内部控制被要求至少包括18条,都有相应的应用指引和配套指引。 跟会计准则没什么关系。 答案三:视野咨询针对“”从两个方面回答一、什么是内部控制体系;二、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与对策。请关注视野官方微博@视野咨询SHCC了解更多内部控制信息。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体系? 1,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2,为什么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恰当地运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其主要作用有: 统合作用:在一个企业中,虽有不同的作业单位,但要达到经营目标,必须全面配合,以发挥整体团队作用。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定及有关信息、报告等作为基本依据,以实现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制约与激励作用:内部控制着眼于各项业务的执行是否符合企业以及既定的规范标准,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管理活动能发挥制约作用;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并可以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作用:内部控制要重视制度设计、控制原则的应用,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动态,及时发挥控制的影响力,使之扬长避短,如期达到管理目标。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 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处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五:内部控制具体是指什么?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目录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三)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五)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内部控制的种类(一)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十大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三)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五)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内部控制的种类 (一)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十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展开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要素

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萨班斯法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了内控标准的修订,这需要立法学的指导。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余下全文>>

六: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可分为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对外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要对外披露,在时间上具有强制性,披露内容和格式强调符合披露要求;对内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层或治理层改善管控水平的需要,不具有强制性,内容、格式和披露时间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因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其内部控制系统不可能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的动态体系,因此对内部控制需要经常展开评价,在实际工作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外报告一般采用定期的方式,即企业至少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控制评价并由董事会对外发布内部控制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值得说明的是,如果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年度内发生了特殊的事项且具有重要性,或因为具有了某种特殊原因(如企业因目标变化或提升),企业需要针对这种特殊事项或原因及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对外发布。这种类型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属于非定期的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报告一般采用不定期的方式,即企业可以持续地开展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并根据结果的重要性随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报送评价报告。从广义上讲,企业针对发现的重大缺陷等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报送的内部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报告)也属于非定期的报告。企业应尽量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内控信息可比的要求。根据《评价指引》第二十一条和二十二条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对外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董事会声明。声明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保证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进度安排,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3.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说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4.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描述内部控制评价所涵盖的被评价单位,以及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事项,及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如有所遗漏的,应说明原因,及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完整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等。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描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遵循的基本流程,以及评价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6.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描述适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声明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或做出的调整及相应原因;根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确定评价期末存在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7.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对于评价期间发现、期末已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说明企业有足够的测试样本显示,与该重大缺陷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且运行有效。针对评价期末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及预期效果。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对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出具评价期末内部控制有效结论;对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不得作出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并需描述该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可能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相关风险。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发生重大缺陷的,企业须责成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予以核实,并根据核查结果对评价结论进行相应调整,说明董事会拟采取的措施。

七:内部控制的优势是什么?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手段,通过完善制度,建立规范的流程,实现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地。

八:内部控制缺陷的介绍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九:内部控制制度最基本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环境,二是会计系统,三是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作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帐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即属于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授权批准控制。即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特定授权是对特定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比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3.预算控制。即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余下全文>>

十: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对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关文件所规定的目标和指标以及所展开的活动,进行完成情况的描述。在评价成绩的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便持续改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