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小故事

一:道教经典故事

当然是观世音菩萨大。要知道佛、菩萨果位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且超越了三界,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玉帝还在六道与三界中,终究要受着轮回之苦。玉帝是比佛、菩萨低的,且佛、菩萨亦是他的上级。

玉帝见观音是要礼拜的。据说观世音菩萨降临空中,玉帝速率同阴间十殿阎王向观世音菩萨,诚心礼拜,叩头顶礼(你不信的话,去找佛经上查,可写得清清楚楚的)。

二: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小故事,越多做好,急求! 10分

儒家:

1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2

《论语·雍也》记载:"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原思就是孔子的学生原宪。他很穷,当了官,觉得"九百"薪水太多,不要。孔子批评他,认为不要是不对的,朱熹的解释:"言常禄不当辞"。如果自己消费有剩余,那也可以用于周济周围邻居贫乏者。不接受正常的薪水,也是不义。并不是"辞"钱财就是对的。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很会预测市场的,他从事商业活动,赚了很多钱。鲁国规定谁能花钱把在外国当奴婢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到政府那里领取一些钱,作为赔偿金。子贡赎了一些人回来,因为他自己钱多,就不去政府那里领取赔偿金。受到孔子的批评,孔子说,不能因为你有钱,就不去领取赔偿金。做事情,要考虑如何合适,才能作为别人的榜样。你这么做,今后鲁国人在外国当奴隶,再没有人去赎了。在这里,不拿钱是不义,拿钱才是义。王充认为子贡"让而止善"。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用一头牛来表示感谢之情,子路接受了。孔子说:"鲁国人今后一定很热心于拯救落水的人。"当时,一头牛是价值十分昂贵的酬谢品。王充说"子路受而观德"(《论衡·定贤篇》)。

3

有一天,孔子前往鲁桓公的宗庙,进去参观,他看到里面有一个酒器。他兴奋地说:“好哇!我终于见到了这种器皿。”

弟子问道:“先生,这个酒器叫什么名字?”

孔子回答说:“它叫宥卮(读又支)。”又回头叫一个弟子:“取水来。”

弟子取水过来,孔子把水,灌到宥卮里。水灌到一半的时候,它还端端正正立在桌上;等到水灌满了,它就倾倒了。

孔子大吃一惊,说:“好啊!这大概就是别人所说的‘保持溢满的状态,不如停止’的道理吧!”

子贡当时正在孔子旁边,问道:“怎样才能做到‘保持溢满的状态,不如停止’呢?”

孔子说:“水溢满,就无法保持平衡;因此,水溢满了就要赶快减损它。”

子贡又问:“为什么水溢满了,就要赶快减损它呢?这里面有什么大道理吗?”

孔子说:“事物旺盛到了极点,必然走向衰落;人快乐至极,就会产生悲哀;太阳到了正中,就会向西偏移;月亮过了中秋,就开始走向残缺。因此,聪明要靠愚钝来维持;见多识广,要靠孤陋......余下全文>>

三:道教经典故事

紫气东来:

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什么小故事或典故?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阀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五:有趣小故事

没人磨墨

一个富家之子去考试,父亲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绩很好,满以为一定能录取了,不料榜

上竟没有儿子的名字。父亲赶去找县官评理。县官调来卷查看,只见上面淡淡一层灰雾,却

看不到有什么字。

父亲一回家便责骂道:“你的考卷怎么写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儿子哭道:“考场上没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笔在砚上蘸着水写呀。”

老太念佛

有个老太,手里拿着数珠,一边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边大叫:“二汉、二汉,

锅上蚂蚁太多,我讨厌死了,快拿火代我把它们烧死。”然后又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接着又叫道:“二汉、二汉,你代我把锅底下的火灰扒掉些,簸箕不要用自己家里

的,因为要烧坏的,只问邻居家借簸箕得了。切记,切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从不吃素

和尚到人家作客。主人见他是出家人,便问道:“师父,您喝酒吗?”

和尚笑笑道:“酒倒喝一点,只是从不吃素。”

除糊涂虫

有个人向县衙告状道:“小人明天丢失锄头一把,请老爷查究。”

县官问:“你这奴才!明天丢失锄头,为啥昨天不来报案?”

在旁边的小吏听到后,不觉失笑。县官马上断案道:“偷锄头的一定是你!你到底偷去

干什么?”

小吏答道:“我要锄除那糊涂虫。”

老翁忧愁

有个老人富贵双全,子孙满堂。在过百岁生日的时候,祝寿的客人挤满了家门,老翁却

很不快乐。

大家问他:“您这么有福气,还有什么忧愁啊?”

老人答:“我什么都不愁,只是担心我过200岁生日时,来祝贺的人要增加几百几千,

教我怎么能一一记得呢?”

争讨便宜

一个人抱着儿子在门外玩,邻居开玩笑地说:“父子的骨血真是一脉相传,只要看看你

儿子就知道了,他的面孔与我的面孔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那抱小孩的人说道:“是啊,你同这孩子原是一个女人生出来的同胞弟兄,面孔怎会不

一样呢?”

心坏透了

有两个恶棍,背上都生了毒疮,请医生治疗。医生看完一个,又看第二个,装出惊恐的

样子说:“他的心坏些,还可医治,你的心,竟坏透、变烂了,叫我怎么医得好?”

麻雀请客

有一天,麻雀请鸟儿们吃酒。它对翠鸟说:“您穿着这样鲜艳明丽的衣服,自然请坐在

上席。”

又对老鹰说:“你虽然身子大些,却穿着身又黑又丑的衣服,只好委屈你坐在下席了。”

老鹰答道:“你这个奴才小人,怎么这等势利?!”

麻雀答道:“世上谁人不知,我麻雀本是心肠小、眼眶浅的嘛。”

畜牲欺穷

有个人问一个乞丐道:“狗儿们为啥看见你们就要咬呢?”

乞丐答道:“我如有了好的衣帽穿戴,畜牲也会敬重我的。”

皇帝衣装

一个叫化子从京城回来,向人夸耀说看见了皇帝。别人问他:“皇帝穿啥衣服?”

答:“头戴白玉雕成的帽子,身穿黄金做成的长袍。”

问:“穿了金子袍服,怎能作揖?”

叫化子听了向他啐了一口道:“哈哈,真不懂世事!既然做了皇帝,还向哪个作揖?”

怕酒淹死

客人进店买酒喝,喝一杯便说一个“墩”字,说个没完。旁人便问:“想是酒喝多了,

你怕泻肚,去蹲毛坑出恭吗?”

那人指着酒杯道:“不是的,我只想有个墩子,好让我爬上去,才不会被这薄水淹死。”

招牌画刀

酒店老板请人写店招牌,那人写完后,又在上面画了一把刀。

老板惊问:“画刀是什么意思?”

回答道:“我要用这把刀来杀杀酒里的水气!”

踏扁葫芦

有家酒店立下规矩:凡来买酒吃酒的客人,只要说酒酸,就将他绑在木柱上惩罚。

一天,有个......余下全文>>

六:道教神仙故事有哪些

一 鸿钧老祖 收有三大弟子: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鸿钧老祖大弟子的创出一门修行的法门,即在人间挑选合适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历人间疾苦,做转世之修。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转世之凡人,名唤老子,天纵奇才,仙心泛滥,有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气化三清,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 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端的是大放异彩。后人仰其无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遂以此老子为彼大弟子,尊其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 二弟子盘古,那一日盘古与一众师叔伯门人弟子们正玩耍作乐间,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忽觉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难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头,就此开出一个天地来(这位真可谓猛人是也!),更使法术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盘古不仅斧子使得好,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法力高强、出神入化。后世凡人感其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 三弟子通天,曾在“玄清气”中,修出“上玄清气”的境界。端的也是融汇圆通、异常了得。也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截教,手下弟子能人无数,后来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此是后话,表过不提。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二 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三 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这女娲自来便是人首蛇身模样,生性孤僻,不多说话,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抱负。在其师侄元始天尊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怜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于是用水和黄泥,仿照其小师弟陆压之样貌,捏了无数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气,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过来。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尊其为女娲娘娘。

七:幽默小故事

没人磨墨

一个富家之子去考试,父亲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绩很好,满以为一定能录取了,不料榜

上竟没有儿子的名字。父亲赶去找县官评理。县官调来卷查看,只见上面淡淡一层灰雾,却

看不到有什么字。

父亲一回家便责骂道:“你的考卷怎么写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儿子哭道:“考场上没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笔在砚上蘸着水写呀。”

老太念佛

有个老太,手里拿着数珠,一边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边大叫:“二汉、二汉,

锅上蚂蚁太多,我讨厌死了,快拿火代我把它们烧死。”然后又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接着又叫道:“二汉、二汉,你代我把锅底下的火灰扒掉些,簸箕不要用自己家里

的,因为要烧坏的,只问邻居家借簸箕得了。切记,切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从不吃素

和尚到人家作客。主人见他是出家人,便问道:“师父,您喝酒吗?”

和尚笑笑道:“酒倒喝一点,只是从不吃素。”

除糊涂虫

有个人向县衙告状道:“小人明天丢失锄头一把,请老爷查究。”

县官问:“你这奴才!明天丢失锄头,为啥昨天不来报案?”

在旁边的小吏听到后,不觉失笑。县官马上断案道:“偷锄头的一定是你!你到底偷去

干什么?”

小吏答道:“我要锄除那糊涂虫。”

老翁忧愁

有个老人富贵双全,子孙满堂。在过百岁生日的时候,祝寿的客人挤满了家门,老翁却

很不快乐。

大家问他:“您这么有福气,还有什么忧愁啊?”

老人答:“我什么都不愁,只是担心我过200岁生日时,来祝贺的人要增加几百几千,

教我怎么能一一记得呢?”

争讨便宜

一个人抱着儿子在门外玩,邻居开玩笑地说:“父子的骨血真是一脉相传,只要看看你

儿子就知道了,他的面孔与我的面孔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那抱小孩的人说道:“是啊,你同这孩子原是一个女人生出来的同胞弟兄,面孔怎会不

一样呢?”

心坏透了

有两个恶棍,背上都生了毒疮,请医生治疗。医生看完一个,又看第二个,装出惊恐的

样子说:“他的心坏些,还可医治,你的心,竟坏透、变烂了,叫我怎么医得好?”

麻雀请客

有一天,麻雀请鸟儿们吃酒。它对翠鸟说:“您穿着这样鲜艳明丽的衣服,自然请坐在

上席。”

又对老鹰说:“你虽然身子大些,却穿着身又黑又丑的衣服,只好委屈你坐在下席了。”

老鹰答道:“你这个奴才小人,怎么这等势利?!”

麻雀答道:“世上谁人不知,我麻雀本是心肠小、眼眶浅的嘛。”

畜牲欺穷

有个人问一个乞丐道:“狗儿们为啥看见你们就要咬呢?”

乞丐答道:“我如有了好的衣帽穿戴,畜牲也会敬重我的。”

皇帝衣装

一个叫化子从京城回来,向人夸耀说看见了皇帝。别人问他:“皇帝穿啥衣服?”

答:“头戴白玉雕成的帽子,身穿黄金做成的长袍。”

问:“穿了金子袍服,怎能作揖?”

叫化子听了向他啐了一口道:“哈哈,真不懂世事!既然做了皇帝,还向哪个作揖?”

怕酒淹死

客人进店买酒喝,喝一杯便说一个“墩”字,说个没完。旁人便问:“想是酒喝多了,

你怕泻肚,去蹲毛坑出恭吗?”

那人指着酒杯道:“不是的,我只想有个墩子,好让我爬上去,才不会被这薄水淹死。”

招牌画刀

酒店老板请人写店招牌,那人写完后,又在上面画了一把刀。

老板惊问:“画刀是什么意思?”

回答道:“我要用这把刀来杀杀酒里的水气!”

踏扁葫芦

有家酒店立下规矩:凡来买酒吃酒的客人,只要说酒酸,就将他绑在木柱上惩罚。

一天,有个......余下全文>>

八:道教“老子”的故事及其传说?

老子出关: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礌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今天在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时曾在这里讲学,此地离自己家有好多路,来来往往都要经过一座山叫“隐阳山”。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见不到太阳,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当空,庄稼枯死,老百姓受尽了苦难。老子目睹这......余下全文>>

九:炎帝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 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 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 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又一: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为什么称炎帝?

一说中央为黄色,黄帝是正称;南方为赤色,因而炎帝别称赤帝。但此说有一缺陷,炎帝发祥地应该在北方渭河流域,与黄帝区域差不多,后来才向南发展,不应当在到达南方才号炎帝。

《帝王世纪》说:“有圣德。以炎德王,故号炎帝。”炎德是什么?《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记,故为火师而火名。” 原来他改造了伏羲计时的方法,发明了以火纪时的火历,尊奉太阳神,所以尊称为炎。我认为可能也指善用火的氏族。 炎帝即赤帝,是日神之子,即火神。

炎帝又号“高辛氏”,“高辛”这一称号的涵义,过去未有确解。据人解说,“辛”即“薪”的本字,辛在甲骨文像形为以斧斤析木之形(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有辛(薪)则能有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该是火神之别号。

关于炎帝陵

炎帝陵与黄帝陵一样,也有好几座。

一是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有了,黄帝封参卢于潞(古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在上党地区太行、太岳之间就有一条河叫姜阝水。这里是炎帝传说极盛的地方.

另一个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余下全文>>

十:道教的由来,还有道教的故事!

道教传说故事--------崔伟的仙缘

唐玄宗时有位进士崔伟,曾游览青城山。下驴休息时,驴子逃走了。崔在后边追了二十多里,来到一个洞口,天已黑下来,可驴子一头钻了进去。崔伟不敢进洞,身子又疲乏不堪,只得在洞外睡了一夜。天亮时,觉得洞中乎有一丝光明,便进去寻驴。在洞中走了十来里路,才出了洞门,望见花草树木,山岩云壑,似乎都是人间见不到的,看来是到了仙境。面前是一座金色的城墙,围着朱绛色的宫殿,披着铠甲的卫士有几百人,见崔伟闯入,喝问他的来历。崔伟答道:“我只是尘俗中下贱之人,到这儿来,愿拜见神仙。”守吏马上禀报。过了好一阵子,里边传话召见。进入一看,有一仙翁坐在玉做的宫殿里,披着羽毛做的道服,身长丈余,须发雪白,旁边有许多侍女围绕。崔伟上殿和他对答,仙翁十分高兴,便留他住下来。第二天,仙翁对崔伟说:“这里不是人间,而是仙府。你驴子越逃越远, 那是我想邀你来此。我只有一个女儿,愿将她嫁给你。这是冥冥中的定数,不可避免的。”崔伟拜谢。仙翁令手下取来个青盒,取出两丸药,让崔伟服下,崔伟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清彻晶莹,身上旧皮都蜕尽,拿镜子一照,竟面如婴儿。当晚,崔伟便与仙女成亲。 崔伟和仙女结婚后,欢乐自不必说,只是没能向自己亲属辞别,终有点遗憾。于是向仙翁请求暂回尘世,和亲属诀别。仙翁说:“去是可以的,但不可留恋迟疑不回。如果那样,违犯仙律,罪过不小。”并给了崔生一道符,说:“恐怕会遭灾祸,这符可以隐形。但是切记不可进入皇帝禁宫游逛。”临别时,又给他一救命之符,说:“事急时立即将符打开。”然后令人将崔伟驴子牵来。崔伟于是重回尘世。 崔伟来到京师,试着进入人群,别人都瞧不见他。一时忘记仙.翁嘱咐,进入皇宫内院。正好剑南节度使进贡来一批给杨贵妃祝贺生日的锦绣,崔伟便偷走其中最漂亮的几幅。发生贡品被偷,玄字皇帝大怒,寻思:“白天贼人是进不来的,恐怕有妖人作怪,不如召罗公远来作法捉拿。”罗公远于是用朱符照看寝殿内外,崔伟再不能隐形.终被抓住。崔伟向皇帝招供实情,皇帝当然不信他的,便下令将他乱棒打死。情急之中,崔伟突然想起身上还有一张救命符,急忙将符打开,那些捉拿他的人一时都僵仆在地,好一会儿才能爬起动弹,罗公远于是启奏说:“这人已经名登仙界,必定杀不了他,假使能杀了他,我们也会招来灾祸,对国家也没有好处。,’玄宗皇帝只好下令将他放了,但告诫说:“你不要妄想留在这儿。”派了百名武士,押解他前往青城山,顺便也想探个究竟。 到了山洞口,果然又见到金色的城墙、朱红的宫殿。仙翁带着一批侍卫走出门来,呼叫崔伟:“你不听我的话,几乎招来灭顶之灾。”崔生连忙上前跪拜谢过,押解的武士也想跟…上去。仙翁用杖在地上一划,立即出现一条涧,深阔都有几丈,随即召唤崔伟的妻子出来,将一条领巾掷过来,化为五色的彩桥,让崔伟登上桥,刚度过涧,桥却没了踪影。到对岸,崔伟回头对武士们说:“现在你们可以回去了。”顷刻之间,云雾从四面升起,咫尺之间分辨不清,只听到青鸾白鹤的呜叫和一片欢快音乐,半日之后,才渐渐散去。遥望前方,只有空荡荡的山峰,其他的一概都不见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