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一:国人该如何修养自我—读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读书时代我就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导师蔡元培先生相当敬仰,近日读了其所著的《中国人的修养》之华工学校讲义更添崇敬之意。同时更引起了我对当下中国公民道德现状的思考。蔡元培先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林语堂先生曾说,论资格,他是我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我认为林语堂先生的评价相当准确,一点也不夸大,特别是在我读了蔡元培的《华工学校讲义》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蔡元培先生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国民的道德素质、中华文明所起的巨大作用。蔡元培先生亲自编著的《华工学校讲义》是一本完全面向社会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分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融汇古今,举例生动,说理浅显,是一本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难得的国民道德读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发展。当下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已相当发达,但公民的道德体系近乎崩溃(比如诚信、礼仪),公民道德修养严重缺失。我国河北三鹿集团的食品安全事件,“黑心棉”、“苏丹红”事件,高校学位论文抄袭泛滥以及国人在外国旅游的低素质表现等等,实质上是社会道德危机的体现。我认为,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是经济命脉和企业的生存空间,但道德危机极度摧毁的是社会的价值观和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后者比前者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千万倍,准确的说不能以数据来作比较!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卓有成效,但我们用什么良方妙药来应对道德危机呢?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是良方妙药之一。华工学校讲义第一篇题目的叫做《合群》,我认为蔡元培先生讲授的主要意思是:个人脱离群体难以很好生存,只有集合众人之力才可以幸福生活与工作,推而广之,家庭、国家、全世界只有合群才可共进。蔡元培先生可谓真知灼见!该理论无论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无比实用。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发展与合作,不合作或者不能较好地合作,就不能取得比较好的发展。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涌现的种种动人情景,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合群精神;又比如最近召开的全球气候高峰会,讨论的就是各国如何加强合作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正如蔡元培先生在《合群》中所说,假如集合全世界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互通有无,同甘共苦,那么即使是有土地贫瘠、偶然遭遇天灾的地方,都不难补救,而且战争、商业竞争等惨祸,也能够在世界上绝迹了。在其中一篇叫《注意公众卫生》的文章中,蔡元培先生引用孔子的话,以非常浅显的语言说明注意公众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公德,应尽的责任。他提到,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把废弃物乱扔到公共道路上。不幸患了传染病,要马上自动隔离,暂时停止与别人的交往。比较严重的,要住到医院里去,而不要混在大庭广众之间。蔡元培先生的这个提法可谓切中国人的陋习,对如何维护公共卫生又提出可行的做法。其建议“个人染病后应主动自行隔离”做法的对当今我们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相当现实意义,如前几年的“非典”,近来的H1N1,如果每个公民推己及人进行对待,按蔡元培先生的建议实施,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最大失误在教育,我认为教育的最大失误在道德修养教育。礼仪之邦的中国许多良好传统已经灭失,反而许多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一直吸收并弘扬。即使是海峡对岸的台湾......余下全文>>

二: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有感怎么写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个人鼓掌的速度,就是他成长进步的速度。” 你乍一听好像这鼓掌跟成长进步没什么关系,可是你仔细想想,一个人的掌声,跟他的心态有没有关系?跟他的状态有没有关系?跟他的胸怀有没有关系?跟他的修养有没有关系?所有这些,跟他的成长进步有没有关系?我们今天要讲修养,一个人的掌声,其实正是他修养的一个表现。

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人生修养。古人把修养分成两个部分:“修身”和“养性”。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谋士治国之道,问了三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修身。楚庄王说,“我问治国,何言修身?”谋士答:“不能修身,何能治国?” 其实谋士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能修身怎么能治国呢?那么,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是不是也可以说一句:不能修身,何能为官?

修身,来源于曾子所著的《大学》。大学里边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了八个层次,或者是八个步骤,它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共是八个层次,修身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格物,就是研究事物;

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

诚意,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真诚,都要认真;

正心,就是要使自己的心归于正,怎么才算是正呢?你得符合社会规范;

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齐家,你修身了,才有可能让你的家庭幸福和睦;

治国,就是治理国家;

最后是平天下,因为中国过去没有一个严格的国家界限,认为天下都是一体的,咱们中国居于天下的中心,为什么叫中国,跟这个都是有联系的。

这是说,人首先要学习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道德的提升,道德提升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三部曲,先学习,学习是为了修身,修身最终是为了肩负社会责任,所以在这八个层次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修身,修身是根本。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修身的来历。

养性,出自《孟子》,“平其心,养其性”。就是要涵养自己性情的意思。孟子也提出养浩然之气的主张,说有一种气至大至刚,叫浩然之气。现在,咱们共产党人也讲正气,实际上就是指这个浩然之气。

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成儒释道三家:

儒,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释,就是释迦摩尼的佛教;道,就是老子的道家学说。这三大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早已经被世界所公认。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了人类十大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孔子。

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了一次聚会,会后发表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首254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这些科技精英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宣言?其实意思非常明确:科学技术越发达,越需要人类道德的提升。否则,发达的科学技术会毁灭人类自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儒家文化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1993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把孔子的一句话,确定为全球伦理的底线和黄金规则。哪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你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儒家文化早已传遍了世界,但是它在中国的传承却历经磨难。历史上有焚书坑儒,暂且不说,五四运动以后,传统文化成了封建的代名词。建国之后,传统文化的日子仍不好过,文革当中更是惨遭屠戮。还被林彪拖累了一把,林彪逃跑摔死之后,发现他的卧室里挂着一幅字:“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说林彪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要搞复辟倒退。随后在全国开展了一场“批......余下全文>>

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后感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的观念

第二,要运用正确的理念,对自己身体进行调理并且坚持下去。

烦恼是想出来的,疾病是造出来的,肥胖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管住嘴,迈开腿,心胸宽,活的宽,

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好好调理,减缓对自己身体完成的伤害,因此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排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四:人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龙应台读后感

我今天想讲的是年轻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素养。我来的原因很明白:今天你们大概20岁,你们将来很可能影响社会。25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已72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 ”、“哲”,三个大方向。先谈谈文学。我说的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

文学: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为什么需要文学?

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叨走了。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 在祥林嫂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粗鄙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于“实” 。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全的现实,两者必须相互映照、同时存在,没有一个孤立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余下全文>>

五:夏天如何避暑?

有钱的话,到避暑圣地比如庐山去.

没钱的话,在家里开空调.

爱学习可以到图书馆去看书,享用免费冷气.

爱逛街,可以去大型商场逛个够.

实在都不爱,去游泳吧.又凉爽,又可以晒一身古天乐般的古铜色皮肤.很白的皮肤是不健康的啊!

六:蔡元培的《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话,结尾用别人的评价.第一段写故事梗概,后面写我的感受.还要有自己或客观的对重要人物或你喜欢的人物的评析.

我的看法: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主题,要求深刻又积极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写景的能提升到热爱大自然,写情的能提升到.是伟大的,写人就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