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蛙,读后感 600字
“莫言得奖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下子在学校里传开了,哪本书啊?《蛙》!写的什么啊……
放假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急忙打开手机下载了一本电子书《蛙》,看了有好几天,人物有点多,肖上唇、肖下唇、袁脸、陈额、陈鼻这些古怪名字,看的我一头的雾水,但我还是想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整天唠唠叨叨老爸去给我买书。上完课回来,书没有买回来,我还埋怨了老爸几句。
书终于到手了,晚上就读了起来,之前有看过电子书,但我没有看懂,还是从第一页读起。读着读着,不知为什么,我居然少有的拿出了荧光笔,在洁白的书页上图图划划起来……我不怎么喜欢看书,也没有什么时间看。说出来挺惭愧,上次我认认真真看书,是在小学了吧!法布尔的《昆虫记》。
那天读书读到很晚,我没有感觉,用手擎着笔,对着看似平淡的句子点点划划。手上的书已经成了一张唱碟,而这笔就俨然就是那播针,悠悠然,刷刷的划线之声就从中跳出。不,这不仅仅是一张唱碟,它还有图画:我们在吃煤,我们在嬉笑,我们的脸,我们的黑手,我们的姑姑,我们的时代……我很想一口气看完,但是不行,太晚了,太累了,连到手上的荧光笔都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着我,怎么,是没墨了么?
那夜,我睡不着,是因为我读不懂,我没见过这样写成的书。翻开目录,第一部~第五部,后跟话剧。开始的几十页是令人煎熬的,蝌蚪写的书信,很乱,就像断了线的珍珠项链散落一地,这就是所谓的大师?中国诺奖第一人?我心有疑虑,老外看的懂?更加使我加深了兴趣继续读着。姑姑登场了,我找到了线头,姑姑赶走了老娘婆,姑姑救下了陈鼻,小跑(蝌蚪),村子上的孕妇们。姑姑也变成了送子娘娘,是神。孩子多了,祖国先是奖励多生,后来感到了压力,又实行计划生育。姑姑坚决执行党的任务,严查超生,村民称她为魔鬼,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自然遭到了批斗。我读到这,自然而然想到了刘少奇,姑姑相比也和他一样。血从头上流下来,姑姑依然腰板直挺……
我想我一定是十分敬佩姑姑的,就像蝌蚪一样……莫言的话语很俗,不是低俗,而是平淡,平淡到没有味道,所有人都能读懂。
第二天,我破天荒的和妈谈论了这本书,妈妈饶有兴趣的问我:为什么叫《蛙》?“因为主人公叫蝌蚪,长大就是蛙了吧!”我猜测着说,心中泛起了这样的疑虑:“是啊,为什么叫《蛙》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翻开了书。
问题在最后有了答案,蛙-娲-娃就是这个,莫言的文字游戏,在第五部结尾,我大致有了答案。但是我又有了新的问题,五部之中还没有给出答案,好在后有话剧。我喜欢这话剧,悲剧性意味十足的话剧。陈眉疯了,陈鼻疯了,姑姑疯了,小狮子疯了,蝌蚪疯了,没错最后都疯了。那个社会也疯了,想到电视上那些事,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六奶,本是些我这个小孩,在这个年龄,不该知道的东西,因为它的频繁出现,循环播出有所听闻,有所通晓。人之初,心本善。时间推移,最后人心都黑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肖上唇的儿子肖下唇,考上了大学,成了大老板。陈额开起了代孕公司,发了财。小狮子、蝌蚪最终也沉沦了、最可怜的莫过于陈家了,陈额、陈眉……不想多说了。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一只双头荧光笔也没了墨。
莫言是真正的大师。他是能熟练操纵木偶的木偶师,各个人物的行为,语气,神态,刻画,都能在心中留下烙印。在我心中有的是佩服,得诺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也是有遗憾的,没有那个时代的记忆,仅是历史书上得到的那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和我这十几年的经历,实在没法彻底理解那个时代,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二:莫言《蛙》 读后感 500~600字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蛙》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蛙》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故事发生地,而且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区域。在计生国策推行之初,中国有无数个东北乡,万心这样的计生干部也有许多个。莫言的书写因而有着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甚至刊物的名称都在为生命鸣唱。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把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三:谈蛙的读后感
谈蛙
银河横空,星光闪烁。夏夜的田野万籁俱寂,只有一片蛙声,咯咯、呱呱……
这时,你要是带着手电筒到田边,就可以照见稻秧下面蹲着的青蛙。它们睁大了圆鼓鼓的眼睛,凝神地望着前方,一动也不动。可是,只要稻叶上有一只虫子飞起,哈!你便看见它一跃而起,张开它的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像闪电一样,把虫子吞进去。那动作真是十分敏捷、准确。
在动物的王国里,蛙类是一个大族,据说有180种之多,常见的有青蛙、泽蛙、沼蛙、林蛙、雨蛙、大树蛙以及各种蟾蜍。但(无论)是哪一种蛙,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庄稼的卫士、捕虫的能手。稻田里的二化螟、三化螟、稻叶螟、稻蝽象等害虫,就是青蛙的美味佳肴。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要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它捕虫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000多只;要是每亩稻田有100只青蛙,每天就能消灭害虫7000只,对于控制田间虫害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喜的数字啊!
青蛙是两栖动物,成体生活在水里或靠近水的地方,幼体生活在水中,在春夏的溪沟湖塘中,那一群群头大尾小、遍体漆黑的非鱼非虾而又游得极快的小生命,就是青蛙的幼体,叫做蝌蚪。蝌蚪逐渐生长、发育,尾部萎缩,长出四肢变成小蛙,登上陆地,开始靠捕食虫子谋生。
为什么蛙类会具有惊人的捕虫能力呢?这和它们的生理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蛙的后肢发达,善于跳跃,一经奋起,虽是一二尺高处的虫子也难逃性命。蛙的口腔宽大,能够容纳较大的食物,加上舌尖构造特殊,舌根固定在下颌前缘,能够翻出口外,同时舌软多肉,富有弹性,伸缩力强,能奋力地将食物拉人口中。蛙眼大而凸出,视野开阔,好像一部活的雷达,对活动的物体十分敏感。这一切构成了蛙类作为害虫天敌的特殊条件。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认识到青蛙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就曾写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丰收与青蛙连在一起。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记有一则《蛙神》,一开始就说:“江汉平原之间,俗事蛙神最虔。”可见那时民间竟有尊蛙为神的。江汉平原,农事兴旺,奉青蛙为神,想必也是酬谢它们对农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吧。
加强植物保护、消灭害虫,是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青蛙治虫,不花钱,不费事,也不会把环境污染。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工捕捉和农药、化肥的伤害,田间青蛙的数量已显著减少,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保护青蛙!须知保存一只青蛙就等于消灭15000只害虫啊!
四:莫言《蛙》的读后感 800字左右 一定要原创
、莫言乡土文代表向描写些深藏骨面东西蛙与娃同音蛙产卵往往产几千枚卵我觉莫言暗示福丁兴旺四世同堂等等美愿望向往民种命力体现二、文作者姑姑即接医计划育坚定执行者;迎接数新命毁灭数命种矛盾物形象使姑姑物形象变立体、厚重说荒诞式剧忏悔看让惊魄
三、社黑暗现实控诉陈鼻父悲惨遭遇妻堕胎亡等等些报坏道现象底层民众同家机器相抗争悲剧场都令唏嘘已
四、我认《蛙》部说表现基本存意义繁育代与计划育政策抗争程表现自本性追求表现类原始、本能面与社巨变革间深刻矛盾总依我看《蛙》足与张炜《古船》比肩华民族厚重碑石
五、莫言语言相乡土气息口语化语言第称叙述相代入说整体形式新颖信件剧串联耳目新啊
说说久前看些情节淡忘总体我觉些
感觉提问主意不是很清晰
建议查下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