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日记

一: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201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一

连日来,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一道开展“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调查工作。

仁吉中心村有10个自然寨20个村民小组4500多人,“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调查工作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入户能够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与农户面对面谈心,心连心,密切了干群关系,改变我们工作作风,我觉得很必要。下一步的信息采集工作,我们还将做得更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打开我们驻村工作的局面,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201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二

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 “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余下全文>>

二:驻村扶贫工作抗洪日记

连日来,普降暴雨。老洲镇驻村扶贫队长奔赴抗洪一线,与群众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身先士卒

吴某海,县计生委下派某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队长.7月4日,连续的暴雨致使老洲镇罗墩村的临江圩水位暴涨,圩堤上杂草小树影响着对水情的判断。如发生塌波溃堤现象,圩内的千亩良田就会毁于一旦。吴某海率领村支两委以及村小组组长等人,身先士卒,拿起镰刀砍掉所有的杂树,确保埂堤视线清晰。下午5时许,临江圩出现一处长约25米溜波险情,吴某海迅速调来挖土机、木料、花料纸等防汛器材,跳入齐腰的水中和村民一起打桩护波,组织村民填装沙袋,压实根基,用花料纸铺实,奋战4个多小时,终于将险情彻底排除。

吴某海家住县城,连日暴雨使县城部分小区被淹,妻子多次打电话催他回去搬家,他屡屡拒绝。说:“罗墩村有3000多群众等着我,我是党员,这里更需要我。家里事自行解决。”

连续作战

赵某明,市卫生监督局驻某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队长。

7月1日上午,老湾村七圩普济圩河外荒小圩发现两处塌方和一处漫溢险情,赵某明同村两委班子确定抢救方案,及时组织村民上堤自救,加高子埂封堵洪水。由于连夜强暴雨,洪水上涨迅速,外荒小圩于7月2日晨漫破,七圩大堤是老湾村最后一道防线。赵某明迅速调动民工,组织搬运防汛器材,全力以赴,守住七圩大堤。7月4日晚8时,赵某明和村两委在巡查时发现两处涵洞渗漏出现管涌现象,立即召集40余人上堤抢险,下水堵漏,打桩护堤,一处管涌被及时封堵成功。另一处找不到外圩渗漏点,封堵十分困难。赵某明重新调整方案,组织摸水队轮流下水,经过两天两夜奋战,险情得到控制。7日6日,赵某明转移第二战场参与长江大堤巡堤任务。

全力以赴

张某义,市粮食局驻某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队长。

6月底,随着主汛期的到来,张某义同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防汛预案,备足防汛物料,全身心的投入到防汛救灾之中。7月3日下午,张某义在同心村后护堤巡查时发现一处溜坡现象,汛情就是命令,他立即同两委班子调集人员,组织器材,调来挖土机,风雨中他不顾个人安危靠前指挥,打桩护坡,填装沙袋,压实根基,至凌晨1时终于控制住了险情。指挥在防汛第一线的张某义,不计较个人利益,私家车变成了防汛专用车,来回奔波于江堤和后湖堤等地。群众的安危就是他的职责;白天、夜晚都是他的工作时间;巡查堤埂查看灾情、检查防汛人员值守、协调解决防汛物资等都是他的工作内容,全力以赴,率领两委班子奋战在防汛救灾的一线。

三: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驻村日记

不会啊....

四:精准扶贫即双联工作日志

山丹县李桥乡地处县城南35公里处,海拔2020米,总面积16万亩。全乡辖10个行政村,68个社,2810户,10626人,劳动力7438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54900亩,其中水浇地21364亩,半水地7686亩,旱地25850亩。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96元。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910人,其中精准扶贫上寨村37户、120人,河湾村34户102人。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市、县、乡共34个联村单位(其中:市直单位5个,县直单位20个,乡机关单位9个)、238名联户干部,与全乡24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找准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点,坚持“两项行动”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富民产业培育为核心,切实加快了全乡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双联行动开展情况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双联单位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到联系村户,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特困户的家庭人口、土地状况、主要收入来源及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谋求脱贫致富之策,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联户干部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双联” 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落实帮扶资金,改善发展条件。针对全乡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的实际,乡、村两级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各联村部门支持,从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入手,努力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今年,全乡10个村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渠道建设、“四化村”建设、危旧房改造、乡村环境整治、扶贫开发、人饮工程等各类项目17项,总投资4700万元。在各村项目建设中,县安监局帮扶红砖10万块,支持下寨村开展门面改造工程;农机局帮扶现金1.5万元,用于改建杨坝村村委会;运管所帮扶东沟村现金1.5万元,改建村委会;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扶河湾村燕麦种子1吨,动物疫苗、消毒液共290件,慰问困难户3000元。各联村单位帮扶现金物资近20万元,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24件,开展义诊3次、124人次,开展培训8场次、402人,化解矛盾纠纷 24件。二是精心设计载体,精准对接帮扶。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八个覆盖”、“五件实事”的要求,认真做好工作调研、机构成立、方案制定等工作。组织开展了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1+1”联户帮带行动,即:每名村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1名党员联系1户困难户,1名致富能人联系1户低保户,最终达到帮带贫困户脱贫,培带困难户增收,包带低保户进步。以集中居住区为单位,成立“3+7”党群互助组,即:3户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户与7户贫困、困难、低保户组成党群互助组,通过在政策上“引”、技术上“帮”、资金上“扶”、措施上“促”等有效形式,帮助引导,培养带动,使政治上先进的党员致富能人增多,使经济上先进的致富能人向党组织靠拢,实现“量”的增长。按照省、市、县委工作要求,全乡上下认真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同联系村、联系户共同确定了脱贫时间,围绕实施“三个一”致富工程,制定了增收计划,提出了增收措施和发展目标。同时,完善建立了任务承诺制、“双联”行动联络员通讯员工作制度、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信息资料收集报送制度、工作计划制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目前所有联村单位全部实现了图表式管理,工作台账、工作日志、民情日记等各类表册全部健全,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有衔接。三是围绕发展增收,实现真帮实扶。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和市、县帮扶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余下全文>>

五:驻村干部怎样开展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

第一步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群众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工作目标、识别标准,县、乡、村贫困状况及发展要求等,让全社会广泛关注、理解、支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以户为单元(含整家外出户)政策宣传面和知晓率必须达到100%。

第二步普遍调查:进村入户,逐一走访,深入了解村情、社情和民情。通过查看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现状,拉家常了解群众的住房、家居环境、家庭种养、劳务、经营及其他收入情况,用表册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产资料、劳动能力、收入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愿望等,全面掌握基本情况,为规模控制建立依据。

第三步规模控制: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村级人均纯收入为主要参考指标,充分考虑海拔高度、基础设施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村民住居环境、整体贫困程度及已开展项目扶持情况,乡村商县扶贫移民局合理确定本轮该村贫困人口扶持基数并落实到组。

第四步农户申请:在宣传发动、入户调查基础上,鼓励相对贫困户丢下思想包袱、放下“面子”积极书面申请,同时引导家庭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群众不要“凑热闹”。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住房情况、贫困概况、致贫主因。不识字、不会写字、高龄人员由他人代写。整家外出人员通过电话自主报名申请。

第五步群众评议:以组为单位召开群众会议,按照划分到组的贫困人口数量,实行倒排序,最困难的户排第一(五保、孤儿、无劳动能力户除外),依次类推,确定第一至贫困人口数量临界的户为初步对象。在此之前,会议组织人员先将每个社最困难的1—3户直接纳入贫困户名单(避免因这些户经济基础差、人际交往窄、认可度低被漏选)。

第六步初步公示:对群众评议出的贫困户,实行倒排序初步公示。公示内容:全村各社初步遴选的贫困户对象,主要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贫困主因、收入概况;公示地点:组内交通要塞、集中院户区、人口密集区、村级办公阵地、村人口密集区;公示时间:7天;公示要求:强调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反映,包括认为该纳入未纳入的对象,公开县、乡、村三级反映情况受理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第七步听取意见: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敞开受理群众反映信息,倾听广大村民对群众评议确定的初步对象、初步公示内容的意见与建议。

第八步深度核查:对听取意见环节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之后,进行走访核查,特别是对反映的未进入名单人员比已进入名单(参照对象)更贫困问题,要深入调查了解,经查证核实后将此类人员确定为“竞争人员”,纳入拟竞争人员名单。

第九步民主评定:召开由村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初步对象及“竞争人员”参加的民主评定会,组织 “竞争人员”、参照对象先后陈述理由,进行民主投票后评定最终贫困户对象,宣布享受本轮扶持的贫困户名单。

第十步公示公告:将民主评定环节确定的对象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公告,公示地点除初步公示区域外,乡镇在政务公开栏、网站公开公示,县级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扶贫移民局网站公开公示。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县扶贫移民局负责贫困户信息化管理。

六:本人驻村已有几个月了,如何向上级证明

看来你没政绩

七:如何加强驻村干部管理

及时调整,充实驻村干部队伍。结合“第一书记”选派工作,调整充实驻村干部,全县96个村(社区)共有81个村组建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针对部分工作组组长或组员不符合任职条件及15个村(社区)未组建驻村工作组的情况,通过工作组组长“选”一批、驻村工作组员“调”一批、重新“派”一批、联合“补”一批的方式,“第一书记”已全部选派到位,其中,省直机关6名,州直机关15名,县直机关75名,并已开展相关工作。6月26日,县委组织召开“第一书记”任前培训会,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对“第一书记”做了有关要求,并对第一书记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好”。 此外,按照《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管理规定》、《晴隆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省委党建办驻村工作要点要求,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责任落实及后勤安全保障工作。

强化调度,确保驻村干部发挥作用。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晴隆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督查方案》,每季度开展一次大督查,采取定期督导、交叉检查和随机抽查等形式开展督查。重点督察驻村干部到岗情况、月例会召开情况及工作要点贯彻落实情况。上半年开展全面督查2次,共通报16人。二是抓好工作要点落实。及时转发驻村工作要点及相关文件,大力开展“支部结对·干群结亲”、“六项行动50项重点任务”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信息速报直报机制。组织收看了《马向阳下乡记》,共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400余篇。三是每月25日前收集上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工作推进情况报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走访情况统计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表》、《驻村干部工作记实表》、民情日记、驻村工作台帐等。

注重实效,以驻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2015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共走访贫困户3870户、低保户3072户、上访户126户、征地拆迁户55户,看望留守儿童2230人次、空巢老人1134人次、孤残人员133人次、刑满释放人员19人次,与创业带富能人交流221人次。并通过开展“微心愿”征集、“承诺践诺”等活动,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各驻村工作组结合走访调研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帮扶方案,积极帮助群众找思路、出点子、找项目。目前共走访群众11826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324次,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342条,协调资金95.89万元,解决困难435个,协调项目20余个,办好事实事702件,化解矛盾纠纷161起,在“六·一”儿童节,各帮扶单位到帮扶村慰问看望困难儿童,共发放价值8万余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八:驻村工作,真正树立什么,落实什么

驻村期间,当“村官”、谋“村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扎实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昌都地委、八宿县委、昌都质监局党组、八宿县强基办以及拥巴乡党委的认可与肯定,赢得了拥巴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工作队被评为“地市级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驻村工作队员”)

一、摒弃过客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扎根拥巴村庄。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驻村格言。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亲人的担忧来到拥巴村后,摒弃“过客”思想,快速转变角色,将自己迅速融入拥巴,把拥巴群众当做亲人,把拥巴村庄当做家乡,无限热爱,并在拥巴村这块“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将确信的理想信念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基础。拥巴村距离昌都300多公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没有通电,生活条件差。驻村四个多月,我被查出患3级高血压,加之腰椎压缩性骨折(20XX年出差拉萨返回途中发生车祸)导致骨质增生的旧疾,时常要经受严重的头痛、头晕、腰疼、失眠、食欲下降、记忆力衰退……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至今每天不得不吃三种以上的降压药和止疼药。但我仍然坚持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和生活上的不适,在心中用“条件差精神不能差、身体差工作不能差、艰苦决不怕吃苦”的铮铮誓言勉励自己,逐渐融入全新的基层环境。而且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逐步适应基层生活条件,一定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驻村使命。

将家人的大力支持作为履行驻村使命的精神支撑。去年10月,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担心,离开了温馨的家和深爱着的家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驻村工作上,在村上一驻就是两三个月,即使偶尔回昌都,也是奔波于各单位之间,汇报驻村工作、联系项目事宜、落实帮扶资金,与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就连儿子陈辰在地区人民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以及以全区汉族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辽阳西藏班上学,我都没能见上一面,没能照顾一天,更谈不上送行,只能把对亲人的歉疚与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对于这些,家人没有任何埋怨,更多的是默默支持和无私的奉献,使驻在拥巴村的我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迸发出了无限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二、培养团结和谐工作队,树立驻村干部好形象。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始终坚持对队员从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引导、工作上鼓励、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纪律上严格,引导他们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领他们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惠民政策及基层工作有关知识,努力提高驻村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精心培养“学习、团结、务实、创新、和谐”的工作团队。同时,为树立、保持驻村干部好形象,时常以个人魅力教育和影响队员,无论是在修路挖渠、夯墙建房、挖坑植树、收割青稞、打扫卫生等同劳动的主战场,或是在值班守夜、护村巡逻等维护稳定的最前沿,还是在募捐物品资金、帮扶“结对户”等为民解忧的行动中,都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保持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为驻村干部带好头、当楷模、作表率。

目前,工作队上下已形成了一种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资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的高尚团结;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心一意谋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履行驻村职责,服务拥巴经济社会发展。

(一)积极走访,深入调研,理清工作思路。

从地区质监局到拥巴驻村,面对的是陌生......余下全文>>

九:在精准扶贫入户调查问卷中,对没地的农户能用总收入除以人头数就算人

201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一连日来,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一道开展“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调查工作。  仁吉中心村有10个自然寨20个村民小组4500多人,“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调查工作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入户能够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与农户面对面谈心,心连心,密切了干群关系,改变我们工作作风,我觉得很必要。下一步的信息采集工作,我们还将做得更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打开我们驻村工作的局面,真正为民实事,好事。201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二  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在谈到今后打算......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