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赶写论文,题目是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社会救助工作思考,不知道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求帮忙,O(∩_∩)O谢谢
这个选题还可以啊,关键是你怎么写好这个选题,多查些资料和实例,转型中的困难和前景等等。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坚持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十堰的大事来抓,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救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堰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制度化。全市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于2007年,由定期定量救助整体过渡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初始保障人口9.6万人,月人平补助30元。自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三年扩大农村低保保障规模,并适时提高了补助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9.6万人扩大到24.3万人,增长了2.5倍,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0%;月人均补助由30元提高到62元;年资金发放总量由6400万元增至1.6亿元,增长近3倍,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常态制度化的低标准、广覆盖预期目标。
2、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规范化。全市城市低保制度从1997年开始启动建立,经多次扩面和清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稳定在9万人左右,占非农业人口的10%;月均补助由117元提高到144元,增长23%;年资金发放总量由1.4亿元增加到近1.8亿元,增长28%。在低保金的管理和发放方面,建立了分类施保、临时物价补贴、补助金银行代发、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等机制,基本实现了规范运行、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
3、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全市纳入五保供养政策保障对象29103人,现有农村中心福利院174所,床位15349张,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15221人,集中供养率52.3%。对分散供养对象,采取居家供养、亲友寄养和签订供养协议等方式,使散居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照顾。同时,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1500元和1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年2100元和1600元,增幅分别达到40%和60%。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19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按标施保。
4、医疗救助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始建于2005年,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次性大病比例救助、门诊救助、资助参加居民医保、资助参加新农合和定点医院优惠减免的“五位一体”救助和服务体系。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筹措城乡特困医疗救助资金1.08亿元,发放8982万元,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保参合66万人次,参合参保率达到100%;实施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4.8万人次;大病救助全面取消了病种限制,降低了起付线,城区救助封顶线已由初始年份的3000元提高到8000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自2008年到2010年期间,全市共有644.8万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89万人次,倒塌房屋14061户38570间,农作物受灾541.1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在开展减灾救灾工作中,全市不断加强救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流程及预案,建成了一批救灾物资仓库,自然灾害应对能力逐年提高。三年来,全市累计筹措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89亿元,对79.......余下全文>>
二:论文答辩 我写的是农村低保边缘人群社会救助的探讨
论文答辩,老师一般都问你;本片论文的大体意思
随后老师再根据论文提些问题
随后自由发挥
多看看你那片论文就行了!
答辩只是为证明那片论文是你自己写的!
三:有关社会问题的论文 急!!!!!! 10分
正确看待社会弱势群体和解决其困难之法
【摘要】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涉及能否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国,部分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对弱势群体不应采取漠视和歧视态度,应当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存在原因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
【正 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构成部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国,整个地说,还是相对贫困或比较贫困的。我们的社会结构,逐步分层,出现了多种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有多有少,甚至有或没有;进而表现在收入分配上,也是有多有少,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人便处于两极分化,在一头出现富人即强者的同时,另一头出现穷人即弱者。弱者成群,称为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总称,不仅对立于强者,并区别于中间群体。
弱势群体这个名词,并非土生,来自世界,英文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对其定义也有多种,尚未统一。弱势群众这个词源自现代社会学理论,原指在社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1.低职化或无职化。 2.贫困化。 3.脆弱化。 4.边缘化。
上述界定,只是原则,具体化到哪些人,也有各种说法。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有这些人:一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和年龄偏大的人较多,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收入来源不稳定;二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三是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缺乏有效照顾的儿童;四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没有享受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不易得到保护;五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当初退休时工资水平比较低,而目前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还覆盖不到他们,许多人原来的单位要么破产,要么不景气,由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标准很低,当遇到重大疾病时往往无钱医治;六是农村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偏远贫穷地区的农民,这是我国人口数最多的弱势群体(截止1999年底,我国仍有34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七是贫困生,穷学生正规地称是贫困生的问题;八是乞丐,无论是收容遣送或救助管理,目的都在尽一切可能避免、防止,最低是减少乞丐现象但是,实现很难,中国政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流浪人员靠捡破烂、乞讨和行窃勉强为生,照目前这种情形,预计流浪者人数会继续上升。
这样一来,弱势群体的人数就多了。这是基本国情所决定,尤其在目前处于转型期,体制在变迁,冲击力很大,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比,其弱势群体除失业者外,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和孤儿、贫困学生、单身母亲以及吸毒者、酗酒者等,大不一样。他们在分类上,相当部分是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其余才是社会性、经济性的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弱势群体还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差和自然灾害多的区域,弱势者成群,有特殊因素,包括某些少数民族,成为弱势群体形成和集聚的另一种情况。
对弱势群体,有人还分为初级弱势群体和次级弱势群体。前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陷于困难者,后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虽然得到基本满足而与其周围人们相比,差距显得过大者。这也表明,在不同地区,似该有不同标准。
以上为弱势群体试作界定,总的是适当定性,不可能精确定量。弱势群......余下全文>>
四:关于流浪人口的论文
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论文摘要: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应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即: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自2003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一转变,表明了救助方式从管制发展成了管理,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服务;也表明了现代救助规范逐步形成从遣送发展到救助,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这以后,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将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无疑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也为我国最终将要形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体系准备了条件。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形成原因
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复杂而多元,贫困、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流浪乞讨的原生原因;流动失范是造成流动过程中生存状况恶化并逐步趋向流浪乞讨的重要原因;而农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流落街头的弱势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不完善,是加速流浪乞讨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这些综合性原因决定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构成的多层级,而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
据研究资料显示,收入低下、土地资源及多种经济成分匮乏造成的贫困,是流浪乞讨群体大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个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低收入和绝对收入低。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2003年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与低收入人口两者相加为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1%。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261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2004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人均纯收入637元调整为668元,低收入标准由882元调整为924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2%。入不敷出的生活水平必然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向外流动并行乞的队伍。2.土地资源匮乏,非农产业低下。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稀缺一直都是影响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常又都是以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主,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比例较低的地区。农民纯收入低下,生活相对贫困,这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3.工商业薄弱,剩余劳动力外流。外流人口多的地区,通常也是流浪乞讨人口输出数量多的地区,原因就在于城市工商业和城乡民营企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薄弱,无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发达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成为向城市流动过程中的贫困者。流浪乞讨群体的产生和这种社会流动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4.劳动力能力状况不足。农村劳动力能力状况包括劳动力状态、人力资源状态、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生产工具状况四个方面。中西部地区在这四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劳动力严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半文盲、文盲比例高;劳动力资源配置单一,主要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缺乏先进的劳动工具,生产力落后。5.外部、内部发展条件恶劣的双重挤压。即: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贫困人口产生强烈的外流动机;不......余下全文>>
五:农村低保原因及对策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我提供这些你看是否有用。
经济困难就可以申请低保。
1-6月低保发放完毕,注意查收,其他的等等中,有异常的去当地的民政局咨询。
需要知道名单名册以及某人低保情况的,去当地的民政局咨询,因为涉及隐私,网上不宜公布。
需要举报或者投诉或者认为有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去当地的民政局,因为民政局是管理低保的法定单位。
许多网友问低保每个月是多少钱?或者某人的低保是多少钱?低保发放时间?低保类别,等级的回复:
钱多少是依据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申请人家庭具体的困难程度确定的,没有唯一的数字答案,有的会多点有的会少点。例如同为低保北京的低保与云南的低保,其低保金额不一样,北京的多,云南的少;同在北京同地方吃低保,其低保金额也不一样,一般困难户的少特困难户的多。
由于低保主要由地方财政开支,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地方财政收入状况不同(有的地方钱多,有的地方钱少),因此各地方的低保政策会有所不同,具体政策咨询当地民政局为准,如类别的划分、补助等级的确定,补助金额的多少,最低生活标准线的确定、低保补助金是按照月发,季度发还是年度发等都需咨询当地民政局为准。
许多网友问中国残疾人的福利是多少?回复于下:
各个地区的残疾人福利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详细的福利询问当地残联。有的富裕的地方财政收入多,福利会好些,比如深圳一个残疾人一年有1000元左右,有些地方可能一年都没有一分钱。要说残疾人福利好只有香港了,香港一个残疾人一个月有1万-1万2千左右,比一般打工的还要高,大陆现在根本没法比。
低保是钱,附录网友们对“钱”的评说:
甲:钱是个好东西,可以买来全世界的物质需求,也可以用来帮助很多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乙:钱也不是个好东西,毁了多少家庭,多少友谊、亲情,钱哪,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丙:低保钱,会毁了我的尊严,消灭我的发奋图强心,穷我也不要。不花代价可以得钱,往往会使人为守低保而懒于奋斗,致使人一生都贫困潦倒,永不翻身。
丁:尊严不能当饭吃,低保是不花代价获得的免费午餐,不要白不要,能捞就捞,捞不到想办法也要捞。人那,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可以没有钱!
•••••••••••••••••
低保只是保的买米钱,不保吃香喝辣。更不可能保发财致富。
有问题你可以向当地民政局咨询或者反应。
只要自己认为生活困难的都可以申请低保。注意要把困难说够说透,有利于获得审批。
申请是一回事,
能否批准低保是另外一回事。
不申请鬼知道你困难。
官方认可的困难,就困难,不困难也困难,将会获得低保补助。
官方不认可的困难,困难也不困难,低保补助同你没缘。
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目前全国城乡低保对象达7487.4万人,其中城市低保2307.8万人,月标准240元,同比增长7.1%,人均补助水平168元,同比增长15.9%;农村低保5179.6万人,年标准1136元,同比增长8.8%,月人均补助水平62元,同比增长22%。
向低保审批部门递交申......余下全文>>
六:关于现代社会诈骗行为现象的论文3000字左右
关于现代社会诈骗行为现象的论?
jiuhy
七: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论文2000字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慈善事业具有如下特色:1、慈善思想源远流长;2、慈善活动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密切;3、近代慈善事业受西方影响而发展;4、当代的慈善事业起步晚。
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譬如,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各流各派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义理相近,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八:急求关于清史的论文一篇啊 ,
近十年来清代社会救济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它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
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最低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行为。清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
济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对这一时期救济史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回顾总结,对今后清代社会救
济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清代;社会救济;慈善
清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救济事业也颇为关注,特别
是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逐渐开展,学界对社会救济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相关论著层出不
穷,成果颇丰。本文试图从总体评价、仓储制度、赈济、社会慈善事业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近十年以来国内
(不包括港台地区)学术界对有清一代社会救济的研究试作一次回顾总结。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虽尽可能全
面地收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作者本人的能力和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
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总体研究
关于清代社会救济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救济史研究中发展迅速且成果丰硕的领域,在总体研究方面,涌
现出了一批极有价值的学术论著。孙绍聘《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对清代的救灾思想、
救灾主体在救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救灾信息、资金、物资在救灾资源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陈桦、刘宗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救助活动(1750—19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年)一书,在上编中对清代国家政府的社会救助活动、措施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下编
则分析了封建国家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衰退,以及民间、工商业领域的社会救助活动。周秋光、曾桂林《中
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一书在第六章、七章中对清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具体的慈善机构进行了
分析,指出清代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官方和民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慈善救济系统。王
子今等编著的《中国社会福利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对清朝政府的福利政策和民间的福利组织进行
了论述。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群言出版社
2004年)一书对明清时期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民间的慈善事业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王卫平、黄鸿山、
康丽跃的《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一文专门探讨了清代社会保障政
策中的灾害救助、养老和养恤贫苦孤残等内容,从政策性、制度性的角度研究清代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二、关于仓储制度的研究
仓储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平仓、社仓、义仓等诸种仓储各司其职,相互补
充,平日积粮,在灾年通过赈济、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备荒体系,在保障民众生活、维
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总体论述方面:吴滔《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中国农史》1997年第2期)一文,从仓储的
变迁历程、管理和运营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仓储制度在这一特定区域中的具体落实情况,更进一步清晰地反
映出了仓储制度的运作实态。李映发《清代州县储粮》(《中国农史》1997年第1期),对清代州县上的各类
仓廒的贮粮来源、仓廒的兴建与管理、粜籴办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地方仓廒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清中
期衰落的原因。王水乔的《清代云南的仓储制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3期),则对云南
的仓储制度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以咸丰、同治年间的兵燹为标志,......余下全文>>
九:紧急!!求一篇题目为<我与民政共成长>的论文
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民政工作来体现的。民政工作必须始终突出为民解困的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坚持改革方向和制度创新,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搞好困难救助。帮助农村的五保户和低收入群体,城市的低保户和失业人员,特别要关心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二是做好救灾工作。中国幅员辽阔,每年灾害不断,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救灾始终是民政部门极为重要的任务。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工作。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社区要为群众提供生活、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四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级直接选举,实行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五是开展拥军优属。要逐步建立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将伤残军人、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深入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要紧紧围绕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着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构建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临时救济、医疗救助等制度。二是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灾害救助水平。三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四是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逐步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五是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础。六是引导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七是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八是加强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亿万群众。各级民政干部都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 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