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
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 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则是意义学习。它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儿童对当前材料的学习程度,取决于这一材料对学习者当时的个人意义以及学习者是否能意识到这种意义。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时学习者当时整个身心状态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整个人都参与并左右脑都共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称为意义学习。罗杰斯把意义学习分为以下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投人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在其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产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2.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所谓学习资源是指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而且包括人力资源——即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人,主要指教师。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是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放在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罗杰斯认为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他认为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但如果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习者会感到安全,他就能以一种辨别的方式觉察书本上的文字,识别类似单词的不同要素,体验各部分的意义,并试图把它们组合起来,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进展。4.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罗杰斯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他们个人的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给意义学习构成了障碍。对任何教师来说,明智的做法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课程相干的问题,让他们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真正问题的情境。儿童天生就有渴望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本能动机。罗杰斯提出要构建一种让每个学生都面临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动机,让他们意识到真实的挑战。他极力提倡学生学习方法是从做中学,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5.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始终强调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应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余下全文>>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罗杰斯提出了什么主张,掀起了一场以人本主义为标志的教育改革运动
自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来,教育界爆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以人为本的教育存在于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过程中。他强调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赋予教育的人文气息和价值关怀,提倡向人性回归,其着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提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心理氛围以开发个体巨大资源,使受教育者经过全方位的洗礼,将人本主义思想扎根于心,真正实现人本教育之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教育效果来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促进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和教育公平。探讨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汲取其合理因素,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一、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师生观 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 二、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内涵与启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促,允许学生自由学习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信息交流的融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从单一化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即在注重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创造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发挥。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新认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思想价值,相信对我国人才模式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对于当前时期人才培养......余下全文>>
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主要作品
《人类动机论》(论文)、专著《动机与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六:罗杰斯学习心理学的人本主义人性论大概
性善论、研究作为整体的人、关注人的情感体验与内心世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区别于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核心理念。他们主张,人性本质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后天环境适当,就会自然地成长。同时强调,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心理学研究必须以整个人(the whole person)为对象,不能采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了解人。其三,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既不是外在刺激引起或决定的,也不是孤立或片段的,而是发自内在、出于当事人自己感情与意愿所做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生活经验只能凭当事人主观的感受,而不能由别人的客观测量而推知,因而对人的研究,不应是由外而内的,而应从了解他对他自己和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着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人性是怎样描述的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
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
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
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
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认识需要,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人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人性是怎样描述的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楼主你的这个问题好深奥啊
实在不是我等可以答得上来的
或者楼主看看其他人知不知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