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纳兰性德《长相思》的抒情层次和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大学士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1667)年进士,官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 为清初词坛巨擘。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风直抒胸怀,婉约清新,隽永超逸,但过多衰思,情调消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集》等。本文在此仅对纳兰性德的诗词《长相思》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分析。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通过多层对比,造成强烈的时空差异感。词中有榆关和故园空间的对比;榆关和故园景物的对比;塞外风雪和故园无此声景物对比;塞外风雪和故园无此声虚实的对比;榆关景物和梦中故园虚实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来表达作者羁途怀乡的感情。
《长相思》语言浅近,情感真挚。词的上片中从“山一程,水一程,”对比的循环句式的运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 的依恋 。词的下片中从“风一更,雪一更”气候环境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途中的风雪声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让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和详和。
《长相思》中作者选取极平常的景物,营造凄婉气氛,也不乏于清新衰婉之中,对雄奇风景的描述,让两者结合在一起,升华怀乡的主题。作者在《长相思》中描绘的景物有山水、山海关、风雪、长帐灯、故园。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身在羁途,心系故园的怀乡感情。
而且词中景物描写中的“夜深千帐灯”为千古壮观名句,写出了词人相思之深和寂寥寞落的悲苦心情。
作者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高超的艺术智慧。他的词《长相思》中的景物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通过对纳兰性德众多词作品中的一首词作品《长相思》的鉴赏分析,可以看出他的词《长相思》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散发的着永久的光芒。
二:长相思(纳兰性德)意思
长相思
○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①,水一程。
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
夜深千帐④灯。
风一更⑤,雪一更,
聒⑥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⑦无此声⑧。
纳兰性德《长相思》
◇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
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
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嘈杂扰人。
⑦ 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
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
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
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
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
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
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
2 7
经
读阅典
对家中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
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
二, 上一阕, 强调“ 身”, 行程之中身好累。“‘ 身’ 向榆关那畔行”,“ 身” 在哪里
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
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
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
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其三,上一阕,无论是
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
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其四、上一
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
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重在写内,展
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
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浮。选取的都是平
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
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
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余下全文>>
三:长相思的作者纳兰性德的资料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1]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四:纳兰性德 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原文: 长相思⑴
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⑷灯。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
⑴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白话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五: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赏析
赏析: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思想感情:
该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希望这些能帮助你,对回答有疑问请追问!如果赞同请及时选满意答案,您的赞同是我助人为乐的动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