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评价

一:如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如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呢?经几年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一、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

在开展教育活动前,必须要选择教育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幼儿熟悉的东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幼儿对它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从而让幼儿得到发现。

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因此,选择幼儿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也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相关的意义,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

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幼儿的假想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幼儿都会积极参到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

例如:在《蜡烛燃烧》中,我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杯子,让幼儿想办法把燃烧中的蜡烛熄灭。在这个活动中, 幼儿肯定会假设许多方法,用东西把蜡烛盖住或是直接用嘴吹灭蜡烛。后者马上被实验的结果所验证,因为用嘴使劲一吹火就熄灭;而前者,幼儿必须用老师提供的杯子进行实验操作。于是他们用杯子盖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便慢慢地熄灭了。实验证明了他们的假设,这样,幼儿的兴趣也就更浓了,才能达到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的目的,并保持幼儿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三、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在开展教育的活动中,如果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活动中去的。因此我们也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也在注意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注意形式多样化,不仅要让幼儿看、听、说,更要的是让幼儿亲手自动手操作。

例如:在认识火的话动中,老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自己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然后对火进行观察,从中认识火的颜色;接着用杯子盖住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从中获得燃烧的条件。这些操作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

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而科学教育活动也需要这样。

四、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幼儿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1、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模式,变死板计划为灵活计划,以使......余下全文>>

二:幼儿科学活动中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幼儿的操作任务是通过打孔看到小精灵。由于对神秘的小精灵特别感兴趣,整个活动气氛相当热烈。活动最后,教师把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今天小朋友们都玩得特别高兴,而且也都通过打孔找到了小精灵。案例二:在《漂亮的窗帘》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三种材料:纸、布、塑料袋子,让幼儿自由分为三组操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窗帘。预定活动评价时间到了,教师硬性把兴趣正浓的幼儿集中起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总结的内容极其简单。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评价环节”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以教师发言为主,很少有幼儿的回应,缺少真正的师幼、幼幼互动;评价的内容比较肤浅,缺乏实质性意义;评价的时机选择不灵活,仅仅为完成评价而进行评价;等等。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应贯穿于幼儿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之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时机,灵活地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如果幼儿的探索方向偏离了预定目标,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如案例一中,有不少幼儿的兴趣点专注于材料的新奇而偏离了探究本身,教师就可以采用适当手段引导幼儿回归到探究活动上来。如果幼儿的探究兴趣正浓,教师就不能为了评价而阻止他们的探究,破坏他们的探究欲望。科学活动中的评价不应是教师表面化、形式化、空洞乏味的评价,而应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如案例一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探究结果,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更能使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同时,鼓励多个幼儿参与评价可以达到同伴分享经验的教育效果,让这种多主体的评价形式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即获得了“在精灵所在位置的对面魔盒上打孔,才能打孔最少而又看得最清”这一关键经验。在案例二中,教师可引导每组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再让其他组幼儿对此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有助于其他组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思路,通过参与评价综合比较自己的操作和探索。显然,这样的评价比单纯由教师做出“你真棒”“今天小朋友们表现都很好”等极其简单和肤浅的评价效果更好,更有意义。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侧重于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有的教师也认识到科学态度和情感的重要性,但这方面的评价往往较空洞,一般只是“你真聪明”“你们对这个活动感兴趣吗”“某某小朋友在实验过程中非常认真”等之类的评价。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包括任何一个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如在幼儿进行充分探索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幼儿具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并请其进行示范,以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甚至教学过程中某些幼儿如何专注、认真地进行探究、某组小朋友如何很好地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等行为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合理有效的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全面把握,应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应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不仅重视科学活动的结果,而且也要重视评价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探索发现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是否善于思考,有所创造等等;不仅应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如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首先,教师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的表现,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评价的侧重点;其次,评价的方式应采取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侧重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自己说说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余下全文>>

三:幼儿科学活动评价的方法包括哪些??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二是对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出价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科学大班教案及评价

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

误区之一:写教案=备课;

误区之二:教案越详细越好;

误区之三:教案可有可无。

五:幼儿中班科学活动评析报告怎样写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六:如何科学地评价区域活动中的幼儿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区域中幼儿的观察和评价至关重要。如何评价区域中的幼儿?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活动兴趣高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讲,幼儿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兴奋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活动。外向的幼儿情绪上会有明显的表现,内向的幼儿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仍然可以看到其愉悦的表情。

1.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兴致勃勃地摆弄玩具、操作材料;喜欢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往。

2.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无所事事;只观望、不参与;胡乱摆弄材料;打打闹闹。

(二)活动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度

如果环境适宜,材料丰富,好奇心和对于游戏的渴望会促使幼儿投入到区域活动之中。但是因为个性不同、兴趣不同、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的习惯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幼儿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对游戏内容和玩具、材料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有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停地观望别人,或追寻教师,而不是关注活动本身;也有些幼儿会表现出缺乏积极的情绪,只是重复单一的动作。

(三)持续时间长短

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总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会有很多游戏的花样,每一种活动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会不满足于教师限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每次结束时总是意犹未尽;对于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则表现相反,每一种活动都是浅尝辄止,简单地摆弄一下就算好了,或者手里拿着玩具材料,眼睛却盯着旁边的幼儿。

(四)对活动结果的关注

不同的区域活动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都会有幼儿的作品,而其他区域则会有相互间的合作或角色表演。对于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也会极为关注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结果,一方面努力争取有好的作品或结果,另一方面不容许别的幼儿破坏、轻视自己的结果,渴望教师的关注和肯定。

二、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一)自主性

区域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所以,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极为重要。一般来讲,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动选择喜欢的区域;主动选择游戏玩伴;主动选择游戏材料;主动进行同伴交流和交往;主动寻求合作;活动有争执时不轻易放弃。

(二)目的性

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随年龄不断提高。一般来讲,目的性较强的幼儿每次区域活动时都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知道自己想怎么玩;而目的性不强的幼儿则可能看见材料才会开始想怎么玩,或者边玩边想,或者盲从别人的意见。

(三)计划性

计划性和目的性有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讲,目的性强的幼儿计划性就强。有些教师会关注幼儿区域活动前的讨论,通过“你今天想去哪个区域玩?玩什么?怎么玩?……”等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计划性,消减其盲目性。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一定和之前说的一样,而是他能明确知道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或者与幼儿交谈,都能了解到幼儿活动的计划性。

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一)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

幼儿是否喜欢参与群体活动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点。一般来讲,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除非是益智区某些需要独自进行操作的活动。如果一个幼儿始终选择一......余下全文>>

七: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回顾。

互动问题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互动问题二:

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

互动问题:

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余下全文>>

八: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先后》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1、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2、师: 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 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