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粉前处理工艺

一:涂装前处理包含哪些工艺

一.钢铁表面的预处理一般包括除油、除锈、磷化等工艺过程,具体为:脱脂→二道水洗→表调处理→磷化→二道水洗→去离子水洗。

1. 温度将影响除油速度,一般来讲温度高能加快除油速度,但温度太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影响除油效果。

碱性溶液除油一般在钢铁槽中进行,温度为50~80℃之间,除油次数取决于产量和油污程度,一般为1~2次,对于大批量的零件可采用压力喷射的施工工艺。

乳化剂除油:利用乳化剂的润湿、乳化、增溶和分散等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如OP乳化剂等。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溶解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松香水等。

2. 水洗

水洗为主要辅助工序,在脱脂、磷化后都采用,以清除残存在工件上的各种溶液的残渣,水洗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工件涂层的质量和防腐能力。为节约能量,此二道水洗可采用逆流漂洗技术。在磷化后的最后一道水洗应采用去离子水洗以确保磷化质量。

3. 表面调整

磷化前的表面调整处理可消除由于碱性脱脂而造成的表面状态不均匀性,经磷酸钛盐溶液(胶体钛)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界面)能产生电位,活化表面,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能,增加了磷化晶核数目,使晶粒变得更加微细,加速成膜反应。

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两者应用都非常普及,两者兼备有除轻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中是否选用表调工序和选用哪一种表调剂视由工艺和磷化膜的要求决定的。

一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最好采用酸性表调,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50℃的中温磷化。一般中温锌钙系不表调也行,铁系不需要表调。

4. 磷化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磷化膜可显著提高涂料对金属的附着力,提高耐腐性。

磷化处理基本方法有浸入法和喷淋法两种,磷化质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油、除锈的质量,但喷淋法对于提高磷化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艺手段,并且能缩短工艺时间,但存在如下缺点:①由于飞溅容易腐蚀设备;②工序间容易生锈;③结晶粗大。浸入法的优点有:①只要液体能达到的地方都能实现处理目标;②易形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良好的配套性。浸入法的缺点有:①没有冲刷辅助作用;②处理速度慢。

目前也有采用喷浸相结合的工艺。磷化一般按成分、温度或厚度进行分类:①按溶液成分分类:锌系、锌钙系、锌铁系、锌锰系、铁系等;②按处理溶液的温度分类:高温磷化(80~90℃)、中温磷化(50~70℃)、低温磷化(30~50℃)、室温磷化(节能);③按磷化膜厚度分类:厚型磷化:σ≥10μm,膜质量/>7.5g/m2(适合于冷挤压、防锈浸油、电绝缘);中厚型磷化:5μm<σ<10μm,膜质量4.3~7.5g/m2(适用于手工喷漆);薄型磷化:11μm<σ<4μm,膜质量1.1~4.3g/m2(适用于电泳涂漆、静电喷涂、粉末喷涂);特薄型磷化:0.3μm<σ<1μm,膜质量0.3~1.1g/m2(适用于高装饰性电泳底漆)。

二.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1. 除油:碱洗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铝合金表面沾附的油污。常用的碱洗液配方由Na2CO3、Na3PO4、Na2SiO3和添加剂组成,主要用浸洗和喷洗,也可用电解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2. 去除氧化膜:铝材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是不均匀非连续薄......余下全文>>

二:做个喷粉工艺要求什么条件呢?

粉末静电喷涂设备主要包括:喷粉室、高压静电发生器、静电喷涂枪、供粉器、粉末回收装置、工件旋转机构等。

三:喷粉工艺的工艺流程

静电喷涂工艺原理用静电喷粉设备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的最终涂层;喷涂效果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优于喷漆工艺。 前处理工艺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粉末涂膜质量,前处理不好,造成涂膜易脱落,鼓泡等现象。因此,前处理工作必须予以重视。对于板金冲压件可采用化学前处理法。即:去油→去锈→清洗→磷化(或纯化)等。大部份锈蚀或者表面较厚的工件,采用喷砂,抛丸等机械方法去锈,但机械除锈后应确保工件表面清洁,无法垢。刮腻子。根据工件缺陷程度涂刮导电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平滑,即可进行下道工序。保护(也称蔽覆)。工件上若某些部位不要求有涂层,在预热前可采用保护胶等掩盖起来,以避免喷上涂料。预热。一般可不需预热。如果要求涂层较厚,可将工件预热至100~160℃,这样可以增加涂层厚度。 检查后的成品分类摆放在运输车、周转箱内,相互之间用发泡纸,气泡膜等软包装缓冲材料隔离,以防止划伤磨损(可根据客户要求包装)

四:油漆喷涂工艺前处理

除油技术

我国涂装工艺中除油、除锈的油、锈是指待处理工件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在国外化学除油中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为了达到好的除油效果,在不同的场合下应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相应地,除油机理也有发展。除油废水被重新循环利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除油机理。

国外表面活性剂品种众多,而且应用广泛。在除油过程中选择表面活性剂除了考虑HLB值(亲油亲水平衡值)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温度。

因为每一种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即:一种表面活性剂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有表面活性,在另一个温度范围则可能完全消失。高温、中温、低温的化学除油液分别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组成,以求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我国涂装行业应采用低温或室温除油,以节约能源。

(2)操作。

喷洗用除油液和用回收水配制的除油液中要用低泡表面活性剂。用于浸泡的除油液以及清洗喷砂件的除油液中要采用高泡表面活性剂。采用喷淋或喷雾清洗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水量。

(3)一般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清洗效率高而且低发泡。

如果选择得当,几种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分散作用,又称抗絮凝作用。从工件上清洗下来的污染物要求处于分散状态,表面活性剂应该阻止它们聚集,即应该具有抗絮凝作用。

使用表面活性剂需要考虑水的硬度。因为清洗水中常含有Ca2+、Mg2+、Fe2+、Fe3+而具有一定的硬度,这些离子在清洗过程中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产生沉淀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果。只有加入螯合剂把这些离子螯合,才能使表面活性剂充分发挥作用,获得好的清洗效果。

在喷洗过程中,油污附着在工件表面上,传统的乳化、皂化很难快速除油。只有表面活性剂迅速把油污置换掉,才能快速除油。检索我国有关文献,无论在喷洗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或喷洗机理的研究中都未见置换方面的报道。采用喷洗、浸洗相结合的除油方式,能够提高除油的效果。

在清洗过程中,除油液和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很有效地提高除油效率。我国许多工厂采用的电化学除油就是靠工件表面产生的氢气或氧气来剥离油污分子提高除油效率的。超声波辅助除油也同样有效,它能增强除油液和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在除油槽中用压缩空气或搅拌设备进行搅拌,能够提高除油效率。

因此,化学除油机理包括以下8种作用:润湿、乳化、皂化、溶解、置换、螯合、分散和机械冲刷作用。

本实验中使用的复合涂层为:化学除油→表调→磷化→铬酸钝化→阴极电泳漆→面漆。表1的实验结果表明:低锌、低锌锰改性磷化对钢铁耐蚀性的改善比镀锌钢板大得多。低锌锰改性磷化可以使钢铁和镀锌钢板达到相似的耐蚀性。采用该磷化技术可以用钢铁替代镀锌钢铁,而不降低耐蚀性。

五:金属件粉末喷涂前处理

首先,电泳涂装为了增加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必须磷化。不能省略。

第二,如果冷板无锈,没必要进行酸洗,所以所系可去掉;如果冷板有少量锈蚀,人工打磨。福 第三,使用镀锌螺丝是为了提高螺丝的耐腐蚀性,前处理时,镀锌层一定会接触到药剂,会破坏镀锌层。为此,需要对螺丝进行保护。

第四,可以采用与镀锌螺丝螺纹相同的硅橡胶螺母保护镀锌层。硅橡胶螺母你找国内专门从事涂装硅橡胶的企业,他们可以做。

第五,涂装前用硅橡胶螺母保护螺丝,涂装后卸下螺母即可。注意:螺母不能重复使用。

六:涂装前处理的工艺设计的内容

主要包括:处理方法,处理时间,工艺流程等。1 处理方式 工件处理方式,是指工件以何种方式与槽液接触达到化学预处理之目的,包括全浸泡式、全喷淋式、喷淋浸泡组合式、刷涂式等。它主要取决于工件的几何尺寸及形状、场地面积、投资规模、生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几何尺寸复杂的工件,不适合于喷淋方式;油箱、油桶类工件在液体中不易沉入,因而不适合于浸泡方式。1.1 全浸泡方式 将工件完全浸泡在槽液中,待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完成除油或除锈磷化等目标的一种常见处理方式,工件的几何形状繁简各异,只要液体能够到达的地方,都能实现处理目标,这是浸泡方式的独特优点,是喷淋、刷涂所不能比拟的。其不足之处,是没有机械冲刷的辅助使用,因此处理速度相对较慢,处理时间较长,特别是象连续悬挂输送工件时,除工件在槽内运行时间外,还有工件上下坡时间,因而使设备增长,场地面积和投资增大。仅对磷化而言,国外比较趋向于采用全浸泡方式,据称全浸泡磷化易形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好的配套性。1.2 全喷淋方式用泵将液体加压,并以0.1~0.2Mpa的压力使液体形成雾状,喷射在工件上达到处理效果。由于喷淋时有机械冲刷和液体更新使用,因此处理速度加快、时间缩短。生产线长度缩短,相应节首了场地、设备、不足之处是,几何形状较复杂的工件,像内腔、拐角处等液体不易到达,处理效果不好,因此只适合于处理几何形状简单的工件。喷淋方式也不太适合于酸洗除锈,它会带来设备腐蚀、工序间生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选择喷淋酸洗时必须十分慎重。据报道,全喷淋磷化易形成结晶枝状粗大、含铁量较低的磷化膜,国外不提倡作为阴极电泳漆前打底的前处理。全喷淋方式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零部件类的粉末涂装、静电涂漆、阳极电泳等。1.3 喷淋-浸泡结合式 喷淋-浸泡结合式,一般是在某道工序时,工件先是喷淋,然后入槽浸泡,出槽后再喷淋,所有的喷淋、浸泡均是同一槽液。这种结合方式即保留了喷淋的高效率,提高处理速度,又具有浸泡过程,使工件所有部位均可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喷淋-浸泡结合式前处理即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处理工序,设备占用场地也相对较少,同时又可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在国内外,对于前处理要求较高的汽车行业,一般都趋向于采取喷淋-浸泡结合方式。1.4 刷涂方式 直接将处理液通过手工刷涂到工件表面,来达到化学处理的目的,这种方式一般不易获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工厂应用较少。对于某些大型、形状较简单的工件,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2 处理温度 从节省能源、改善劳动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化学反应速度、处理时间和生产速度要求出发,在生产应用中普遍采用的是低温或中温前处理工艺。 工件除有液态油污外,还有少量固态油脂,在低温下,固态油脂很难去除,因此脱脂温度不管是浸泡还是喷淋均应选择中温范围。如果只有液态油脂,选用低温脱脂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对一般锈蚀及氧化皮工件,应选择中温酸洗,方可保证在10min内彻底除掉锈蚀物及氧化皮。除非有足够的理由,一般不选择低温或不加温酸洗除锈,低温酸洗仅限于如:工件锈蚀很少、无氧化皮;除锈时间不受限制;允许采用盐酸酸洗等情况。 表面调整工序,通常不需加温,一般就是常温处理。 低温或中温磷化,磷化速度都没有明显的差别,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形成磷化膜。磷化后的工件,如果要求有较长的工序间存放时间,变应该选择中温磷化,才会有较好的防锈效果。 整个前处理过程,都可采用常温不加温洗方式,如果最后一道水洗是热水烫干,其水温应在80℃以上。3 处理时间 处理方式、处理温度一旦选定,处理时间应根据工件的油污、锈蚀程度来定。......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