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一: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其四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注释】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

寻思:思索;考虑。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翻译】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赏析】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二: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王昌龄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内容】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三:《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

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长信秋词(其三)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全部注释

1.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今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后者又名《团扇歌》,见于《文选》,后人疑为伪托之作。

2.团扇:传为班氏《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余下全文>>

四:长信秋词想表达的情感和大意 (50字以内)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五:长信秋词 表达了 王昌龄的什么思想感情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班婕妤(8张)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第一首诗,运用含蓄深婉的笔触,以景托情,写班婕妤失宠后,在凄凉寂寞的长信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全诗前三句描摹了一个梧桐秋叶、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的萧瑟寂冷的外在氛围,由外而内,暗淡的熏笼,陈旧的玉枕和一个彻夜难眠的孤人,不刻意写悲而悲情自现。

读完全诗,一个心境清冷,愁怨难眠的深宫闺怨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不由得被主人公深深的哀怨之情打动。含蓄蕴藉,哀婉缠绵的诗风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惋的情调。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⑸,且将团扇共徘徊⑹。

玉颜不及寒鸦色⑺,犹带昭阳日影来⑻。

古乐府歌辞中《怨歌行》据说是班婕妤所做:“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见捐抒发自己背弃的哀怨之情。

天色方晓,金殿刚开,即拿着扫帚打扫,《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

诗的后两句仍承用班婕妤的故事。“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即赵飞燕姊妹所居的宫殿。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从昭阳殿上飞过,它们身上带有昭阳日影显得羽毛润泽,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美貌因失宠而憔悴,甚至不如寒鸦润泽可人。

全诗想象奇特,情景切合,含蓄蕴藉哀婉缠绵中,把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之情描摹的淋漓尽致。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⑼,分明复道奉恩时⑽

诗中第一句“真成薄命”,是一句看似突兀,实则意蕴丰富的心理刻画。把失宠宫嫔那种自叹自己命薄的难以置信和不得不承认的无奈和盘托出。无眠的暗夜,失宠的宫嫔久久寻思,终于还是伴着一句“真成薄命”的沉重叹息入梦。[3]

梦中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得宠的时候,和乐奕奕,君主还是像以前一般宠着自己。自己从梦中醒来,嘴角还挂着梦里的微笑,然而,梦终究是梦,醒来后依旧是一个人深殿。就在自己惆怅难过时,分明看见西宫彻夜长明的灯火,仿佛回到了当初承受君宠的日子,不也是日日旌歌,宵宵达旦吗?

此刻,一切变得那样遥远,华美的西宫换了新主,君主身侧换了娇人,失宠者在寂寞凄凉的夜对往事的历历回忆和无限追恋,蕴含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深刻哀伤和对现境凄凉的无限感慨。

全诗采用对比,层层反衬,把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细腻深刻,称得上“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4]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本诗通过长信宫和昭阳宫两处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失宠妃嫔与得宠妃嫔的天壤之别。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泛指失宠嫔妃。

失宠嫔妃住的长信宫寒月当空,宫闱清冷,杂草丛生,而得宠妃嫔的昭阳殿,却......余下全文>>

六:长信秋词其三的意思(不要赏析,若是赏析,不给分!!)

长 信 秋 词

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其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闺怨

王昌龄(唐)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没有赏析哦~^-^

七:有哪写诗词可以表示后宫的女子?

你好,这个网站还不错的,比较全www.cnpoet.com/

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长信秋词(其二) 王昌龄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秋词(其三)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余下全文>>

八:王昌龄的诗还有那些?

第二节 盛唐边塞诗人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初盛唐以来,由于国势强大,军事力量雄厚,经济基础牢固,同域外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文人们有很多出塞的机会,或是从军、或是游历,遥远陌生的边塞不但不使人们感到荒凉可怕,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猕漫在初盛唐社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亲历过铁马秋风塞北的军旅生活,如陈子昂、高适、岑参、崔颢、戎昱等人。充满英雄传奇色彩的塞外军旅生活、雄奇壮伟的域外风物,都足以引起诗人们的创作兴趣,于是从隋代的杨素、卢思道、薛道衡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边塞诗,在盛唐又出现了高峰,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当推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渤海蓨是汉代的行政区域,唐时已无渤海蓨,《旧唐书》本传称其为“渤海蓨人”,是以郡望相称)。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虽然高适的祖父、父亲曾经当官,但到高适的时候,家境已经中落。高适二十岁时,曾西游长安。他自己说:“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别韦参军》)他原以为凭借才华,可以一举获取功名,结果失望而归。此后他北上蓟门,漫游燕赵,但也是“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归来之后,大约有十年间是在宋州(今河南商丘),“过着混迹渔樵”的落拓流浪生活,其间他也几度外出。值得一提的是天宝四载(745),他和李白、杜甫邂逅于汴、宋之地,一起登临怀古,把酒论文,传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八载(749) ,因人举荐,高适试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但因这个官职的“拜迎长官”、“鞭挞黎庶”(高适《封丘县作》),他三年后便辞职不干,不久入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高适跟随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此后官运亨通,屡屡升迁,最后官封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因为经历的复杂,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杜甫曾称他:“高生跨骏马,有似幽并儿”(《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殷璠称他“性拓落,不拘小节”(《河岳英灵集》),所以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仕途得意之后,诗歌创作数量不多,总体成就不如未达之前。

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边塞诗中最负盛名的《燕歌行》,是他开元二十六年(738),第一次北上蓟门归来以后的作品: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余下全文>>

九:王昌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自己的话说一说。

王昌龄诗选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xing)(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王昌龄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湘西洪江芙蓉楼(10张)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送柴侍御】  沅水通流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十:关于四季的诗

描写春天的诗词: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