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植物病害症状对病害的诊断有什么作用?

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丁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是十分有用的。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变色

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坏死

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腐烂

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萎蔫

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畸形

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征

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余下全文>>

三:归纳各类病原物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真菌:无性阶段往往在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这对病害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线虫:除了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外,主要是线虫在穿刺寄主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许多酶或毒素,引起各种病变。

寄生性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营养物质的争夺。一般来说,全寄生植物比半寄生植物的致病能力要强。除了争夺营养外,有些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还能起桥梁作用,将病毒植原体等从病株传导到健康植株上。一些寄生性藻类可引起园艺植物的藻斑病或红锈病,除影响树势外,还能影响果品的商品价值。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一、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一)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

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斑驳症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

典型的花叶症状,叶上杂色的分布是不规则的;有的可以局限在一定部位,如主脉间褪色的称作脉间花叶;沿着叶脉变色的称作脉带或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变为半透明状的称作明脉。

病害的病原类型: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常常表现以上两种形式的变色症状;有些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症状。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是遗传性的。

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白菜 辣椒病毒病 菜豆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

2、 坏死 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坏死发生在花朵上,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

病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坏死斑上有轮状纹,这种病斑称作轮斑或环斑。环斑是由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可以不同。类似环斑的症状,有叶片上形成的单线或双线的环纹或线纹,形成的线纹如橡树叶的轮廓就称作橡叶纹。以上各种斑纹,如表皮组织坏死的则表现为蚀纹。

类型:许多植物病毒病表现环斑、坏死环斑和各种环纹或蚀纹症状。 豇豆轮纹病

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有的不像叶斑那样明显。叶尖和叶缘的大块枯死,一般称作叶烧。 桃细菌性穿孔病

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所谓猝倒(幼苗在坏死处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茎的坏死还有一种梢枯症状,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一直扩展到主茎或主干。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疮痂病症状

3、 腐烂 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原因:由于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造成的。

表现:

腐烂与坏死的区别: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

干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细胞的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

湿腐:指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

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余下全文>>

五: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分

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体在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结构。

六:植物病害名称与病害症状的联系是什么?

植物病害大部偿都是以病害的病征和病状(二者合起来称为症状)来命名的。植物病害的命名方法有三种:1、以病害病征命名,如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轮纹病、白绢病、菌核病等;2、以病害的病状命名,如软腐病、枯萎病、猝倒病、疮痂病、叶枯病、黑星病、芽枯病、黑腐病等;3、以病原物命名,如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七:植物病害的名称与病害症状特征有什么关联

一般情况下,病害的名称来源于病害的主要特征,名称也是对病害的简单描述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