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忆母亲

一:清明节求一首怀念逝世的母亲的散文诗

送你一首本人原创的,希望喜欢

二:描述清明对已逝母亲淡淡的哀思

关于清明节的记忆,最早是少年时读的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直到那一年,母亲去世了,我才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清明是一个沉重的节日,每到这个时节,我们都会想起母亲,会会在内心深处发出一声真情的问候:

“亲爱的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

因为父母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父亲说,“你妈去了,等我和她一起去的时候,你们把我们撒到渭河里”,我们没有给母亲修陵墓,一直存放在陵园里。

因为大哥在当年给说过,“咱妈不讲究这些,重要的是老人活着要孝顺”,所以母亲的丧事一切从简,所以我们家里没有按照习俗做做祭祀,也没有每个相关的日子去给母亲进行祭奠,而是大家聚在一起怀念母亲在世时的许多事情。

而我,也只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寒衣节,带着老公和女儿,在路边为母亲烧点纸钱,在心里给母亲说说心里话。

母亲去世后,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一切都能为你着想的人走了,你的世界不完整了,而我能做的,就是,对周围人更好一些,健在的老人,对兄弟姐妹,对老公,对女儿,对所有的亲人更好一些,让周围人更加珍惜血缘、姻缘带给我们的那些其他无法替代的亲情力量。

昨天,去看了老父亲,陪他聊聊天,看到他身体,心情都不错,心里觉得安宁许多;晚饭带着公婆去外面吃了一顿,晚上在和老公,女儿在街边烧了点纸钱。

母亲离开我们了,我们能够做得,逝者已去,珍惜目前,对尚还健在的老人更好一些,让他们更长寿,生活的更幸福,更快乐。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时节,寄托哀思,书写心情。

三:清明节怀念妈妈的话

但没想到那一刻会来得这么快,有太多太多的委屈想对您倾诉。

“树欲静而风不止,您的生命是在用秒来计算的,我爱您,什么也听不见,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此刻,但每每提笔却又不知从何忆起!早想写篇悼文,也许这样才是对你真正的解脱!我爱您的善良,有时也希望你早日摆脱疼痛的煎熬,可是你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可当你真的走了我又怎能割舍得下。妈妈,那天您的眼睛微微动了一下,我多么的希望可亲可爱的妈妈能够活到今天啊。你在天堂还好吗,最难熬的时刻  题记,一是怕写不好对不起老人家在天之灵,也许只有在天堂里才不会让你被疾病缠身;二是不愿再触及自己那根脆弱的神经,这也许是以后你留给女儿最后的有妈妈气息的唯一的身体上的东西了,并有意的把剪下的头发用纸包了起来,虽然你经常锻炼身体,我把你的头发剪短了一半,一直试图逃避什么、坚强与刚毅,每当思念母亲的时候?八年生死两茫茫,太多的话想向对你诉说,但还是摆脱不了疾病伴随苦痛的一生,她永远只有奉献而不求回报:世界上有一位人让你一想起,无论是醒时还是梦中,总忆起您那写满沧桑的笑脸,成殓入灵柩的那一刻起,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勤劳,手在微微的颤抖着,一点一点的为您吹干,可在女儿心中的记忆一点都没有淡忘,也许这就是您最后一次表达母爱的方式吧,总会黯然泪下。(如今这屡头发,这就是母爱,洗着您那黑白斑驳的发丝:又是一年的清明节,装满对逝者深深的哀悼……

妈妈,心中有中无法说出的痛!

以上供参考,我酸楚的知道,在医生的建议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九泉之下的妈妈,就能感受到温暖的爱意,见你一直身体不太好?,我至今不能相信,已经是你走后的第八个清明了!假若有来生,您听到了吗。记忆中的清明节总是飘着雨丝,如果她健在的话已经是57岁了?希望仁慈的主让你远离疾病与苦痛,总忆起您那爽朗的笑声,我已成了泪人儿,子欲养而亲不待”。虽然离开的时间已经不短了、纯朴,也很注意日常饮食!

我想你了,女儿还想做您的女儿,您还是女儿最亲爱的妈妈。

从儿时就有记忆,我已经用盒子装好,从柜子里拿出来看看,那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就这样去了。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总想把耳朵伸得再长些,那幽幽的雨声如泣如诉、博爱,你的英年早逝是我一生中最痛苦,在见到你被病痛折磨难受束手无策时,有太多太多的思念想对您倾吐。每每想起这句话!

自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那天起!我爱您的宽容,我就知道,睹物思人)

但这一切来的太突然,这么多年。当我最后一次从冰棺中抚摸她那冰冷的双手,走得那么匆忙,女儿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您诉说,这就是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母亲.

在医院里得知你将最后离去的某个上午。

母亲的去世对我心里打击很大。有一种我们都享受过或还在享受的爱,一直不敢相信,不思量自难忘,自己居然也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我给您洗了最后一次头,你可修改使用,我从来没有给您洗过头,这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这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可是那几天您总是昏睡着,路上行人欲断魂,像每一个上山祭拜者的心。八年间女儿总是带着这份对妈妈浓浓的相思。已经好几天了,为了方便照顾不能行动的你

四:清明节怀念父母短文

怀念我的亲人们(2009-04-01 12:11:38)标签:杂谈

又到清明,母亲、外婆、 外公再次进入我的梦中, 无时不刻,我会想念他们。

28年前,母亲就离我而去,当时的我还懵懂无知。母亲是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几十年过去,碰到她的学生,依然会说起她的好。她书教得好,曾在全县上作文公开课,还有一幅好嗓子,兼任音乐教师;她工作勤奋踏实,后来在省重点中学当图书管理员,一摞摞笨重的图书全靠她肩抗背托到顶楼,图书室从一间教室发展到一层楼,里面不知道洒下她多少辛勤的汗水,母亲却从无怨言。母亲对我们几兄妹要求甚严,凡是我们与同学邻里闹矛盾,首先批评的是自己的孩子。记得一次不得而已的撒谎,晚上我已躲进被子,哪知还是被她叫了起来,以为母亲会大发雷霆,但她只是让我自己反思。母亲教会我们诚实做人、老实做事。母亲皮肤白头发黑,秀外惠中,身处那个年代,她的字典里写满了艰辛与忙碌,锦衣玉食与她绝缘,她总是欣慰地对身边的人说,她这辈子不愁钱,三个孩子就是她的三个银行,她存的是零存整取。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赶上好时代过上好日子,母亲却只能长眠于公墓,我们永远无法回报亲爱的母亲。

学龄前我在外婆家渡过美好的童年,慈祥的外婆最疼爱我这个最小的外孙,呵护备至,如今出现在梦中最多的地方就是童年的乡村。外婆的脚是“三寸金莲”,步履蹒跚,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勤劳,把个家操持的井井有条,闻名乡里。外婆一生多诘,生育9个只留下舅舅与母亲,哪知老年又失去自己心爱的女儿。童年的夏夜,闷热的蚊帐里,外婆会轻摇蒲扇,唱着儿歌伴我入眠;冬夜格外寒冷,睡觉时,外婆总是把我冰冷的双脚捂在自己的怀里,后来工作了,偶尔与外婆同床,外婆还是这样的习惯。步入暮年的外婆,小脚疼得已寸步难行,还双腿跪在地上打猪草、嗣弄菜园,每每去看望她,我就发誓,等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一定把外婆接到自己的身边,让年迈的外婆享清福。哪知就在自己渡完蜜月不久的腊月,突然接到外婆去世的消息。电话旁,我顾不得身旁的领导,失声痛哭。外婆啊,您还未到我的新房去看看,您还未吃上一口我给您做的热饭啊!我还想让您再帮我捂捂脚呢!也许是无法走出老年丧女的痛苦,也许是怕拖累后人,外婆是用一根细绳了解自己善良的一生的,这让我永不能释怀。

外公除了农民普遍所具有的勤劳与朴实,关键是他具有农人的智慧。外公的家在当地一直算得上殷实,外公在自家祖辈留下的数十亩良田与百亩山林尽显身手,把个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据说外公年轻时是帮乡上收课税的,读过私塾,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爱浓茶、抽自己种的旱烟,身上更有一股“顽主”的味道,除了农活,乡里那些有趣的活路,他更是得心应手。清晨我会在“吱嘎”大门的开启声中醒来,随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外公喝上几口上刚刚冲泡的绿茶,便骑着牛儿上山了。斜风细雨里,外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静静地守候在堰塘边,数小时后,餐桌上定有鲜美的鱼儿吃。什么野生的鳝鱼、泥鳅、甲鱼、乌龟,儿时的我就在外公一次次深入泥沼之后让我尽情享用了。外公还会捉蜈蚣、采药草拿去集上卖,每次他去赶场的日子也是我最幸福的日子,目送着黄狗随着外公撒着欢消失在村口,我就开始咽口水,我知道,当我眼巴巴盼回将头发剃成亮晶晶秃瓢的外公时,还会得到甜甜的白面馒头、几颗苕糖、甚至一袋杂糖,我的童年,就这样留下甜甜的记忆。

母亲年轻时就外出求学留在城里工作,几个表姐也挨个儿进城,舅舅也老了,看着逐渐荒芜的良田,长满野草的林子,外公总是郁郁寡欢,叹息祖上留下的家业没有人继承,外婆去世两年,倔强好胜的外公就追随她而去了。从此我失......余下全文>>

五:又到清明祭祀时节,正站在母亲墓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以表达对母

很简单,看大师的词句,

母亲大人,儿今天来看您,不知您在天上是否安好?

您虽已故去,但在儿心里永远常在,儿时常牵挂着您,

忆往昔,母把儿抚育长大成人,对儿亲切有加,这种

骨血之情儿永生不忘。今儿全家生活幸福,望母亲大

人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安康,母在天上亦多加保重。

儿会时常来看您,祝母在天平安万福。

然后你再烧三柱香,磕几个头就没问题了。

六:《清明》说明文阅读答案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清明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选自《文苑》) 18、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 (3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余下全文>>

七:感言:清明节是祭拜祖先和去世的亲人。

當然可以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余下全文>>

八:清明节的一天 记叙文 600字左右 或者写 爱母亲(父亲) 600字左右 拜托了各位

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亥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