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更好的融入课堂,做案例分析
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一些教师有了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有了一定从事研究的实际能力,但是却不能好好的把握,以至出现了要么有很好的例子而懒于记录分析
二:如何评价"一例到底的案例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高中政治“一例到底”教学法已是一个大趋势,可是一例到底如何选择呢?一例就是整堂课只用一个事例吗?一例应该是一个主题的前提下,围绕本课的理论内容展开的多个角度的具有目标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生活性的典型事例。
关键词:一例到底 政治 选择 案例
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往往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所以“一例到底”或是“一理一例或多例”就成为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所谓“一例到底”,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的一例,不仅可以是一则案例,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一则材料甚至一个话题。比如,以苹果公司的发展来谈《公司的经营》,以汶川地震来谈《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当然,这里的一例不是说整节课只有一个例子,而是一则案例或材料为主线,其它材料为辅。
案例是“一例到底”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在“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中什么样的例子最合适,如何选择教学案例,下面就以我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上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为例,谈谈在精选案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教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性。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目标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偏离方向、华而不实等弊端。所谓目标性是指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要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案例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是案例选择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脱离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这个案例无论角度多么新颖,学生多么接受它也是失败的。
在讲《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前,全组教师集体备课,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理清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结构。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围绕这个主题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二、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其中,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第三点措施强调主观条件。把握了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逻辑结构,我们就开始搜罗素材。针对这个内容,毫无疑问 “一例”得选择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这个人物显然是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而且他身上正好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方面,也就是要体现教材内容的。
第二,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能够多角度辐射教材内容,要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一例到底”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既要针对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最能够代表这一部分教材内容的事例,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这一个例子的不同方面,运用课本知识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例子,才能使课堂真正的优质、高效。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全面的思维模式。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我所选的案例姚明,到底他身上能否挖掘出和上述三个主干知识对应的素材呢?通过上网搜集我发现是可以的。姚明做了很多公益慈善事业,对社会、国家还有球队等都是有很大贡献的,而且它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球场(职场)上挥洒汗水实现人生价值的,这就能体现他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同时他的成功离不开队友、姚之队、国家甚至是球迷等方方面面的支持,这又能很好的体现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最关键的姚......余下全文>>
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提高观察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余下全文>>
四: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在课堂中设计和实施评价环节
一、 新课改形势下必须面对现实,实施有效教学。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学校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学生每天拼时间、拼题海、拼消耗,靠延长时间、增加习题总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学生学的苦,老师教的累,家长心疼又抱怨。这种考试使学生逐渐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就使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唯一做的就是积极寻求师生脱离“苦海”的办法,:那就是教师在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掌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技术。否则,即使有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的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过程。通过这种行动研究,把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习得的课程,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角度讲,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应努力打造以唤起学生认知欲求和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探求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下面我浅谈一下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二、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 说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讲求教学质量;要有效率,讲求教学速度;要有效益,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个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余下全文>>
五: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稜、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余下全文>>
六:如何评价教学设计
教案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的作用是指导教学,对一份教案的评价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教案设计要有实用性。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看教案是否适用是基本要求。
2、教案设计要有全面性。一份完整的教案不仅是教学知识的堆砌,而且要有教法设计,学法 指导,时间安排,甚至需要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3、教案设计要有创新性。创新的前提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习者更愉快的学习。
4、教案设计要艺术性和独特性。好多教育者设计教案,往往以网络下载的教案、或参考书的设计为原型,教案就是他人智慧的移植,缺乏教育者的独特智慧,更不会有艺术性。
5、教案设计要注意细节。如导入设计,习题选择,板书设计等。
七: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举例分析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举例分析 一、什么是案例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理查特(Richert,A.E)(美国的教育学者)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学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教学案例与其他教学作品的区别 1、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2、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一轮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的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3、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记录、描述和点评。 三、写教学案例的意义 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你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你也会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难题,有时会应对自如,有时也难免束手无策。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案例性事件在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你每天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 这些事件或事例,就完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把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教学案例写作为我们提供了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 2、写案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 3、写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学校评价自己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上“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通过案例写作,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余下全文>>
八:浅谈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融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许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只存在表面的认识,以为在课上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在进行整合,于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生硬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使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教师不能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能处理好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反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改变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搞花架子,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工具对象,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
1、教师应主动的积极的提高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态度。面对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教育者应深刻意识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驾御信息技术,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具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运送能力,才能够使学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并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数字化教育。
2、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三项:
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及对网络知识的应用能力。
②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能力,即对信息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包括在学科教学中对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估。
在信息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在接受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识别信息中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确定论点的充分性。
③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这是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备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的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分析理解教材内容,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教材内容的充实和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这时就要发挥作用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夯实基础知识并补充与所学知识的相关内容。这样既充实了教材知识又提升了教材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盘古开天辟地》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声情并茂的特点,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和课文解读,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仿佛把学生带进了真实的盘古时期,感受着神话故事带来的欢乐,从而为课堂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擦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本课的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实提升了教材内容。
(三)满足学生需求,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
每一个人处于生活当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所以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以多媒体与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综合实践课《学写毕业赠言》时,燕老师播放了《好大一棵树》的视频资料,学生们深深感受着歌曲里的主人公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从而想到了自己马上也要毕业了,快要离开自己的母校、老师和同学,有太多太多的不舍,而最好的情感表达就是给老师、同学写毕业赠言;接着老师给出一系列的思考和提问,展开了写毕业赠言的学习。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要让学生对所......余下全文>>
九:如何评价一个教案
一、内容完整一般包括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二、重点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想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能在教案中能够找到达成这些目标的具体活动。尤其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握的要准确。要从课程标准出发,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既站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上,也要考虑本节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首先,看课程引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引入能达到“收心”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移到课堂中来,转移到教师身上。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要看重难点的突破,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应努力使之具体化或形象化,尽量采用实验,教具或具体实例去说明。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部分逐个解决。这里是最能体现“教无定法”的地方。这是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最主要的指标。是教师个人教学智慧、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第三,看这节课的设计前后衔接是否连贯,顺畅。整个教学设计是否具有整体性。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有新意,能突出重点。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2、课时对所设计的学生活动实施如何,能否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还存在哪些问题。3、本节课在哪些方面做法比较成功?最满意的是哪一部分。4、再上本节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改进,今后备课还需准备哪些相关媒体或资料。5、对后续教学有哪些启示和设想。三、注重教学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