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在17-18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这种研究的兴起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其次,是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社会研究出经验和资料,社会研究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二:设会学原理问题,查了好多资料,都没有头绪,请会的人给我解答一下1.简述社会学产生条件 2.试述社会
1,社会复杂度,事件发生概率
2,没什么好说的,课本上的照搬都行
3,权力,利益的社会回馈、立法,人人争抢更高层位置
4,我没办法,我的观点和你的未必一样
5,社会构成当中的天然阶级性对立,看法什么的,我也没法说了
三:社会学 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人类对由自身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及其思考,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论述过“人生不能无群”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即“社会”。此后中国历代思想家都围绕着“经邦济世”这个主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乃至民风民俗,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和辩论,积累的著作典籍浩如烟海,成为人类古代社会生活记录和社会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的构成条件和变迁机制,是从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历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一直关注和论述的问题。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A.奥古斯丁从宗教神学立场也曾对此做出过论证。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取代封建专制、用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市民阶级的社会伦理观。启蒙思想家T.霍布斯、A.弗格森、C.de孟德斯鸠、J.-J.卢梭、A.de 托克维尔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等人的社会哲学观点,对摒弃宗教神秘主义去解决社会认识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上述中外思想家的成果,都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某些理论启示和可资借鉴的资料。但是,这些思想或学说都有一个与社会学本质相异的特征,即它们没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考察和论述,更没有形成以经济为基础的独立的学科。从社会学的学科历史上考察,这些理论观点都属于社会学史前阶段。社会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它的产生有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各国学术界倾向于认为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科学长期发展的产物。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的一页。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首先是英国的棉纺织业打破了封建行会和持国家特许状公司对自由贸易和生产的限制,随后雇佣劳动、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浪潮很快地席卷了其他行业。当英国的机器工业生产在18世纪以后相继蔓延到法国和德国后,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便在欧洲开始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欧洲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使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加速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社会财富和资本逐渐从封建贵族转入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机器生产瓦解了行会,改变了农村和城市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众多庞大的社会组织;自由生产的竞争性加速了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缩短了科学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加剧了为获取原料和产品市场而展开的世界性贸易竞争和掠夺;宗教组织面对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失去往昔的神秘性和绝对权威,逐渐进入世俗化;法律由维护原有贵族特权而转向以调节经济活动为目的。总之,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18世纪的经济变革,使欧洲从过去的礼俗社会变成工业社会。
2、市民社会的危机
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彻底破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新兴的资产阶级上升为欧洲政治的主宰者。本来法国大革命是在启蒙思想家的理性旗帜下酝酿、准备和实现的,资产阶级向人们描绘和许诺的市民社会是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然而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和在夺取统治权之后所进行的阶级残杀和血腥镇压,把启蒙思想家奉为高踞一切现实事物之上的唯一法庭——理性,变成了十足的非理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变成雅各宾的恐怖专政。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具有的阶级对立、压迫和剥削,成为对自由、平等、博爱原则的嘲弄。资本主义......余下全文>>
四: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社会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不同于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从社会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活动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从国外逐步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社会学的传入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需要,又在中国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形成与发展。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将国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为创建“中国的社会学”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学重视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但更侧重于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实地研究和社会调查。
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起点与分期,尚无一致的看法。对于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学史的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分为4个阶段,即输入期(1898~1917)、移植期(1918~1925)、萌芽期(1926~1930)、建设期 (1931~1949);②划成3个阶段,即萌芽期(1840~1918)、开始期(1919~1930)、建设期(1931~1949);③亦分 3个阶段,但起始有别,即萌芽期(1903~1911)、发展期(1912~1928)、比较发达期(1929~1948)。对中国社会学史总的划分另有一种观点,即5阶段论:发轫期(1891~1910)、萌芽期(1911~1918)、幼苗期(1919~1927)、成长期(1928~1948)、改革期(1949以来)。我们认为,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①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1929)。以1919年为界,前期可视为传入期,后期可看作传播期。②中国社会学的建设(1930~1949)。以1937年为界,前期称为成长期,后期可视为建设期。③中国社会学的调整与重建(1950~1989)。以1979年为界,前期为调整与停滞期,后期为重建期。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时期 社会学的传入 传入时期大体以19世纪末至1918年为界。
传入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文化渗透,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中国处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洋务运动的破产,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同时,在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西学东渐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其间起桥梁作用的是今文学派。今文学派既是儒学的一支,又不是正统的。他们思想活跃,比较容易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该学派的观点新旧混杂,中西融合,在传统文化中注入了西方的思想内容。今文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关心社会,参与政治,鼓吹变法。他们强调变革和通经致用,将创新变革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变革。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中康有为、梁启超又是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严复等人主张中国应走维新变法的道路,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向西方学习。
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时,先是学习其船坚炮利的技术,即学习自然科学技术,同时保持中国的伦理纲常。甲午战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使中国人认识到,学习西学不但要学自然科学,而且还要学西方的社会科学,并偏重于后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说被介绍到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
传入的主要途径与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从创立阶段进入形成阶段。中国思想学术界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进和吸收了西方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观点。
维新派的贡献 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进化论、平衡论、社会有机体论及同类意识等理论,对中国维新派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维新变法的社会改良运动中为社会学的传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余下全文>>
五:社会体系要满足什么条件、要求、要素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及分类 社会制度是社会网络的钢,是进行社会分析的焦点。无论是进行社会结构方面的分析,还是进行社会过程方面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制度的分析。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学界对什么是社会制度这一问题的看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把社会制度视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系统。这种看法认为,社会制度类似于道德习俗,是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美国早期社会学家萨姆纳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第二,把社会制度视为某种社会关系。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人为“制度是由于人类团体活动而引起的某种社会关系”,“是有组织的人类关系的形式或说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的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社会学教程》第165页)。第三,把社会制度视为某种社会结构。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谱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基本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一组稳定的社会结构。”(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社会学导论》第288页)。第四,把以上四种或几种看法综合起来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定义: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系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综上所述,社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领域中具有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并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系统以及与此相配合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制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社会制度概念不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社会制度这个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最宏观的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用社会制度界定人类社会的不同形态,如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等。社会制度也可以在微观层次上使用,指某社会单位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如考勤制度、工作制度等。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制度既有别于宏观的界定,也与微观的定义有所不同,它通常指某一社会领域中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因此,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与社会制度有关的各种结构和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一种具有内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第二,社会制度不是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规范,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适合于某一社会领域的不同组织;第三,社会制度不是整个社会形态,而是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某一部分。 为了准确地把握社会制度的含义,需要了解社会制度与其相近的几个概念的区别。首先,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不同。社会制度所涉及的社会规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社会行为标准;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行为规范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社会制度不仅包括社会规范,还涉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其次,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不同。社会制度的结构需要借助于特定的、相互关联的组织活动,但它并不是社会组织本身;社会制度对社会组织起到指导、调整和约束作用。 (二)社会制度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社会制度的起源和功能演变为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本原社会制度和派生社会制度。本原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制度,其他社会制度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派生社会制度是指从本原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制度。派生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文明进化的产物,社会越发达、越先进,派生的社会制度就越多、越有成效。 以社会制度产生过程中人所起的作用为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自生社会制度和人为社会制度。自生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制度。人为社会制度是指根据社会成员的需要有目的地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 以......余下全文>>
六:社会学创立的历史的条件是什么
可以参考百度文库。《社会学创立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