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一:学习校本课程的收获

通过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我收获到了许多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通过这个故事,我的收获是:要想学习好,我们不仅对一个事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留意周边的一切,善于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唬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余下全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活动,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操作环节。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各种资源和办学历史,依据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来确定本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在此之后就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以便开展各项活动。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学校内部人员主要包括校长、主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外部人员包括地方当局行政主管领导、课程或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2.情境和需要分析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除了要考虑到校内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虑校外的情境与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从社会需求来看,校本课程要照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要,传统单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自己专长的机会。从社区需求来看,学校都处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都会受到来自社区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应把握社区的活动实际。从家庭的需求来看,家庭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包括独身子女、妇女就业、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应考虑不同家庭结构、经济条件下儿童的需求。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校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和财政条件等。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估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3.拟定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实质就是依据学校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建构学校的总体课程,并据以实施、评估、改善的过程。所以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转化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教学来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4.设计方案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课程编制考虑许多因素,如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社区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等。因各学校规模、教师结构等条件不同,学校课程编制的步骤很难有相同的方法,但大体包含确认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针、决定学校课程编制的具体组织与时程、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节数的配置三项。5.讨论与实施课程方案实施前需要跟教师、家长沟通与说明,听取他们对实施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这样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将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室情境的教学实际的教育实践。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6.评价与修订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面,能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的发展。校本课程评价一般来说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问题:①评价时间。评价既要包括诊断性评价,也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②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同时主体应多元化,应来自多方面的领域。③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有结果评价,也要有过程评价;不仅要有......余下全文>>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六:求问校本课程特征是什么?

1、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的课程改革思想对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政策和规定,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部分下到了学校。

3、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现状等因素。

(1)校本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目的)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二是在学校中(主体)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三是基于学校(途径)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将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加彻底。(2)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5、校本课程内在结构的三种基本成分:(1)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以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主要目标,(2)课程内容: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6、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余下全文>>

七:什么是校本课程?

枣尚无纸化教育认为校本课程亦即学校课程,顾名思义,它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