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哪些内容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
二:名词解释:内部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为了提供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在合同环境中,供方取信于需方信任的一种手段。因此,质量保证的内容绝非是单纯的保证质量,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那些影响质量的质量体系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评价活动,为取得企业领导和需方的信任而提出充分可靠的证据。
三:高校后勤质量保障体系应该怎么建立
一、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实践
经过长达10年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行业管理模式。一些大学利用其在某一行业方面特有的优势,托管其他学校的这个行业,形成行业管理模式。通过行业管理模式提供的后勤服务,充分发挥了一些学校后勤服务的特色,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目前在高校之间进行食堂经营托管、公寓管理托管的成功范例已经不胜枚举。
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模式。在一些大学校园中,尤其是在大学新校区的后勤管理服务中,许多学校选择了直接引入社会上的专业化公司参与后勤服务。这些专业公司由于在某些方面具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优质的服务效果,可以在学校一定的后勤服务项目与服务范围内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当前,在一些大学中引入社会物业公司、餐饮公司等参与后勤经营服务的事例已经司空见惯。
三是整体托管的后勤集团化模式。在一些省市的大学城内或者本地区的几所高校之间,后勤服务集中由一个或者多个后勤服务集团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模式往往是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一个国有或者股份公司,各个大学将后勤人员、资产以一定的形式加入到后勤集团公司,由这类后勤集团公司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使学校领导从烦琐的后勤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这种模式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还要得到各个高校的理解和支持。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学城已经开始尝试这类由专门机构负责整体托管的后勤集团化服务模式。
四是后勤甲乙方合并模式。目前,部分高校通过近10年的社会化实践探索之后,在管理体制上又回到了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总务保障模式,即将后勤甲乙方重新合并,而在具体的运行机制、费用的管理与支出上仍保留一些社会化甲乙方的管理方式。
国内高校经过将近10年的后勤改革,大多数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基本都处于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即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主要依靠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提供,部分服务有社会企业参与的一种保障方式,但相对过去封闭式的后勤服务,这种保障形式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具有明显的成效。
二、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体系
1. 深刻理解现代高校对后勤的要求
几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可辩驳的事实已经证明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正如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传德同志所说:“我们要明确,中央作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问题,认真分析和理解现代高校对后勤服务的要求。
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后勤由其自身的服务属性决定了其在高校中的地位,那就是为高校各项中心工作搞好保障和服务。我们常说的高校后勤“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就高校而言,为了搞好各项中心工作,为了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来做保障,否则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高校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来为其服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选择的企业能否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保障,当然这其中也必须考虑到员工安置和学校稳定的问题。
对高校而言,它有自主选择为其进行后勤服务企业的权利,这是十分明确的。笔者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已经明确提出了“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这种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明显给了高校更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而言,它的任务就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服......余下全文>>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的不足,在构建和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体系内部自身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科学管理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解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几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保障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要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并确保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贯彻系统性原则,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有......余下全文>>
五:如何构建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适应各级各类教育特点和规律、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可衡量、有针对性的教育质量标准的任务,这反映了我国在教育质量保障思路上的新进展,是教育“十二五”规划一个重大亮点。制定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教育对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测评估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纲”。按照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国家标准的制定,必将对我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纲举目张”的促进作用。
六:大学选修课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怎么样
选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优点是
1、大多数企业都根据9000建立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选修,可以提前了解标准的内容,有助于未来尽快适应工作
2、学习9000的精髓--PDCA。这个思路除了应用在质量体系中,还可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令你受益匪浅,甚至是终身受益
七: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有什么区别
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简称QMS,是以公司自我需求的品质要求来建立的,ISO9001是国际认证标准,以ISO9001条款为基础建立。
如果客户只要求建立QMS,其实是不需要ISO9001认证的,QMS可以被包含在ISO9001里,也可以比ISO9001更为详细具体。
八:质量体系管理与大学的什么专业有关
你问的是“质量体系恭理”? 那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了哦!?
应该是质量管理体系与大学什么专业有关吧?与质量管理最全面、最权威的相关专业,应该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专业代码120703T)”这个是本科专业,目前开这专业的大学(学院)比较少,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将于2015年起开始招生本科。其他类似的专业如质量技术监督、质量监督检验、质量检验与管理等都相对要低些层次了,这些大多是高职院校或专科的专业了 。
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种类
可以根据自身组织需要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体系文件和外来文件两大类。给你我单位关于文件的分类,供参考。
4.1 文件分类
4.1.1 管理性文件:
a)质量手册(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程序文件;
c)部门作业指导书;
d)其它管理性文件(如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管理评审报告、内审报告及相关支持性文件);
e)记录表格。
4.1.2 技术性文件:
a)工艺文件;
b)适用的国际、国家、行业的标准;
c)集团或部门编制的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质量控制规范、技术标准、检验规范、质量计划、管理规定等。
4.1.3 外来文件:
a)来自集团外部的法律、法规、标准、上级文件;
b)顾客或供方提供的图样、技术资料、合同、协议、业务往来文件、安全或质量保证文件等。
4.2 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
4.2.1 文件可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类:
a)“受控”文件是指受集团控制并能对其实施更改的文件,为更改通知版本,在文件发生更改时能追溯到全部使用者,并对文件实施更改,以确保其现行有效;
b)“非受控”文件是指外来文件、无须进行更改控制的集团体系文件(包括用于投标、顾客非现场使用及其他特殊发放的文件,生产计划、质量月报、与季节有关的作业文件等具有时效性到期自动作废的文件),为更改不通知版本,集团只保证发放时其现行有效,不进行跟踪维护。
4.2.2 受控文件须加盖“受控”印章,分发时应作发放登记,并注分发号。非受控文件由授权人员批准后发放,只作发放登记,不注分发号。对集团受控文件作为非受控文件发放(如投标、顾客非现场使用)时,应加盖“浮受控”印章。
4.3 文件的形式
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如纸张、硬拷贝、电子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