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标志性成果都是什么?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内部牵制,1940年之前,双人记账和复式记账
2、内部控制初步,1953年10月颁布了《审计程序说明》
3、内部控制架构,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第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
4、一体化内部控制,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5、全面风险管理,2004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二: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三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这句话对吗
不准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从低到高,是: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实现经营合法合规、资产保值增值、财务报告真实准确、经营效率效益,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合理保值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控水平。实行全面预算,搞好各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生产厂、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预算控制内容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的编制和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动态分析执行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并与管理者的绩效工资挂钩,节将超罚,充分发挥预算的灵魂作用。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还应注意于外部关系人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比如于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
7、会计电算化。......余下全文>>
五:如何发挥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候,企业内部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强化。而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控制作用。
一、会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经济目的造成的限制。任何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的,因而会计在发挥其内部控制作用时会因为这个目标而受到制约;
第二,无法针对特定的业务。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针对的是整个企业的运营,因此,当业务出现特殊情况时,会计的控制作用可能会失效,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断地被完善;
第三,缺少“自控”和“他控”,内外监督的体制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第四,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职业素养不够高;
第五,对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人员发挥其内部控制作用的因素考虑的不够全面。
二、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资金都是最重要的,因而,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会计人员自然也就在企业中发挥着控制作用。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与核查。会计人员对财务的管理以及在业务经营上的全程参与为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发挥控制作用奠定了基础。此外,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监督作用,也能反映出会计对企业的控制作用,这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与财务管理是同时作用。企业的业务经营与企业内控作用的的结合是企业内控作用的强调重点,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着监督与管理,其自身的存在也是企业的一种生产经营。这种内控作用与企业经营的高度结合,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的强大依靠。财务的监督作用可以对企业起到调节、促进、控制和指导的作用。调节和指导作用的实现是通过引导人们按照合理与合法的路径进行经济活动,促进与控制则是通过给予支持以及制约来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有着经营上的责任,因此会计人员在对企业的业务经营进行记录与确认核查时,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让企业最真实的运营状况得到最全面的反映。另外,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得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内部制定适当的控制管理体系以及激励了政策,执行好管理与经营上的各种有效政策,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的经营者争取经济利益。
(二)会计人员有着专业素养和进行内部控制的便利条件
会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与核查的过程会让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清晰地了解,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企业在经营上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些为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专业素养的好与坏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管理的完善程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企业会计,必须具备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整理的能力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衡量好会计的内部控制所发挥的效能。这些专业能力能为会计人员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三、分离会计控制权是会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效果的保证需要确定会计人员与企业内的其他员
工不存在利益关系。即是说,会计人员应该在人事或者是经济方面独立于其他的员工。企业会计人员需要负责整个企业,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工作者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平衡。如果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在企业经营者的领导下进行,......余下全文>>
六:高管权力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吗
会。在企业的一个阶段完全是用人管理,在其中高管权利的大小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逐渐的向制度管理倾斜,但是,制度的实行还是靠人,所以人决定着制度的执行情况。高管的权力会对制度、会对人具有强烈的影响,进而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造成影响。
七: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内控的监督服务作用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提高内控意识
企业内控,归根到底是企业自身管理提升的内部需求,需要企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全员参与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发挥最大功效。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要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
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很多企业在潜意识里将内控作为一种增加成本的负担性工作,认为做内控不像其他生产一线部门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仅仅是为了迎合检查和外部审计,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内控管理是为战略更好地服务,能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时,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心态就会改变,企业就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把内控制度转变成内控意识,让大家认可企业要做的事情,认可企业价值观,愿意为企业服务,而不管有没有人监督。只有这样,内部控制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切实将内控管理应用到企业各个方面。
二、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对于内部控制建设来说,外部咨询机构或许是帮助企业规范内控体系的助力之一,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完全靠外部咨询机构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是远远不够的,外部咨询机构起到的作用只是督促不是监督,而且外部管理人才虽具备相关知识与能力,但忠诚度和稳定程度值得考虑,并且对于企业情况的掌握还需要一定周期,能胜任岗位又融合企业文化的人才很少。内控的执行和业务梳理能否贴合还是要看企业,通过外部咨询机构的辅助可以让内控体系搭建得更稳,但要想将内控体系更好地扎实落地,必须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适合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内控管理人才,除了要熟悉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根据其在企业中的角色,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建立内控体系的同时,还应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内控培训、内控宣传,让内控管理多角度、多触觉的延伸,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组织员工接受风险及内控管理的培训,通过详细周密、科学有效的培训和辅导,使大家真正领会内控规范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越来越多的员工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树立内控管理的理念,增强廉洁从业的警醒,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形成人人学内控,事事有内控的良好企业氛围,让内控成为一种习惯,让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让内控体系变成企业品牌。
三、内部控制要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
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企业内控应当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种价值创造导向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是一种管理者的承诺。对于企业而言,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余下全文>>
八:如何发挥会计系统在内部控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候,企业内部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强化。而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控制作用。
一、会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经济目的造成的限制。任何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的,因而会计在发挥其内部控制作用时会因为这个目标而受到制约;
第二,无法针对特定的业务。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针对的是整个企业的运营,因此,当业务出现特殊情况时,会计的控制作用可能会失效,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断地被完善;
第三,缺少“自控”和“他控”,内外监督的体制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第四,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职业素养不够高;
第五,对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人员发挥其内部控制作用的因素考虑的不够全面。
二、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资金都是最重要的,因而,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会计人员自然也就在企业中发挥着控制作用。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与核查。会计人员对财务的管理以及在业务经营上的全程参与为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发挥控制作用奠定了基础。此外,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监督作用,也能反映出会计对企业的控制作用,这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与财务管理是同时作用。企业的业务经营与企业内控作用的的结合是企业内控作用的强调重点,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着监督与管理,其自身的存在也是企业的一种生产经营。这种内控作用与企业经营的高度结合,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的强大依靠。财务的监督作用可以对企业起到调节、促进、控制和指导的作用。调节和指导作用的实现是通过引导人们按照合理与合法的路径进行经济活动,促进与控制则是通过给予支持以及制约来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有着经营上的责任,因此会计人员在对企业的业务经营进行记录与确认核查时,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让企业最真实的运营状况得到最全面的反映。另外,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得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内部制定适当的控制管理体系以及激励了政策,执行好管理与经营上的各种有效政策,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的经营者争取经济利益。
(二)会计人员有着专业素养和进行内部控制的便利条件
会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与核查的过程会让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清晰地了解,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企业在经营上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些为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专业素养的好与坏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管理的完善程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企业会计,必须具备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整理的能力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衡量好会计的内部控制所发挥的效能。这些专业能力能为会计人员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三、分离会计控制权是会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效果的保证需要确定会计人员与企业内的其他员
工不存在利益关系。即是说,会计人员应该在人事或者是经济方面独立于其他的员工。企业会计人员需要负责整个企业,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工作者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平衡。如果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在企业经营者的领导下进......余下全文>>
九: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一般都是根据这个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