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1.精细化的学校管理。建立完整的学校管理体系,将制度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实施规范化。师生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每个管理干部都能负起责任,胜任本职工作,落实工作计划,保证工作效果。
2.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具有完善的办学条件,在现有设备设施基础上,加强教学仪器、设备高标准配备,扩大学生活动场地,利用好功能室,增加图书种类。完成新运动场的扩建工程,安装电子屏。绿化美化校园,增加路灯与座椅花坛,争创深圳市及广东省“绿色学校”。
3.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五年内,建设起一支有现代教育理念、作风民主、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起一支有奉献精神的、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建设起一支敬岗敬业、教艺过硬、开拓创新、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有35%的在市、区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并形成梯队。
4.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建立起完整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体系,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特色鲜明。在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大力研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对现有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学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的比例达到90%以上。
5.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们的教育必须以生为本,必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个体在品德、知识、技能、智力、特长和身体诸方面获得发展。
6. 有层次的校园文化。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营造起师生间、生生间和谐融洽、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氛围,形成“崇德、尚美、求真”的优良校风,“讲科学、讲协作、讲奉献”的良好教风和“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的良好学风。
7.有明显的办学特色。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深圳特区的实际紧密结合,积极开发特色项目,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有效途径并总结出成功的办学经验,实现在实验性、艺体、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到2010年,学校体育一个项目成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两个项目成为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8.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学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办学质量这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考合格率、优秀率、低分控制率等各项指标及综合指标保持全区前列。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体育达标率达100%。
二:浅谈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对教育、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最近,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国家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目标。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探寻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校,让管理规范化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上级规范要求。其次,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作为学校至少要建立这样几块制度:从大的方面说,有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后勤制度。从小的方面说有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子管理;有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有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让全体师生做到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这样学校的管理才会规范化、有序化,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齐头并进。二、责任到人,关注细节,让管理精细化制度的制定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关键是落实。“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部门、组织的职责,需要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到人。比如学校的水、电、卫生,实验室、功能室、电教室,校园网络、后勤保管等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各自职责,而且有专门领导进行对口指导与监管,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我想,只有做到时时有人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才有可能产生巨大效应。精细化管理还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记得有位小学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原铜陵市教育局局长、现教育厅金燕副厅长也多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细节。三、遵循规律,理论指导,让管理科学化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科学是把管理的规律性提示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者管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管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就是要求众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发现与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来办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如管理理论中著名的“二八原则”告诉我们:20%的因素往往决定事物80%的结果。举例来说,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二八原则”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四、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让管理人文化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谐”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余下全文>>
三:如何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如何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一、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攻坚重点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激发体制活力、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在高等教育领域,宏观上简政放权、微观上激励搞活一直是改革的主旋律,目的是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为此,分别进行过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前开始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1.体制改革 “突破性进展”后剑指何方
1978年以来,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改革探索,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于世纪之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突破条框分割的局面,建立起“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之后,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
因此,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大的改革方向没有变,但为了质量提高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管理手段上加强了调控,如实施了一些项目工程、开展了检查和评估工作等,教育主管部门甚至还回收了部分以前已下放了的一些权力;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却在加大,如以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代表的人事制度改革,但由于主要面向教师群体,有称赞也有争议,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那些年,发展成为事实上的主旋律,也逐步暴露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学术评价向数量导向偏离、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
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逐步成为热点
现代大学制度涉及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及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既涵盖原来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面对后来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听起来还比较响亮,因此自提出后特别在《教育规划纲要》制订前后迅速成为显学。笔者曾经专文探讨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异同1,认为二者改革目的一致、改革内容相近、改革路径相同、改革重点相关,但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重在解决权力集中问题、是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过程,后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在规范权力的结构、是政府、市场约束下的学校自我建设过程。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学校内部治理的协调、规范任务更为突出。
《教育规划纲要》提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四项内容——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均涉及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完善治理结构包括内外部两方面的关系,外部关系中使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方向是明确的,教育主管部门近期转变职能放权的力度也比较大,而目前社会经济的转型又使得稳定发展的压力突出,因此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将构成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加强章程建设涉及大学使命、目标定位、事实描述、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内部架构与运营是重中之重;扩大社会合作既针对今后办学的方向,也包括组织机构的应对;推进专业评价是外部对学校施加影响的方式,也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以上,表明在后续工作的推进中,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攻坚重心。
3.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总目标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既是执政党需要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健康科学发展重要保障。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开篇第一部分标题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二级标题“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里,提出了“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学校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制订落实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意见,制订直属高校人事制......余下全文>>
四:如何加强校园制度建设
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中,我们特别做到科学、民主和稳定。
一、科学 在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要注意科学性。一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二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三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我校的办学章程、管理章程、五年发展规划等都是在上述基础上,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科学地制订规章制度,实际上体现了教育教学规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法制性和可操作性。
二、民主 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很大一块涉及到“人”的管理、涉及到学校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制订时必须以符合广大教职工的意愿、体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为前提,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教职工的意愿。我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讨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分别以党总支、行政会议、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凡涉及到教职工的分配、奖励方面的规章制度则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民主地制订规章制度,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稳定 另外,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具有稳定性,俗话说:“政策稳,人心定”。有稳定的规章制度才有稳定的学校管理。因此,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广大师生将无所适从。当然,学校规章制度的稳定又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要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五: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对学校、校长及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变革,校长的角色定位也要随之转换,并要求校长在管理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新策略。一、校长应树立学校管理新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相接轨由于学校的价值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校长务必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转变管理旧观念,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创造性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教育性管理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因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永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在管理教师时必须树立以下新理念:1、信任教师,知人善任。第一,营造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平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2、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用人上的晕轮效应。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以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标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工作分担情况、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考核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二)发展性管理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术型管理倚重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学术型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1、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开发探究型课程。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应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要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整,教育哲学的统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整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2、实施科研兴校方策,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校长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余下全文>>
六:学校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怎么写
既然是控制工作就是要
有一个目标吧为了达到什么
目的或者程度而采取的什么措施
七: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存在哪些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几个对策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因而,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优
八:教育局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强全县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急求!!!!五六条即可!每条100字左右。 100分
为切实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科学、优质、内涵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着眼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制定目标、完善过程、落实措施、注重结果,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进一步高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后勤服务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行政管理精细化
一是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以制度管人促事。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绩效考核。
三是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形成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
四是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工作日清日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二)教学管理精细化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开设、学生作息活动时间、招生行为、学籍管理和教学常规。
二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教学过程督促检查。
三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严肃考风考纪。
四是规范各种功能室管理。切实提高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三)队伍管理精细化
一是抓好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促使班子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身素质,提高班子战斗力。
二是抓好教师管理。规范教师请假制度;规范教师异动和引入制度;规范教师评优、评模、晋职、晋级等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和办法,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制度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各校要制定过硬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教师的不良行为。
(四)学生管理精细化
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落实学生管理责任,关爱学生,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快乐、生活开心。
二是强化德育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健全中小学生预防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发挥班队、学校、家长、社区的联动功效,努力创造良好的德育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三是狠抓养成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着装和仪表仪容,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语言文明、举止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安全管理精细化
一是强化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学校设施重点部位和安全工作关键环节排查整改,规范校园卫生及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建立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四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六)后勤管理精细化
一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制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余下全文>>
九:“义教均衡发展”中的学校内部管理手册指哪些内容 5分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十:校园为什么需要管理模式,校园的管理模式有哪些?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圣地,作为一个教育机构,首先必须为培养下一代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在教育教学之际,它又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一个事业法人,同时还要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二重性决定了现代学校管理具有一般管理职能和特殊管理职能。而这两种基本职能又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调节、控制、公关、传播、创新等具体职能来充分发挥作用的。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一直沿用以前苏联的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要管理模式,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日常行政管理。本着“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贯彻校长的管理思想。
一、学校管理模式现状
现行学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管理上往往重经验,重陈规,重结果,重眼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其一,在高度集权、过分统一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性,管理体制封闭而僵化,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应付、软弱无力的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办学效益低下。
其二,学校管理机构重叠,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运作不灵,没有权威性、效益意识和创新精神。
然而当你走进一所所学校,看到了一整套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学校的各个岗位都有其规章制度。似乎是制度完整,工作规范。在实际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是每天上班来,想的不是工作,而是像布店、托儿所、百货商店、时装公司、聊天。老师来联系工作要看他们的脸色。本职工作漫不经心,份外工作坐着不动,有额外好处的工作抢着做,年终小结一片大好,只要不被评为不合格。各类奖金一分不少,形成了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因此总务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无序状态中。总是强调所谓服务第一,而管理滞后的状态。缺少计划性,整体协调性。但当我们仔细看一下学校的规章制度,就不难发现这些规章制度好像是一些革命口号。是那样空泛,那样没有意义。内容抽象,与工作好坏,奖罚没有一点联系。
这种机关化学校管理模式,造成了同样的岗位所做的工作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岗位可能做类似的工作。然而再看一下各个学校的管理模式存在极大差异。没有标准可言。
然而在现代化办公条件下,各类办公设备层出不穷,目前各个学校都拥有以下设备:如一体机、办公用计算机、各种型号和类型的打印机达数十台(有针打、喷墨、激光)、扫描仪、投影仪等等。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了应该由谁来负责。例如:图书室或心理咨询室要一台打印机、或教导处要一台电脑、或打印机墨水用完了、由谁来负责?是电教?还是网管?总务处?网管说那是电教的工作、电教说那是网管做的,甚至于说是总务处的事。现在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但总务处的电工却不会安装,就是装上了也不会调试,那么这项工作该由谁来负责?显然在现代办公设备的管理上,出现管理上的真空,有的学校是电教负责,有的学校由网管负责,也有归总务处负责的。现在往往是能者多劳,谁会弄,就谁负责,在我们学校这项工作就由我来负责,不管哪能个部门,只要一出现这样的需求,他们都找我,如打印机安装驱动,加墨水,甚至计算机坏了也找我。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管理体制混乱,分工不清造成的,许多工作分工已经很难界定。也就是说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已经出现管理上的真空“边界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原来那些规章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育教学需要了。必须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改革。那么总务处又该怎么去管理目前情况下一些现代办公设备和教学设施。问题在什么地方?机制?模式?但怎么改?改什么?
二、引进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实施标准化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以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是学......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