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求笛子课程总结1500字、钢琴课程总结1500字、声乐课程总结1500字、感想等。跪谢~
钢琴课程小结 钢琴课是为了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和专业素养而开设的,我在这门课上,感触很深、受益颇多。
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与体力、技巧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具有极强的技艺性,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坚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因而基础训练就摆在了首位。
我根据课程学习,总结了钢琴基础训练的五个要点:
一、培养手指机能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控制能力
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
二、培养运用“重量弹奏法”奏出宽厚的歌唱性旋律
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中,触键法的演变是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戈多夫斯基曾把触键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车尔尼为代表,其特征是锤式击键;第二阶段以斯图加特学院为代表,其特征是压力触键;第三阶段即一个新的阶段,以重力为其特征。“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摒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乔治·桑多尔)到了19世纪末,除了一些追求特殊音响效果的作品外,这种重量弹奏渗透到每一部作品,它使演奏更富有弹性,歌唱性。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三、培养手指伸张及弹奏八度和弦的能力
手指伸张的能力不仅影响到能否弹大距离音程的音(即手指的左右伸张动作),也会影响到手指的独立、灵活和控制能力(即手指的上下动作)。手指、手腕都有必要既锻炼它的上下动作,也锻炼它的左右动作。每个手的五个手指中的任何两个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都要提高。不仅要锻炼相邻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也要提高相隔一个或两个手指的两指之间(如1、3指之间,2、4指之间等)的伸张能力。但是,做伸张练习切勿过分勉强,必须保持肌肉放松,否则会把手练坏。伸张的弹奏必须加上腕、臂的帮助与配合,而不能单靠手指孤立地动作。练习手的伸张能力与八度、和弦的弹奏的关键是腕、臂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腕是演奏器官的“弹簧”。③因此,有必要结合音乐表现的要求和整个演奏器官相互配合的演奏动作,专门去训练腕的弹性、适应性和稳固性,以使重量和力量能够通过它毫不打折扣地传达到指尖上去。臂的训练,有必要分别训练下臂及全臂。首先应当精心训练,整个手臂(从臂部出发)控制弹奏的分量(重量、力量),从ppp-pp-p-mp-mf-f-ff-fff。除了训练上下方向的挥臂弹奏与分量控制外,还要进行左右方向运臂敏捷与准确的训练,除了分别锻炼单臂外,还应做双臂轮流分奏以及双臂交叉弹奏的训练。八度、和弦的弹奏,除上述准备练习外,还有必要进行感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弹八度、和弦时,要按键的几个手指应当预先就已伸出,有准备地、稳固地放在键盘上方,各个手指又和将要弹的八度、和弦的各个音的键盘位置完全“合槽”,使弹时各手指正好与该八度、和弦的位置密贴。弹后提起手臂时,立即在空中把手转换成弹下一个八度、和弦的“架子”。而做以上这一切时,整个手臂、手腕既要放松又要保持稳固,也就是说,要培养“前牢后松”的感觉:手与手的“架子”要牢,但后面......余下全文>>
二:一闪一闪亮晶晶怎么用竖笛吹,6指的
六孔竖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圆、气要缓, 检查手指要摁严, 一字一音用单吐, 上有弧线气要连,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 眼睛(视谱)走在时间前。 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 ①、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b7的指法(只开二孔)。 ②、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 ③、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 bBCDbEEFGABC 1234567i(原谱唱名) 567123#45(上方五度调唱名) 456b71234(上方四度调唱名) ④、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 ⑤、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各有......余下全文>>
三:学习六孔竖笛的基本方法 5分
六孔竖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圆、气要缓,
检查手指要摁严,
一字一音用单吐,
上有弧线气要连,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
眼睛(视谱)走在时间前。
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
①、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b7的指法(只开二孔)。
②、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
③、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
bBCDbEEFGABC
1234567i(原谱唱名)
567123#45(上方五度调唱名)
456b71234(上方四度调唱名)
④、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
⑤、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余下全文>>
四:六孔竖笛一闪一闪亮晶晶指法
六孔竖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圆、气要缓,
检查手指要摁严,
一字一音用单吐,
上有弧线气要连,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
眼睛(视谱)走在时间前。
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
①、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b7的指法(只开二孔)。
②、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
③、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
bBCDbEEFGABC
1234567i(原谱唱名)
567123#45(上方五度调唱名)
456b71234(上方四度调唱名)
④、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
⑤、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各有......余下全文>>
五:奇美小博士六孔竖笛指法表。
六孔竖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圆、气要缓,
检查手指要摁严,
一字一音用单吐,
上有弧线气要连,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
眼睛(视谱)走在时间前。
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
①、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b7的指法(只开二孔)。
②、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
③、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
bBCDbEEFGABC
1234567i(原谱唱名)
567123#45(上方五度调唱名)
456b71234(上方四度调唱名)
④、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
⑤、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