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风险评估报告

一:2015年1月税收风险管理情况报告

1、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2、取得的成效

3、存在的问题

4、上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二:税务部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后会怎么处理

没问题的,不处理;

有问题的,补税加收滞纳金;

触及增值税发票虚开虚进的,移交稽查。

三:求问各位会计前辈,收到税局做出的税收风险报告书,怎么写说明?

1,折旧率变化的原因,一,你认为调整减少所得税。二,增减固定资产,导致变化。这个一般不会有什麽问题,让会计核对一下。另外,你没有建账,他们查?怎么做的风险评估?

2,后面两个问题应该是一样的,成本率变动原因很多,1是生意不好做,收入下降,但是固定成本还是存在。2,材料,工资,电力等价格上涨。3,收入下降的原因很多,自己去想想吧。

四: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纳税风险

一、税收风险为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

以前财税工作人员认为,将纳税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对税法的掌握,但调研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假设一个刚考完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大学生,脑子里都是税法条款,但是面对财务报表可能一片茫然,并不知道每个指标背后所揭示的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对这些指标会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联想,没有经验的累积就没有分析判断的思路,离称职的税务管理人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转换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要将单一重视税法的学习和理解,转为对本公司涉税财务指标的关注和分析非常有必要。

现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系统也纷纷承诺,对一个企业上门检查原则上不得超过一次,国家税务总局牵头发布的文件中,取消了大量进企业上门核查的项目。税务征管和检查调整了思路,还责于纳税人,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和递交信息,税务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其行政网络捕捉到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对企业进行信息的跟踪、分析、筛选、监控和判断。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改为后台的信息分析,所以企业也应该进行内部税收风险管理的调整。

二、税务机关是如何从会计报表中发掘税收疑点的

税务机关在构建指标时,有层级的概念。在财务分析中,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有个核心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在净资产收益率下,有二层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层层将财务指标进行分解。税务机关在构建纳税评估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时,也是使用了同样的思路。

通常,税务机关认为税负率是核心指标,会抓取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之后,每个企业也需要思考核心的二层指标。如增值税的分析上,纳税多少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显然是毛利率,医药企业、烟草企业毛利率高,所以纳税多,而传统的纺织企业则因为毛利率低而导致纳税少。而在企业所得税上,虽然毛利率与税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决定所得额的还有费用率,所以税务机关对营业费用率也是比较关注的。

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私募投资企业,税负率和资本利得、分红、转让有关,那么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就比较高。

所以,围绕核心指标,税务机关会分解二层指标,而之后也需要对三层指标进行分解。

如增值税的分析上,毛利率下降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而其原因可能是收入下降,也可能是成本上升,那么会对这两个配比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而有时候税务机关也会继续追查四层指标,四层指标有时并不是财务指标,而可能是统计指标。

案例一:某年某啤酒企业由于偷税金额比较大,进入了税务机关的黑名单,在补罚税款之后对该企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控。此后,该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都比较正常,税务机关认为其已经“改邪归正”。之后在某次审计署的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现金销售的情况,牵出其帐外销售的问题。税务局发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部分的农产品收购可以不入账。而在销售环节,由于其是在农村及娱乐市场销售,客户不需要开票,那么企业可以现金回拢,隐瞒收入。由于企业在供销环节有都一部分都在帐外,所以其毛利率、税负率都比较正常。

所以税务机关认为单纯地以财务指标分析问题并不全面,也开始关注深一层的统计指标。例如通过与水厂和电厂对接,分析这些信息来分析企业真实的经营规模;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的变化,分析企业经营规模及产能的变化;还有员工人数的变化等底层指标,都是税务机关会关注的。

此外,这些指标除了层级间纵向的联系外,相互之间也是横向联系的。

案例二:某些企业为了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使研发费用达到收入的3%以上,人为地用台账的方式从明细账中抓取一些信息。但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不高,企业向税局解释时以“只做加工无法获得高利润率”为理由,前后信息自相矛盾。

哪些指标应该......余下全文>>

五:税务局要填写风险核查情况反馈表,无风险怎么写情况说明。

不知道你是哪里揣,根据你问题中的描述,情况说明中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位注册资金情况,一般单位的章程中会有相关信息;2、注册资金到位情况,需提供验资报告;3、单位对外借款及外部借款中相当于未到位资金部分情况;4、对外借款利息支出情况,涉及未到位资金利息支出及涉税调整情况。

六:汽车行业如何做纳税风险评估

可以到车辆评估局或专门评估中心,或先从网上看查看,在这里不好多说,地方也不够、、、、、

七:我公司国税局给的风险评估报告使用的评估模型是:一般纳税人认定时间较短,啥是认定时间较短 50分

不是问题

八:如何避免和分析税务风险

近年来,税务筹划活动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企业却往往忽视了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使一活动收效甚微甚至失败.本文在分析税务筹划风险产生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一、税务筹划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税务筹划风险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从税务筹划风险成因来看,税务筹划主要包括以下风险:(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赋目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为此,企业要准备把握税法,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去理解,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同时必须关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的解释.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且受文化、传统、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国适用的筹划方法在另一个国家并不适用.此外,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促使地方政府展开激烈的税收竞争,政策差异比较明显,如果纳税人把握不好尺度也会加大政策选择的风险.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时效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政策变化风险即政策变动所导致的风险.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旧的政策必须不断地被改变乃至取消,因此一些政府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会导致企业长期税务筹划风险的产生.但并不是说政策变化就一定有风险,必然会使得税务筹划失败,如果政策变化没有超出预测的范围和程度,税务筹划还是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受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可能存在税收政策执行偏差.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界限比较模糊,从本质上来说,税务筹划是合法的,而避税是不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但在确认税务筹划合法性时却客观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或避税,那么纳税人所进行的税务筹划带来的就不是任何税收上的收益,相反,可能会因为其行为的不合理或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从而付出较大的代价.也可能有的企业明显违法的税务筹划没被税务机关发现、查处,但却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务筹划风险埋下隐患.(三)经营损益风险.政府课税(尤其是所得税)体现政府对企业即得利益的分享,但政府并未承诺承担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税前利润)补偿前期发生的经营亏损.这样,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企业不署名的合伙者,企业盈利,政府通过征税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企业亏损,政府因允许企业延期弥补亏损而相应承担了部分风险.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以企业在以后限定期间内拥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假定前提的,否则,一切风险损失将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即使是前一种情况,由于抵补损失的来源并非来自企业以前年度盈利,不是已缴税款的返还(我国税法不允许亏损前溯),而是企业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这说明国家税收的立法意识在总体上是倾斜于政府的.企业承担了大部分损失(按现行33%的所得税率,企业承担的是67%)......余下全文>>

九:如何应对特别纳税调整风险

特别纳税调整的涉税风险

风险1:跨境关联交易的涉税风险依然是国际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6号公告已明确特别纳税调查调整管理办法适用于境内外关联交易管理、受控外国企业管理、资本弱化管理、成本分摊协议管理及一般反避税管理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但跨境关联交易仍是特别纳税调查调整中重点关注的最主要方面。

1.各类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是否遵从了独立交易定价原则,或与该原则不相符或甚至相悖离;

2.集团内各关联方特许权使用费和劳务费收付不符合受益性要求,或与接受方经济利益的提升不相匹配;

3.各关联方的利润水平与其所执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未注重集团价值链的合理分析;

4.跨境业务重组、离岸架构设计等重大事项之交易架构的形式安排与跨境关联交易的实际执行不相符;

5.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之主体文档、本地文档及特殊事项文档所披露的信息与集团整个转让定价政策不一致等。

风险2:跨境关联交易合规要求提升产生新的风险

6号公告在有关特别纳税调整的相关理念和原则要求上都有新的提升,对下述问题将产生直接的合规影响。

1.充分考虑中国“地域特殊因素”对利润贡献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税务机关一直强调要考虑跨境关联交易中的“地域特殊性因素”对交易利润产生的影响,并且已经将“地域特殊因素”明确为同期资料之本地文档中需要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特殊行业,如汽车、奢侈品行业等,缺乏必要的“地域特殊性因素”对交易价格或交易利润的影响说明或量化分析,将会引发税务机关的质疑。

2.依据集团内各方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和使用的资产情况,没有合理匹配各方自身的价值贡献和利润,尤其是集团内在关联各方人为分配集团利润,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实体的经营中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资产使用、营业收入与各方利润严重不相匹配。

3.境内关联方在无形资产研发上的高度参与,后续价值提升上作出的贡献,付出本土化维护、提升、推广的大量成本而不能参与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收益分享。

4.对境外关联方进行大额特许权使用费支付和劳务费支付要与对接受方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受益情况不相匹配。

风险3:纳税人不重视特别纳税调查调整突出事项的风险

1.纳税人利润水平明显偏低,与其所处行业和集团内地位明显不相匹配;

2.集团在境内外的社会形象、价值创造和境内税收贡献不相匹配;

3.中国本土研发团队接受境外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的无形资产研发委托,仅仅收取成本加成费用,境内企业对研发成果没有控制、支配、使用、受益的权力;

4.长期向境外关联方分摊管理费、特许权使用费而没有对应的业务实质存在;

5.境内企业仅为集团内单一的制造加工企业,或整个集团内制造加工业务均在中国境内,境内企业在全球利润中所占份额与加工企业使用的资产、加工装备水平、人员技术水平、加工技术难度等不相匹配;

6.中国境内企业围绕外国企业在境内业务开展提供了后续的价值创造,例如无形资产使用中的技术更新改造、外国品牌在中国境内的宣传推广、无形资产价值的维护、使用、推广等,但境内企业作出贡献而不参与价值创造的利益分享;

7.与设立在低税负国家或地区没有经济实质的关联方发生大量业务往来而进行各种支付和大额费用的税前扣除;

8.借助交易合同形式进行业务重组而实质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9.投入、产出偏离正常企业的指标,经营业务规模稳定甚至不断扩大,但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等。

风险4:实施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带来的其他风险

1.纳税人缺乏特别纳税调查调整的应对能力。由于不重视特别纳税调整潜在风险的防范,大多数纳税人没有能力或准备来从容应对税务机关对以前年度特别纳税调整事项的追溯调整,形成纳税人......余下全文>>

十:目前税收风险监控哪些事项

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必须要人人参与才能保证效果。从风险的排查识别、到风险的量化排序、风险应对方案的选取实施,都需要从上到下的一致关注、一致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亲自负责,积极推动,不断督促。这是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贯彻落实的第一法宝。要注意调动基层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完善、落实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各种要求、流程,才能促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切实取得成效。同时,基层一线人员又是执法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2、全面管理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要通过完善内部流程、职责,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分步骤渗透到各项执法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逐步实现对税收执法全过程、全部事项实行风险控制。要在关注操作层面风险的同时,实施全方位风险管理,拓展到外部环境、内部人员配备教育等层面。

3、简单易行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应坚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基本思路。复杂的理论指导、过于繁琐的程序、内容庞杂的表格不但给基层一线增加太多工作量,引来反感,更会严重损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生命力和活力。在基层操作实践环节必须贯彻精简高效的思路。

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主要有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评价五个环节。

(一)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是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起点。通过制定风险规划,准确定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明确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主要原则,确立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主要内容,开展环境分析,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以及明确各层级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确立一定时期内的重点工作、重点风险应对事项。

确定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一是高效提升税收管理,推动税收改革和发展新战略的建立与完善,促进税收职责目标的达成;二是强化税务机关应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决策、组织和控制能力,降低税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三是有效地促进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提高;四是提升税务执法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处置能力。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运用因素分析法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动因分析,根据确定的主要、根本风险动因,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全面扫描诊断,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确定执法风险点的管理活动。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识别引起风险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分布情况。

通过构造因果分析图,对税收执法行为各要素、各流程、各环节、表现出的风险形式和排查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特征归纳,定性分析风险动因,逐层寻找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确定风险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动因。

根据合理适度的原则,在构成风险动因的多项指标中选取了后续关联度、作业复杂度、监控制约度三个通用指标作为根本的、主要的风险动因,扫描考察所有税收执法行为流程,进行风险识别。根据工作量、人员分布等情况各地也可以适当增加风险动因进行识别评估。

后续关联度是指某项执法行为实质性触发、直接影响后续其他执法行为的广度和深度。如发票资格、优惠资格的确认、检查行为的实施等。

作业复杂度是指某项执法行为在实际作业中经过的程序、需要的材料和条件、证据的收集、数据和事实的确认对税务人员专业能力、态度以及时间等方面要求的高低程度。

监控制约度是指某项执法行为的启动、实施、结果等受到程序制约、标准控制、系统监控、人为管制的严密程度和适时性。对执法行为做与不做、怎么做、何时做、谁来做、作业标准、自由裁量权应用等有较为严格、规范、科学的监控和制约机制。

通过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面分析,重点是对工作......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