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一:如何提高预算的质量和准确性,强

(一)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财政预算作为国家行使分配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水平直接影响财政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编制中主要的问题是部门预算批复滞后,给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因些要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执行中随意性很大;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严格预算调整,努力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10月底。除据实结算类项目等特殊指标外,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指标批复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1月底。属于动支预备费和财政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指标的特殊项目,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

(二)充分认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领导,充实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三)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职能机构,应当加强协调,明晰职责,保证预算执行在财政内部运行顺畅。主管部门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规范执行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

(四)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快推进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

二: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个就行了 一、现行预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当中,尚未完全到位,预算编制工作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很多地方除在少数部门开始试编部门预算外,其他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代编,这些部门的预算编制仍旧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和依据。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和本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多年运用下来,致使年度预算核定支出指标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程度较低,致使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之间经费状况苦乐不均,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二是有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主要是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一方面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却无力保障。 三是追加预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预留资金较多,以待年中安排追加预算。有的地方追加预算过多过滥,个别部门追加的预算比年初预算还要多,致使财政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约束力。追加预算的审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易于产生腐败。 (二)预算批复不及时、执行不严格、预算调整随意性强 ——2003年度,海关总署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2003年4月8日,财政部正式批复海关总署2003年度预算,但直到2003年10月27日海关总署才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 ——200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预算时自行调整了部分内容,共计20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国家林业局用自有资金弥补经费不足691.3万元,未纳入当年部门预算中,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财政部批复购置汽车13辆、预算450万元的情况下,当年安排购置汽车36辆,购车金额1253万元,超出预算803万元。 —2003年国土资源部的一些财务收支未纳入年初预算或未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调整预算,一是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没有预算安排的情况下,动用修购基金27.72万元购买帕萨特轿车一辆;二是国土资源部本级累计动用结存资金 1.6亿元,未纳入当年预算;三是所属经研院未经财政部门同意,对140万元的基建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5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所属土地整理中心对购置交通设备经费进行调整,应购置面包车2辆,实际支出54万元购置公务轿车2辆,余款购置计算机设备等。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制度是一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社会都有对预算进行监督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对预算的监督却往往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根据《预算法》规定政府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在现实中,各级人大普遍存在对财政预算监督失效的现象,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各个过程中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省以下人大大多都没有成立预算监督委员会,人大负责预算监督的人员知识结构水平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人大也没有提出任何监督财政预算的实施细则,对监督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指导,因此,就形成了政府怎么报人大就怎么通过的局面。 二是审计体制原因造成审计作用和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是依据宪法是根基宪法设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对财务收支......余下全文>>

三:如何加强对预算编制重要性

(一)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财政预算作为国家行使分配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水平直接影响财政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编制中主要的问题是部门预算批复滞后,给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因些要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执行中随意性很大;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严格预算调整,努力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10月底。除据实结算类项目等特殊指标外,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指标批复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1月底。属于动支预备费和财政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指标的特殊项目,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

(二)充分认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领导,充实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三)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采购管理等职能,应当加强协调,明晰职责,保证预算执行在财政内部运行顺畅。主管部门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规范执行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

(四)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快推进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现行预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当中,尚未完全到位,预算编制工作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很多地方除在少数部门开始试编部门预算外,其他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代编,这些部门的预算编制仍旧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和依据。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和本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多年运用下来,致使年度预算核定支出指标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程度较低,致使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之间经费状况苦乐不均,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二是有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主要是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一方面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却无力保障。

三是追加预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预留资金较多,以待年中安排追加预算。有的地方追加预算过多过滥,个别部门追加的预算比年初预算还要多,致使财政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约束力。追加预算的审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易于产生腐败。

(二)预算批复不及时、执行不严格、预算调整随意性强

——2003年度,海关总署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2003年4月8日,财政部正式批复海关总署2003年度预算,但直到2003年10月27日海关总署才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

——200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预算时自行调整了部分内容,共计20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国家林业局用自有资金弥补经费不足691.3万元,未纳入当年部门预算中,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财政部批复购置汽车13辆、预算450万元的情况下,当年安排购置汽车36辆,购车金额1253万元,超出预算803万元。

—2003年国土资源部的一些财务收支未纳入年初预算或未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调整预算,一是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没有预算安排的情况下,动用修购基金27.72万元购买帕萨特轿车一辆;二是国土资源部本级累计动用结存资金 1.6亿元,未纳入当年预算;三是所属经研院未经财政部门同意,对140万元的基建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5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所属土地整理中心对购置交通设备经费进行调整,应购置面包车2辆,实际支出54万元购置公务轿车2辆,余款购置计算机设备等。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制度是一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社会都有对预算进行监督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对预算的监督却往往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根据《预算法》规定政府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在现实中,各级人大普遍存在对财政预算监督失效的现象,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各个过程中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省以下人大大多都没有成立预算监督委员会,人大负责预算监督的人员知识结构水平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人大也没有提出任何监督财政预算的实施细则,对监督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指导,因此,就形成了政府怎么报人大就怎么通过的局面。

二是审计体制原因造成审计作用和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是依据宪法是根基宪法设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对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的......余下全文>>

五:如何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得有效性

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一、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将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以预算管理的形式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企业管理的更高层面进行合理分配,并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使用进行规划安排,因而可以起到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协调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涵盖范围广、覆盖业务流程多、控制管理内容复杂,因而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对于优化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体系都是大有裨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职能分析

(1)经营管理的规划职能

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而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统筹调度安排,通过按照企业的短期经营目标以及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编制全面预算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进而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规划指导功能,最终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职能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是仅仅针对企业内部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某一个环节的管理,而是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因此,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目标,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系统配合,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转效率。

(3)强化控制管理职能

通过以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分析功能。即在全面预算的编制阶段,从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宏观角度,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全面预算的执行阶段,通过及时地进行执行差异性分析,对各项管理活动的进展进行调度;在事后分析阶段,重点通过执行效果,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效果与成效,并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4)绩效评价职能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对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作为评价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业绩的客观标准,尤其是通过预算计划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准确地掌握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完成情况,进而为部门以及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提供全面的参考,这对于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非常有利。

三、制约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上,编制方法较为单一,甚至是长期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造成了全面预算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全面预算计划的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支出项目及支出额度非常不合理,并且有可能造成成本支出费用的极大浪费。

(2)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控制管理不到位

当前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由于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因此,在全面预算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甚至不了解全面预算计划执行的重点内容。其次,预算控制管理的措施还不够全面,未能真正的发挥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一些预算计划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3)全面预算计划的分析和反馈不足

当前,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面,一些企业的预算管理部门忽视了对于全面预算计划的差异性分析,造成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次,现阶段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因而造成了预算的执行管理滞后,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1)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水平......余下全文>>

六: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化对策

(一)科学组织凋度,审计关口前移1、科学组织凋度。一是确立全局一盘棋的大财政审计指导思想。预算执行牵涉到 方而面,比如重点建没lr程进度 效益、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与效果、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是否规范,等等。因此在安排预算执行审计时,要把审计机关现有的力量科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二是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定期审计制度。将各预算执行部门分成两类,一类是重点审计对象,可实行每年必审制度,另一类是一般审计对象,可实行两年审计一次,一次审两年的定期审计制度。三是统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将部门预算执行审汁所必须查清的内容作一个规范统一,以便于}r=总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2、审计关口前移。一是对预算编制过程审计。对预算编制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将预算支出的真实、合理与规范、科学列入预算编制审计内容,特别是要对一些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下属单位多或有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的预算进行重点审计,看该列的收入是否列入,支出项日是否落在实处,有无虚列、空挂、截留、挪用或层层预留情况,部门预算是否与部门履行职能相适应,部¨之间、项日之间是否均衡等。把不合理的支出控制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二是预算执行过程审计。重点掌握财政收入进度是否合理正常,有无违规进入过渡户或通过私设账户、“小金库”截留、挪用财政收入等违规、违纪情况;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盹预备费的动用及追加预算是否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及“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合规围库集中支付资金有无不按预算和程序支付,有无一方面集中支付,另一方面一些资金又分散管理,集中支付有名无实情况。(二)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审计,力求促进预算编制科学与合理一是审计应提前介人,在财政预算编制完成后向人大报请批准之前,对报批的预算从科学性、合理性和细化的程度等方面预先进行审查并 具意见。人大批准执行后再正式审计,从而使预算执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以有效约束预算过粗、待分解预算数过多,以及未预算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行为。二是审查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的定员定额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所有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规定标准和列入相应科目预算,部门预算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并对资金跟踪问效,促进部门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T作效率。(三)注重信息互递和合作,加大对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补助的审计通过信息互递和合作,核实上下级转移支付资金及年终结算补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审查I二级财政部门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及年终结算补助依据是否充分,分配足否透明,有无进行隐形分配,向地方财政部门倾斜问题下级财政是否完整编报预算和决算,有无将追加的补助资金置换年初预算安排的资金,挤占挪甩有无利用预算管理的漏洞,多跑多要,将要回的钱作为部门的机动财力的问题。(四)科学分析财政支m结构.促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结构不断凋整,与之相适应,财政支出结构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根据所掌握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来判断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否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另外还应核实各项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分析支出的分配与经济发展要求是否相符。(五)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操作行为,促进财政资金的健康运转“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以后,原有的财政收支管理模式将被打破财政在整个预算收支过程中......余下全文>>

七:预算结余的资金管理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央各部门和单位已普遍对结余资金形成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清理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提高预算执行率、消化结余资金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总体情况看,部分单位对结余资金管理的政策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还持有观望和侥幸心理。因此,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是改进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财政是财政管理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财政资金配置效益的根本保证。当前结余资金存量过大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力弱化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财政资金配置合理化的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是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8年来,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进新时期,面对结余资金这一新情况新问题,也使我们反思: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从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入手,以此作为升华管理的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最后,要充分认识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是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自2000年部门预算改革启动以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的实施,中央部门财务管理改变了过去粗放式、“大杂烩”管理的方式,逐渐步入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结余资金管理虽然只是财务管理的个别环节,但却是整个财务管理链条的关键点,是管理的杠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如能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势必会从根本上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问题,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绝非朝夕形成。客观地说,该问题的形成,既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层面上的因素,也有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财政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有单位内部加强管理、节约资金的效果,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长期存在的问题。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财务政策方面的原因。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结余留用的资金可以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转为事业基金,分别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待遇、集体福利设施建设和弥补事业收支差额。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许多单位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事业发展,客观上影响了预算的执行,促成了财政资金的大量结余。二是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预算执行时间较短,各单位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很难在当年执行完毕,容易形成结余资金,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三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因往来款待结算的项目,虽然资金已经支付,但由于票据结算等方面的原因,在会计上不能做核销处理,从而虚增了结余。另外,各单位对购买材料等消耗用品的支出,虽然资金已流出,但由于材料尚未使用也不能在会计上列作支出,从而在账面上形成“虚拟”结余。四是预算编制方面的原因。一些单位由于编制预算不够细化,甚至代编预算、虚报冒领财政资金,从而导致预算执行缓慢,预算资金滞留,这也是结余资金规模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完善制度建设是解决结余资金问题的根本保障。为进一步加强结余资金管理,财政部已于2005年制定了《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06年修订了该办法。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结余资金的分类管理方式、丰富监管措施、明确审核备案内容等制度,使结余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抓好预算编制是解决结余资金问题的关键。......余下全文>>

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个就行了

一、现行预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当中,尚未完全到位,预算编制工作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很多地方除在少数部门开始试编部门预算外,其他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代编,这些部门的预算编制仍旧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和依据。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和本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多年运用下来,致使年度预算核定支出指标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程度较低,致使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之间经费状况苦乐不均,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二是有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主要是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一方面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却无力保障。

三是追加预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预留资金较多,以待年中安排追加预算。有的地方追加预算过多过滥,个别部门追加的预算比年初预算还要多,致使财政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约束力。追加预算的审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易于产生腐败。

(二)预算批复不及时、执行不严格、预算调整随意性强

——2003年度,海关总署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2003年4月8日,财政部正式批复海关总署2003年度预算,但直到2003年10月27日海关总署才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

——200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预算时自行调整了部分内容,共计20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国家林业局用自有资金弥补经费不足691.3万元,未纳入当年部门预算中,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财政部批复购置汽车13辆、预算450万元的情况下,当年安排购置汽车36辆,购车金额1253万元,超出预算803万元。

—2003年国土资源部的一些财务收支未纳入年初预算或未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调整预算,一是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没有预算安排的情况下,动用修购基金27.72万元购买帕萨特轿车一辆;二是国土资源部本级累计动用结存资金 1.6亿元,未纳入当年预算;三是所属经研院未经财政部门同意,对140万元的基建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5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所属土地整理中心对购置交通设备经费进行调整,应购置面包车2辆,实际支出54万元购置公务轿车2辆,余款购置计算机设备等。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制度是一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社会都有对预算进行监督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对预算的监督却往往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根据《预算法》规定政府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在现实中,各级人大普遍存在对财政预算监督失效的现象,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各个过程中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省以下人大大多都没有成立预算监督委员会,人大负责预算监督的人员知识结构水平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人大也没有提出任何监督财政预算的实施细则,对监督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指导,因此,就形成了政府怎么报人大就怎么通过的局面。

二是审计体制原因造成审计作用和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是依据宪法是根基宪法设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对财务收支......余下全文>>

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十:简述新《预算法》对部门预算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主要变化如下: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

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

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

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

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风险隐患。

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