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我的第一个师傅感好的结尾
读后感是谈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说,又有必要说理。叙说是谈论的根底,谈论又是叙说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联络。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证原文,当然引证不能太多,应以自个的言语为主。在体现办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论时应重于剖析说理,案例不宜多,引证原文要简练。在结构上,通常在最初归纳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侧重表达感触后,结束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要注意
首先要设置一个境界 把你读的文章引出来 后面加一句 读了之后深受感触等话语
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然后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写出来 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文章的观点
最后升化主题
简单说就是四个步骤:引,议,联,结.
二:高中暑假可以读些什么书
这些书都是很好的,一点都不深奥,不会无聊的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又不只是历史 《人生若只如初见》诗词鉴赏,我老师推荐的 《观音》戏曲鉴赏,同上,可以了解很多故事,传说 《感恩母爱》、《感恩父爱》那个可以做作文题材,通常会很高分 当然高中的课本也要看看,特别是单词,语法不会,可以先背单词 数学,就凭兴趣咯 <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时文选萃><中学生博览><演讲与口才><作文选> 随便挑2本 四大名著虽然不好看 但要硬撑下去 一定要看6.选修教材《鲁迅作品选读》目录 ◎代序:回忆鲁迅先生(萧红)/1 ◎感受鲁迅(一) ——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9 五猖会/12 父亲的病/1 6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20 *随感录六十三 “与幼者”/29 ◎感受鲁迅(二) ——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41 我的第一个师父/45 ◎ 阅读鲁迅(一) ——人与动物 兔和猫/55 略论中国人的脸/58 狗猫鼠/61 *秋夜纪游/67 *夏三虫/68 ◎阅读鲁迅(二) ——人鬼神 *无常/75 *女吊/81 *铸剑/86 ◎ 阅读鲁迅(三) ——生命元素的想像 死火/1 05 雪/1 06 腊叶/1 08 *天地人——《野草》集章/1 09 ◎ 阅读鲁迅(四) ——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1 15 夜颂/1 1 9 灯下漫笔(节选)/12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3 论“他妈的!”/124 *几乎无事的悲剧/127 *推/129 *现代史/1 30 ◎ 阅读鲁迅(五) ——另一种“看” *示众/1 37 *习惯与改革/142 ◎阅读鲁迅(六) ——奴才与革命战士 灯下漫笔(节选)/149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152 论照相之类(节选)/153 白莽作《孩儿塔》序/15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157 ◎阅读鲁迅(七) ——生命的路 *导师/165 *忽然想到(节选)/166 *未有天才之前/168 *补白(节选)/171 *空谈(节选)/172 *过客/173 ◎ 阅读鲁迅(八) ——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 *读书杂谈/1 85 *随便翻翻/189 *作文秘诀/192 *无声的中国/1 95 ◎研究与言说鲁迅 参考选题/203 参考书目/205 活动建议/206 7.选修教材《史记》目录 致同学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3 报任安书(存目)/10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15 鲁周公世家/17 河渠书/24 六国年表/29 不虚美 不隐恶 ——《史记》的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39 李将军列传/48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59 管仲列传/66 屈原列传/68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77 廉颇蔺相如列传/82 滑稽列传/87 刺客列传/93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107 赵世家 /113 魏公子列传 /121 淮阴侯列传 /126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 ——《史记》的影响 《史记》与史学......余下全文>>
三:鲁迅的龙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看过太多关于鲁迅的评论,有赞誉的,有批判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无法堵住部分人的“破口大骂”,更不能也不会压迫大多数人的赞誉美词,有的只是自己的观点,对鲁迅的那点想法,决不是像以上两者的那种偏颇的绝对的观点。向来坚持用马克思的“两点论,两分法”去看待任何事情,不论是鲁迅这位文坛大家,还是对待生活的点滴小事,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任何研究性的东西,都要从作者本人的作品人手,所以,看别人的论著只是一个借鉴性的东西,不构成自己的基本观点,毕竟,每个人的理解角度和理解深度不一样。哲学有云: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同样,鲁迅是一个人,一个具有哲学思维的人,他的哲学观点开始就注定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班驳陆离的,看过《文化偏至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鲁迅先生提出的想法是可取的,是先进的。全文总的说来是对洋务运动和改良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具体吸收问题。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文中鲁迅所提到的“捂物质而张灵明,重个人而排众数”的观点,从这个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观点是“非物质”和“重个人”。
用唯物论的观点来解释,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利用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时候是不可取的,盲目的夸大了个人的能力,早已证实是不科学的。当然,那时候比较盛行的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在这种观点中,鲁迅虽然能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和辨证方法论来观察自然界,却做不到用来认识社会历史现象。他还没有真正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是一个非阶级的人,他的思想和生命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即使是后来胜利的解放中国的共产党,所以他不能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长久的君主,也没有永远的臣民;有的是光怪陆离的形形种种历史风云变化。时代不允许他去站在某个阶级的立场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许,他的归宿不是他自己,不是某个失败或者成功的政府,也不是我们的人民,他的血液和思想已经延续到整个中华民族了,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发掘他的无限高度的民族精神。
谈到鲁迅的民族精神,我就想到他的“立人”思想,所谓“立人”,立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所有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少,鳏寡孤独,都可能成为立人的对象。在鲁迅的文章《坟》中,他所提出的一种“别立新宗”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是他不停的寻找,不断的探索,去找寻和呼唤“精神界的战士”。他希望能找到一种终极的思想,这种思想必须是全新的富有价值的,能给二十世纪的中国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立人的核心和本质是要追求一个“个体的”与“精神的”自由的价值理念。这个理念所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是能解放自己的方法。我们应该看到,文人毕竟是文人,他们有无限的遐想,他们有完美的思想和理想,他们可以在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幻想出一个“大同”的世外桃源,或者是一种超前的思想,可惜的是,他们不是政治实践家,他们对政治太过于陌生和感性,政治的艺术在文人看来,都是卑鄙的伎俩,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文人和政府存在一种“悖论”,骂之恨之,但是,又有一种不离不弃的感情!鲁迅似乎逃离了这种不利的境地,变得与众不同,好酒好菜的招待扭转不了鲁迅的漫骂,是什么就是什么,该骂的还是要骂的,这就是鲁迅为何被人称之为“异类的动物”。
上述的只是鲁迅精神的大海拾遗,不是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我想,对鲁迅精神的认识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的,那种精神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空中,呼入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活着的理由,但的确深入到我们的血液深处,影响着一代代“精......余下全文>>
四:请问教育部颁布的一,二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苏教版),有哪些课外书? 5分
应该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苏教版)吧?
1.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3
从军行 杨炯/4
滕王阁 王勃/4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11
送魏万之京 李颀/11
山居秋暝 王维/1l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12
燕歌行 高适/1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15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19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21
送友人 李 白/23
将进酒 李 白/23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杜甫/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30
客至 杜 甫/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3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3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36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38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38
天上谣 李贺/39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45
安定城楼 李商隐/45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46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46
长安晚秋 赵嘏/48
商山早行 温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5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5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55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 煜/55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56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62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6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6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7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7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7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74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7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80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80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8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83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8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8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9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 姜夔/94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102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103
2.选修教材《写作》目录
◎ 修辞立其诚
——话,抒真情/1
◎ 借我一双慧眼
——观察、选择、提炼/17
◎ 走好关键的前两步
——审题与立意/29
⑩ 世间惟有情难画
——情感的传达/45
◎ 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59
◎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贵曲/73
◎ 敢于说出“我认为"
——论点与论据/85
◎ 论如析薪 贵能破理
——议论文的分析/10l
⑧ 顺理而成章
议论文的结构/117
◎ 用形象说话
一一文学写作/129
◎ 言之无文,......余下全文>>
五:高中语文苏教版和人教版有区别吗
给你个目录吧。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册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相信未来/食指/9
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10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15
我的四季/张洁/19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23
我的五样/毕淑敏/29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41
◎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荀子/46
师说/韩愈/47
◎ 从质疑到创新
贵在一个“新”字/王梓坤/50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 古典的乡愁
采薇/《诗经》/61
奥德赛(节选)/[希腊]荷马/62
我心归去/韩少功/65
◎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老舍/69
乡土情结/柯灵/73
前方/曹文轩/79
◎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83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86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93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96
◎ 感悟白然
前赤壁赋/苏轼/10l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03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罗/105
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09
第二册
第一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 生命的强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22
◎ 共享幸福
我的邻居胡蜂/苇岸/29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34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4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50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60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68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 后人之鉴
六国论/苏洵/75
阿房宫赋/杜牧/77
◎ 千古江山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8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8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2
◎ 血与火的记录
血肉筑起的滇缅路(节选)/萧乾/85
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90
第四专题 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 体味“推敲”的奥妙
咬文嚼字/朱光潜/97
◎ 追寻名作诞生的印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103
◎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句式调整/111
第三册
第一专题 祖国土(文本研习)
◎ 故园音画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3
肖邦故园/[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8
◎ 颂歌的变奏
发现/闻—多/15
北方/艾青/16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0
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古巴]何塞•马蒂/21
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22
第二专题......余下全文>>
六:鲁迅先生其人其事 语文网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史上的影响最大的人,谈他的文章很多,有的说他是“左翼之雄”(郭沫若);有的捧他为“文艺工作者的榜样”(毛泽东);有的要用他的小说拭屁股(叶灵风);有的骂他自私和作伪(郑学稼);更有的要用他的一生,替某种学说作注解(李欧梵)。关于他的书:有年谱,有评传,有回忆,更有关于三零年代的争论,用他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一切自然都已与鲁迅无关,因为他早已说过,“待到伟大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成为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鲁迅有他的时代,而且也属于他一定的阶级;时代和阶级当然不只是消极地作为他生活的一种背景。他对于那个时代,那个阶级,都主动地积极地予以反应,抨击,甚至背叛;但如果成他为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前驱,与李大钊相提并论,这种与事实显然不符的纸糊冠。他一定敬谢不敏。
鲁迅确是一个勇士,他能斗争,但在斗争中不断的徘徊瞻顾,甚至失望,这种内心矛盾,一直继续到最后——死。
鲁迅不是慷慨悲歌之士,他虽然斗争,但作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不信光明就会到来。对于潜在革命深处的黑暗势力,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他悲观,寂寞;他永远向黑暗攻击,对未来的黄金世界不存希望,也无信心。
对于鲁迅影响最深刻的,当然是一九二七年失败的革命,这使他的斗争改变了一个方向,而且也不再相信进化论,不相信青年人一定比老年人进步。
但鲁迅始终是站在革命门外的人,因为他说“一到里面去,便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了”。
鲁迅是应该研究的,他的精神值得青年效法;我想从许许多多附会在鲁迅身上的神话中,研究一个真真实实的鲁迅出来。鲁迅有全部日记,有部分书信,有整部著作,他已最好的说明了自己。他并不隐瞒他的思想感情和好恶,他把自己的正反面都暴露在读者之前,但有人还是要从某种角度去解释鲁迅,譬如冯雪峰,便视鲁迅为革命的化身。
把鲁迅看作是和我们在一道生活的人,我们才能从鲁迅得到教益;他的文章虽严峻,他的生活却一样有人情味。在他那铁似的面孔之后,他甚至也有非常世俗的一面,这从他的日记上可以领略的,日记虽简单,要了解鲁迅那是最好的材料。
我也想从时代的变易中探究鲁迅,这方面即使曹聚仁先生的了解也有失之千里的地方。
想探究鲁迅,依循鲁迅本人的历史发展,较为容易,所以我也按照年代来分期的:从出生到七岁入学(一八八一至一八八七年)为童年期;八至十五岁(入学后至父病,一八八八至一八九五年)为幼年期;十六——二十一岁(父死至路矿学堂毕业,一八九六——一九零一年)为青年期;二十二——三十岁(往日本留学以至回国,一九零二——一九一零年)为成年期;三十一至四十六岁(辛亥革命——南下到厦门教书,一九一一——一九二六年)为壮年期;四十六——五十六岁(从广州至上海至死,一九二七——一九三六)为中年期。
壮年期和中年期的分界不应照字面固执地看,这是从鲁迅生活的段落和时代的转折姑且如此划分的。鲁迅没有老年,不只因为他死得早,而且因为他精神上年青。有的人过了五十岁,也许已接近老年了。
鲁迅的童年
鲁迅生于一八八一年,上距鸦片战争(一八四一年)为四十年;中距太平天国之乱(一八五一年)为三十年;下距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亦为三十年。太平天国历时十一年,到一八六二年灭亡,鲁迅生前二十年许的天国故事,流传深远,对于鲁迅的童年及往后民族思想的启发,甚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亡国之祸,时迫眉睫,生在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有爱国忧时之心,鲁迅当然不会例外,这是后话。
可是鲁迅还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的一座新台门内,......余下全文>>
七:五猖会原文中写长妈妈的部分
长妈妈,是鲁迅精神的“乳母”。
“阿长”是读“a′cháng”还是读“a′zhǎng”呢?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两种读音都有人提及。阿长(zhǎng)派说,鲁迅是长子,带着他的保姆也就被唤作阿长(zhǎng)。阿长(cháng)派则引用原文为证,“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普通百姓喜欢从身体特征起名号,比如张大个,李胖子,王麻子。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所以“长”不应该是形容她的个头的,又不是姓,又不是她的名,显然这个“长”跟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她原本有自己的名字,可又似乎无,模糊得没人能说清楚。 “阿长”是“先前的先前”一个女工的名字,她来替补,因为大家习惯了,“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我比较倾向后者。
总之,名字只是个代码,读什么无关要紧。鲁迅要在名字上多说几句,是因为中国人的姓名代表丰富的内容,有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通过对保姆名字的推测,揭示了阿长身份的卑贱,贱到连姓名都没有,所谓的名号还是别人的,她只是个替代,只是主人家习惯。
其中,隐隐地,流淌着细腻而深刻的悲伤。
如果读作“a′zhǎng”,有了等级,就冲淡了悲剧色彩。
同样的手法,在《阿Q正传》中也有应用,并且做了淋漓尽致地描述。富人可以有几个名号,穷人则一个也不许。想争,则有性命之虞。
但是,长妈妈,是鲁迅精神的“乳母”。
鲁迅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到母亲,有《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呐喊自序》,但都淡化成了背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远不及阿长形象真切丰腴鲜活。母亲与鲁迅之间感情的隔膜,母子情结,鲁迅心中百般感慨,读者也许只能从鲁迅作品中偶尔发现。1934年鲁迅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鲁迅的母亲是张恨水的“小说迷”。而鲁迅则是看也不曾看。
《朝花夕拾》十篇,其中有四篇提到阿长,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猫鼠狗》《五昌会》,另有《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的。这样,阿长成了《朝花夕拾》的第一女主角。
鲁迅用轻盈的语言,向阿长倾述了非常温柔深切的怀念,比如《阿长与山海经》。
初读此篇的人,会以为鲁迅不喜欢阿长,后来因为她买来了《山海经》又喜欢了。若如此,作品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理解作品的关键是,读出文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儿时的鲁迅,一个是四十五岁的鲁迅,后者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五六岁的孩子,受到大人的管教,引起埋怨,气愤,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对人对事的判断和感受。厌恶她“切切查查”地引起“小风波”,气愤她睡觉占了我翻身的余地,摆成一个难看的“大”,埋怨她琐琐屑屑的规矩,更可恶的,她居然谋杀了鼹鼠,幼年的迅哥儿怨恨她。透过这些怨恨,读者更应该感受到另外一种情绪。比如第一段,开头一个“长妈妈”,就用意深刻。“妈妈”一词,本意是称呼母亲,《广雅?释亲》中说“妈,母也”。也可用来尊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妇女,如:姑妈;姨妈。这两种是爱称敬称。在清代以前的民间文学中,也时常看到叠用的,比如“既是如此,妈妈引路。”(清?俞樾《七侠五义》),这种用法,进入现代就没有了。还可以称中老年女仆,如:张妈;李妈;老妈子,“妈”前面加上姓氏,不用叠韵,显然“长妈妈”不属于这一种。在鲁迅的记忆中,阿长没有姓氏,又不同于一般的女仆,所以大家就叫她“长妈妈”了,鲁迅......余下全文>>
八:高中语文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区别主要在哪?
给你个目录吧。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册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相信未来/食指/9
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10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15
我的四季/张洁/19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23
我的五样/毕淑敏/29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41
◎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荀子/46
师说/韩愈/47
◎ 从质疑到创新
贵在一个“新”字/王梓坤/50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 古典的乡愁
采薇/《诗经》/61
奥德赛(节选)/[希腊]荷马/62
我心归去/韩少功/65
◎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老舍/69
乡土情结/柯灵/73
前方/曹文轩/79
◎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83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86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93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96
◎ 感悟白然
前赤壁赋/苏轼/10l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03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罗/105
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09
第二册
第一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 生命的强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22
◎ 共享幸福
我的邻居胡蜂/苇岸/29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34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4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50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60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68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 后人之鉴
六国论/苏洵/75
阿房宫赋/杜牧/77
◎ 千古江山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8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8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2
◎ 血与火的记录
血肉筑起的滇缅路(节选)/萧乾/85
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90
第四专题 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 体味“推敲”的奥妙
咬文嚼字/朱光潜/97
◎ 追寻名作诞生的印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103
◎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句式调整/111
第三册
第一专题 祖国土(文本研习)
◎ 故园音画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3
肖邦故园/[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8
◎ 颂歌的变奏
发现/闻—多/15
北方/艾青/16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0
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古巴]何塞•马蒂/21
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22
第二专题......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