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你的问题一次性也太多了,打这么多字很累的,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
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缓解土地矛盾,所以开发江南,其完成期是在宋朝,北宋引进占城稻,大大增加粮食产量,加上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是时势所逼也是一种趋势。
4、有宋一朝,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文人士子。
5、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蒙。
6、A
7、首先造船水平和航海的技术达到了海洋航行的要求,其次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在舰队规模方面有保证,第三是水军素质和数量满足了要求,第四则是商品的生产能力有往外销售的需求。
8、最早的青铜器好像是商朝的吧,为司母戊鼎。
9、四大发明为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这些发明作用最大的是造纸,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为印刷,增加书籍供应量和降低书籍成本,第三为指南针,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用到,最后为火药,其发展和应用的高峰期为现代武器。
10、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分裂行为,西汉初期即为统一局面,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汉武的最大名声来源于打败匈奴,其次则为独尊儒术,在其任上有过内部叛乱,但迅速平定。
古代说盛世,一般会以米价来衡量,贞观时期米价为斗米两三文左右,在杜甫的《忆昔》里有描述开元盛世的场景。
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主要是唐朝,很多胡人官员在唐任职,在唐境内有不少胡人居住和做生意,《胡腾儿》这首诗也写出了这种场景。
唐朝时的中外往来嘛,看各国的遣唐使就知道了,日本最多,而且很多国家派来学习的人到最后都有不少人干脆定居在唐朝和在唐朝为官,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日文也是这个时期的日本人根据汉字改编出来的。
至于启迪嘛,只有一个,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和态度来接纳世界,让世界的人口来中国进行发展,这样最终受益的仍然是中国。
二:百度的这个"知道"栏目很好是吗?有同意的人速表认同.
好好好!
三:中国古代史问题
看你写的这么多,这么整齐的份上,回答你,其实很多我也是百度的。
答案:ABBBBDABDABACBBDBBCB
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隋朝 隋炀帝
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紶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还要谎称:“我国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史书上说,当时外国人感到很惊讶,觉得大隋真实泱泱大国,不过过了一会,聪明些的外国人发现了问题,他们问中国商人,“我在你们国家里见过乞丐,衣不庇体,但为什么在这里你们要用绫罗绸缎包树?为什么不把这些布施舍给穷人御寒?”中国商人哑口无言。
五: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几个很简单的问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 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六:中国古代史的一些事
中国历史大事件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司母戊大方鼎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余下全文>>
七:历史问题
灵渠、京杭大运河、鸿沟、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请采纳
八:中国古代历史表
一、原始社会(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
商 (554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西周(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
春秋(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一)战国(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二)封建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秦(15年) (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06年)
西汉(209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东汉(195年) (25年到220年)
三国(60年) (220年到280年)
西晋(51年) (265年到316年)
东晋(103年) (317年到420年)
南北朝(169年) (420年到589年)
隋(37年) (581年到618)
唐(289年) (618年到907年)
五代十国(53年) (907年到960年)
北宋(167年) (960年到11礌7年)
南宋(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元(97年) (1271年到1368年)
明(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满清(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四、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学家普遍定义年限为:1840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五、现代史 (1949年——)
历史年表口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九:历史问题
礼与法的关系不仅是熟悉和研究中国传统法的条件,而且也是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法和法的发展的基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对中国传统法的熟悉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如以为:中国古代法律只是“刑律”,中国传统法只是缺乏精神的条文的堆砌,是现代法治的绊脚石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我们一直采用比较法研究方法,用西方法学的观念和标准来研究和解读中国法,并且不完全了解古代法的整体及其产生.因此,只有正确理解礼、法、礼与法的关系这些传统法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完整地熟悉中国传统法,发掘其中的精华来充实现代法,使本土的法资源贡献于世界和未来.
一、礼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由于有了礼,中国传统文化才形成***、圆通的体系.政治、法律、经济、宗教、科技等等,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
礼,最初指一种祭奠仪式.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阐述过礼,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若丰,推之而奉神人酒醴,亦谓之礼.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在先人心目中,礼是天地鬼神的治人之法.在顺应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效法自然、与自然沟通的原则基础上制定人间的法则,这就是礼,这就是中国古人的“自然法”.神化与自然化是古人为法披上的神圣、公道的外衣,而礼的真实内容在初始阶段则是“风俗习惯的提升”.所以学界很多人又将中国的礼视为“习惯法.”依据《仪礼》、《礼记》所记的内容,可以说风俗及基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习惯法是中国古代“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的系统化、规范化,始于西周的周公制礼.《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载“先君周公制周礼”为这一重大的历史性活动提供了难得的史证.周公制礼的实质是用礼的形式全面确立贵贱尊卑的宗法等级秩序和制度,使国家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礼的规范,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各种行为纳进礼所调整的范围.礼得到了国家与法律的支持和强制性保障.
西周时期,礼作为一种积极的规范,已经具备法的性质.礼的作用可以回纳如下:
1.人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的分异点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正是由于人接受礼义,才有尊卑之辨,父子之亲,长幼之序,夫妇之别.这些体现在法律上如“十恶”中的“恶逆”、“不孝”、“不义”、“不睦”、“内乱”被列为“常赦所不原”的大罪,表现了“礼之所往,刑之所取,出礼则进刑”的中华法系的特点.
礼也是区别文明与野蛮,华夏与“夷狄”的重要标志,华夏族是以“郁郁乎文哉”的礼义之邦而自傲于世的.对于不遵礼义的“夷狄”,则贬之为“若禽兽然”.礼不仅是华夏族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2.别贵贱,序尊卑
礼是区分贵贱、尊卑、亲疏的标准,它是以因人而异的等差性,或特权性为特征的,它的作用就是论证等差的秩序和结构的公道性,并使之固定化、永久化.于是礼的政治哲学色彩更加浓厚了.不仅如此,源于宗***理关系的礼,又促进了新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新的父子、夫妻关系的建立.礼所肯定的伦理纲常固然不可避免地桎梏了人们的自然本性,但却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理想的价值取向.
3.经国家,定社稷
礼最为重要的作用是经国家,定社稷.礼是安上治民,体国立政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和国家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维护王权独裁的理论教条,从周公制礼后,礼便被视为“国之干也”、“国之常也”、“王之大经也”.礼是国无失其民,王无失其臣,贵无失其贱,尊无失之卑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余下全文>>
十:中国古代历史应该从哪里看起?
一般是从上古到清末。
古代的传统历史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一直到夏朝之前,主要是神话和传说的方式讲述历史;从民国开始,在出土的文献和文物基础上史学转向研究原始社会,就像现在的课本上一般历史开始于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