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一:如何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很多老师都谈到,教学工作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是主宰。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比较偏激。首先,任何一种方式和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具体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言,不能够一概而论。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体不仅要看课的类型,还要看学生的层次和水平,如果学生的基础很差,我个人觉得是不能主体的,否则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对于复习课我认为用填鸭式方法比较好。其次,不管是教师主导也好还是学生主体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尊重。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日本,应该树立老师的绝对权威,要让全社会都尊敬老师,关心老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其引导作用。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教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3.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硬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等,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方式。

二: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对教师的主导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更为重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导:1、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即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编制设计出每堂课的程序结构、实施方案,即常称的教案。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整个课有个大概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体现。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同时教师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另外也可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传授自我学习 的自学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到提高。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而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我们的孩子。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4、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围墙,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选择地吸收丰富的校外资源,在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说,通过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肯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是构成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是衡量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归宿。那种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此而否定学生主体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二、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这些因素能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因材施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被抑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最后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所以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余下全文>>

三:什么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这是新课改的中心思想。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师生关系是互相合作关系。在教学中,结束了教师包圆一节课,也就是一节课包着讲,而学生只能单纯听的局面,让学生从单纯接受变为主动探处,以小组或个体的形式参与教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学习从只重结论变成了既重过程,也重结论。

四: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以前,我总以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威严至高无上,学生是必须听从老师的任何安排的。但参加国培学习后,懂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关系中最核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也让认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尽可能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如果教学活动中缺少了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毫无目的。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点明确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就像引路人,把学生带来知识的面前,让学生与知识相识相知。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1、教学内容组织与处理教师上课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密逻辑性,虽然现行教材的系统性很强,但教材仍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教学实际不同,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教师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与处理。这种组织处理应以物理学科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物理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为严密的逻辑性和乐趣性,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不能只是把自己备课的材料以自己为主体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我认为教师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讲好,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3、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手段是师生进亏教学活动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使知识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切物质媒体。随着科学技术及教学实践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利用课件,用模拟的形式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物理现象规律生动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  课件还可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微观的物理过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微观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原子核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特点,进行逼真的模拟,并可灵活的控制物理场景的大小,将这些微观的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而应巧妙地“导”于幕后,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探究,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状态。可如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在侧边稍作指点,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做法,都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5、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教学过程疏密有间、张弛有致,在教学环节上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如果学生能作到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学生能作的总结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课堂教学。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物理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做题规范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学习习惯的......余下全文>>

五: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里所谓“主体”,是与 “客体”相对而言的 ,就是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客体”,学生才是他们自己学习进步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教师所展开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而展开的,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发展、高素质的发展中的社会人。而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学生学的好不好,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的学习环境再好,教师教的再努力,如果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没能发动起来,学生自身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那学生本人还是学不好的。只有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培育起来了,学生自己愿学了,才能通过他们自己具体的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做”,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知识,增强生活本领;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他们才能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爱上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才能在这个发展快、知识更新快、竞争强的社会中,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增强竞争力,而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若没有学生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只能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学生的“学”,是他们自己获得知识能力的内因,是根本性的途径,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是根本无法代替学生本身的学习活动的。在学生个体进行认知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由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不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不断形成了知与不知,能与不能”,愿与不愿的矛盾。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心态,使这种新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积极努力,矛盾得以解决,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过程就是在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向前推进的,学生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但是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单就学习能力和对教育接受能力上来讲,学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现实存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个体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结果。“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体自由充分独特的发展基础之上;没有个体的自由充分独特的发展,就谈不上个体的全面发展。同理,没有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不会有个体的自由充分独特发展。“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包括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才能实践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再达到更多的迁移。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的教学准则就是学生的学好和教师的教好是相辅相成的,而学生能不能学好,对要学的学科有没有信心学好是前提。地理科目在初中教学中是要求不高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基础都不是很好,因此在高中阶段,他们对这一门科目普遍没有自信。所以我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尽量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然后让不同基础状况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题目,这样不仅掌握知识程度好的学生感觉地理课堂有很大进步,对于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感觉地理题目也并非所有的都是无从下手,后期还会逐步有了自信去挑

战难度高一点的题目。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的。这样,教师的教会感觉有效果,基本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也会感觉有收获。 3.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利......余下全文>>

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是教学观念问题,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表现在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

1.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应确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微观的眼光,更需要有宏观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情趣、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而教师的“导”,与思维训练、创造训练、心理品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渗透到体育教学目标中,包括全面的认知体系,一般的学科能力,还有兴趣、态度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制定目标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技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要发展学生的健体智能,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等,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内容,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理解内容、概括中心的基础上,教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捕捉知识的学习方法。在上每一堂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自练,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练中挖掘难点,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七: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谁提出来的? 20分

场策三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有文章《 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算是最早提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文献了。

八:如何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大胆地发出“以人为本”的呼声,在教育领域则主张“以学生为本”。这原是一种教育进步、良性发展的表现,但遗憾的是,有的同仁却走向“极端”,进而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它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水火不相容,是彼此互为否定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传授。这给教学效果一向“少、慢、差、费”的语文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强调自主探究,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然而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左邻右舍”或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热闹之余,不禁令人深思:这种过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主导性,甚至否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这应该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

1、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实,在教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 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教师则在做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只是由于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什么都让学生小组合作,令学生不知所措,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哪些等的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

事实上,在学习方式的变革过程中,不是通过学生的变来带动教师的变,而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学生主体性而忽视教师指导性,学生就会放任自由,课堂就会出现混乱局面。然而,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巧。如具备对异质性小......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