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一:小麦灌浆期应该怎么管理?

小麦灌浆期是否灌水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灌浆水灌得好,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技术掌握不好,不仅不会带来增产,反而会导致产量的损失和水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1.首先看“天”。即灌浆期降水多少,若小麦灌浆期(5月10~25日)出现一次降水量达20毫龚以上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2.其次看“地”。即土壤的肥力基础,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因为土壤肥力高,可以部分补偿土壤水分的相对不足,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影响很小,灌浆水反而可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而土壤肥力水平一般的地块,以及保水性差的沙质土壤,应浇灌浆水。

3.因“种”而定。即所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性强的品种如石麦15、石家庄8号,可以不浇灌浆水。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最好不浇灌浆水,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而对有些品种,如石新733,灌浆水仍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4.看“苗”浇水。群体偏大,追肥量过大,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不浇灌浆水,因为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即便有影响,其幅度也不大,而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

5.因“水”调水。即根据前期浇水次数而定,已浇过返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共3水的麦田,一定不要再浇灌浆水,根据我们多年试验结果,这种情况下再浇灌浆水,千粒重平均下降3克,产量下降9%。

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要点

一、补施氮肥。小麦扬花期(5月1日左右)追施速效氮肥,对于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方法是结合浇水,亩追尿素3—5公斤。

二、适时浇好灌浆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浇水时间掌握在小麦开花后15天内结束。强筋小麦严禁浇麦黄水;浇灌浆水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发生倒伏。

三、叶面喷肥。灌浆中期(5月中旬)用三羊氨基酸300倍加高纯黄腐酸300倍叶面喷洒,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预防干热风。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 ⒈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 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及时用25%富泉6000倍液喷雾;加强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扬花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易感品种更应注意搞好预防。 ⒉以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的虫害防治 当百株有蚜或螨500头时,用20%兰宁8000倍液+1.8%拉风4000倍液或10%千红2000倍+1.8%虫螨光4000倍液喷雾;发生吸浆虫地块应在4月20日左右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方法是:用50%灭虫露乳油1000倍液顺垄喷施。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

五、适时收获。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二:周口市小麦管理

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中后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重叠混合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所以必须加强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才能有效提高产量。现根据我区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管理技术意见。

一、抢时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由于我区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均不抗病,田间菌源量充足。抽穗至扬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有3天以上连阴雨或大雾天气、田间湿度大、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就有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广大农民朋友要在最短时间内抢时喷药防治,不可拖延,如果错过这个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将无法挽回。防治方法:建议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的多菌灵悬浮剂100克、或25%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间隔5天再喷一遍,喷药时对准麦穗均匀喷雾。若喷施后遇雨,要及时进行雨后补喷。

二、中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重点是抽穗至乳熟期,混合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等一喷多防的效果。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应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每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0%三唑酮70克、或12.5%烯唑醇30克、或25%的戊唑醇40克,加10%吡虫啉20克、或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50克等兑水30—50公斤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农民朋友可根据麦田具体情况,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酌情调整配方,间隔10天左右再喷第二遍,可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提高抗逆能力,又促进灌浆,确保丰产丰收。

三、严防倒伏,适时收获 各项田间管理,要根椐天气预报进行,严防小麦倒伏。若发生小麦倒伏,一定不要人工扶麦,应充分利用小麦负向地性的特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素,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叶片和根系活力,延长灌浆持续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倒伏带来的损失。机收小麦的最佳时期为在蜡熟末期。收获前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谨防麦穗发芽。

三:酒泉小麦倒伏后如何加强田间管理

您好!

为了使倒伏小麦不减产或少减产,应采取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雨过天晴后,用竹秆轻轻抖落茎叶上雨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

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倒伏后,土壤潮湿、田间密闭,给病虫害发生造成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如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可用15%粉锈宁250倍和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喷雾要做到周密、细致、均匀。小麦常发生的蚜虫和红蜘蛛,可选用5钉%的辛硫磷加三氯杀螨醇进行喷雾防治。

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根系死亡。

四:生产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小麦倒伏减产

1小麦倒伏原因 1.1气候因素

倒伏的原因一般都是强降雨和大风造成,尤其是当小麦处于灌浆后期,穗重加之连续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田块发生点片倒伏。 1.2品种因素

倒伏的品种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体过大、茎秆细弱。利辛县倒伏的品种主要是烟农19、皖麦38和豫麦70,其他品种倒伏较少。 1.3整地播种因素

翻耕田块因坷垃较大一般都要耙碎,起镇压的作用,小麦根系比较发达;而旋耕的田块土壤比较疏松很少镇压,所以翻耕田块比旋耕田块倒伏发生轻。由于密度过大田块其茎秆比较细弱而且通风透光性差,加之春季降雨比较频繁,田间病害发生比较重;因此密度过大(播种量187.5 kg/hm2

以上)田块比密度适中(播量在120~150 kg/hm2

)田块倒伏严重[1-2]。撒播比条播倒伏严重,其原因是撒播的播量大后期群体也大,茎秆细弱通风透光性差。 1.4栽培管理因素

同一品种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种类其倒伏情况也不相同。氮肥后移的田块比“一炮轰”的田块倒伏发生轻的多;施纯磷、钾在90 kg/hm2

的田块比75 kg/hm2

以下的田块倒伏轻;同一品种氮肥后移且磷钾肥在90 kg/hm2

以上的麦田一般只是点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75 kg/hm2的田块。纹枯病危害小麦的基部茎秆,造成坏死,后期一遇到风雨即倒伏。利辛县一部分田块倒伏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防治纹枯病造成的。

2防止倒伏

2.1选用抗倒伏品种

选用抗倒伏品种是防止小麦倒伏的基础,在没有化控条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区域宜选择抗倒伏品种进行推广,不宜选择高秆和茎秆细弱的品种。大力提倡小麦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降低倒伏的风险。

2.2降低基本苗数,合理栽培群体

小麦的生产经历了增穗增产、穗粒并重增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基本苗数不断增加、施肥水平提高,高峰苗也较多,造成田间郁蔽,引起基部节间过分拉长,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从而发生倒伏。近几年,按群体质量栽培理论的指导,逐年降低基本苗数,合理栽培群体,取得了一些经验。结合实际,基本苗数应控制在225万~270万根/hm2

,越冬苗压缩在1 500万根/hm2

以内,有效穗数630万~675万穗/hm2

,既利于抗倒又利于发挥品质特性,夺取高产。 2.3科学施肥

在适期拌种的基础上,施足基苗肥,控制腊肥,重施拔节孕穗肥。施肥比例按氮、磷、钾搭配,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一般基肥中氮施用量占60%左右,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

中期控制腊肥数量,为追上拔节孕穗肥留余地[3],可杜绝旺苗发生,基部1、2节间缩短,群体不过大,叶片大小适当,通风透光率高;逐年提高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比例。 2.4适量深锄,适度镇压

对徒长麦苗,采取深锄切断部分根系,以减少部分分蘖对肥水的吸收量,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控制有效分蘖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在拔节前适度镇压能壮节、降低株高、沉实土壤,达到根土紧密结合。镇压视旺长程度进行1~3次,每次间隔5 d左右,同时掌握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对密度大、长势旺、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及早疏苗,或用横耙耙1~2次,疏掉部分麦苗,后浇1次稀粪水。 2.5科学化控

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在小麦起身期用15%多效唑450~750 g/hm2

或20%壮丰安450~6......余下全文>>

五:种植小麦时什么叫分蘖期和越冬期

分蘖期是小麦从开始分蘖起到拔节以前的整个生育时期,一般处于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长达三个多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冬小麦将陆续进入越冬期。

冬季小麦越冬科学管理的五点建议。

一、补施肥料,促进苗情转化。

专家提醒对于迟播,抢播而影响麦苗的冬前生长的麦苗,因其冬前分蘖不足,晚播加大播量,尽管群体大,但是个体小,次生根少的弱苗,如果不采用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对于基肥施用不足的或者播期偏迟的田块,应早施肥,促进苗情转化。

二、进行中耕

因秋季雨水较多小麦田会出现板结,中耕具有破除板结,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断根控制旺和除草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都应对小麦进行中耕。特别是晚播小麦更应该及时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于播种较早的旺苗,要中耕断根,限制生长。

三,合理灌溉

做好冬灌是小麦冬季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各地秸秆还田技术的落实到位,如果播种后没有及时的进行镇压,应进行早冬灌,既可以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危害根系,还有踏实土壤的作用,有效的防止悬根和冻害的发生。在天气持续干旱,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抗旱灌溉,保证麦苗生长健壮。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镇压保墒,防止旺长。

四、注意防止旺长

秋季雨水多播种不能一次完成时,早播种的部分麦田因冬季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旺苗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幼穗发育,造成穗小粒轻,还加大了倒伏,冻害的危险,对于这部分田块,应积极采取田管措施,控制旺长。冬前可进行深度中耕,并控制肥水的施用。镇压和喷施控旺生长调节剂也是较好的做法。

五、抓好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做好病虫害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控制好病原中心和虫害中心,防止蔓延。专家提醒在使用农药时切记不要根据经验用药,需按农药说明剂量严格使用和操作。

六:冬小麦的生长过程。急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其作用是:①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②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⑵小麦分蘖规律

①分蘖的时期:苗龄三叶时开始,至拔节期结束。冬小麦从三叶到越冬,冬前持续约一个半月时间,第二年从返青到拔节结束。小麦分蘖发生的最低温度要求是2~4℃,故越冬和返青的时间界限是稳定下降到和稳定上升到这个温度指标。

②分蘖的规律——同伸现象与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同伸关系。

③缺位现象:同伸规律是理论数,实际分蘖数比理论数少。胚芽鞘蘖出现的机会很少,高位、高级蘖也常有缺少。任何时候条件不利,都可能缺位,而且条件变好时也不再生。但有可能发生该出的次生根,因长根和长分蘖所需的条件不同。

④同伸关系产生的基础:在种胚形成期间,第四叶原基分化的同时(第三完全叶)也分化出胚芽鞘蘖芽原基。播种后,种子萌发至穗分化开始前这一期间,新的叶原基不断分化形成,在分化第五叶原基(第四完全叶)同时,主茎第一叶叶间分化出第一蘖芽原基。叶原基和......余下全文>>

七:冬小麦开春后要施肥吗?如何施?

冬小麦开春后肯定要施肥,只有施肥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

你可以每亩追施尿素15到20公斤,浇返青水时均匀在麦田。同时喷施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壮苗专用型)600倍液,每10天到15天喷施一次,可以提高小麦抵御倒春寒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根系深扎,根粗。

灌浆前后在喷施两次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这可以加快小麦灌浆,提高小麦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在整个生育期,你可以施纯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3公斤氧化钾。

八:小麦出苗后出现坏死是怎么回事

冬季常因管理不善或遇到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及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黄苗。麦苗发黄原因有许多,但缺素型发黄是较为多见的。  缺氮型发黄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缺磷型发黄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麦苗缺磷,每亩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补肥,每亩喷施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

九:小麦的抽穗肥可以用氯化钾吗?

氯化钾肥能做小麦底肥吧氯对苗有害。

防治方法:

1、严禁在病区自行留种、串换麦种:种子夹带病麦粒、病残体是远距离传播和当地蔓延的主要途径,因此应禁止从病区引种;严禁病区的小麦做种子用,杜绝自行留种换种。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腥黑穗病蔓延的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省工、省时的好方法,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ml,加水150ml充分混匀后,倒入要处理的种子10kg种子上,种子最好盛放在塑料袋或桶中,快速搅拌或摇匀,直至药液均匀分布于每粒种子上

十:生地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1.选地整地

生地易感染病害,对前茬作物要求很严,忌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连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为好。选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疏松的、前茬禾本科和蔬菜、白薯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上冻前,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种植前,施基肥(农家 肥)60000千克/公顷,翻耕一次,耙平整细作畦,宽150厘米左右,长根据种子数量和地形而定,地势低,多雨地区,打高畦,20厘米左右高,或起垄,垄面宽45-60厘米,沟宽30厘米,高20厘米左右,以利排水。

2.繁殖方法

生地繁殖方法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面积生产普遍采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多半作为育种采用。

寒冷的地区,把地黄秋天收回,用窖藏,次春选粗细均匀手指粗无病虫害的,取中部折成6~8厘米小段,每段要求有2~3个芽眼,稍风干后,或用草木灰粘断口处,作为种栽用。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地黄收获时,选好的留在地里,作第二年的种栽用。春栽地黄,于7月末,挖出来,栽新的地块,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按株行距12厘米*25厘米栽、栽后注意灌水、排水、施肥、除草、田间管理等生长培育,越冬第二年春天创出作种栽,最好随挖随种,此法比较好。生地生活力强,产量高、质量好,并能防止品种退化。

栽植方法:北方4月上旬至4月下旬,栽早地黄或春地黄,在北方,小麦收获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晚地黄或麦在地黄。在南方惊蛰至春分栽种,在打好的畦面上,按行距45厘米开深7厘米左右、宽10~13厘米的沟,以25~30厘米株距,错开放入根茎,覆土盖平畦面,如果早春栽植,外沟深10~15厘米,将挖出的土盖在下种沟上面,在沟内浇水,当大部分生地生芽时,把沟填平,做成平畦,保持地温和水分,地面不板结,出苗整齐。每公顷地用种栽450-600千克。

3.间套作

生地苗期较长,在畦埂上,应间作一些矮小的早熟作物,间作密度小。蚕豆、红小豆、四季豆、早熟玉米等分枝少的植物。

4.田间管理

生地出苗后至封垄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中耕除草,应特别小心,勿伤害幼苗,深3厘米以内,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每公顷15000千克左右,第一次苗高6-10厘米时,第二次苗高15~25厘米时追一次,一定是腐熟肥料,开沟施于行间。

灌水排水:生地既怕旱又怕涝。春季栽种时,天旱必须浇水,栽种后第一次可多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即可,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

5.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

是真菌中半知菌感染,侵害地黄的叶子,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13天左右喷一次,连续3~4次。或用60%代森锌500~600倍液13天左右打一次,连续3~4次。烧毁病叶,并做好排水工作。

(2)枯萎病

真菌中半知菌感染。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间叶侵染,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设有排水沟,4年左右轮作一次即不得此病。发病初期用50 %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

(3)黄斑病

是由于蚜虫和叶蝉带毒而感染,使叶面变成黄白色近圆形斑,叶脉隆起,凹凸不平,皱缩。

防治方法:用80%敌敌度1500~2000倍液杀蚜虫等。

(4)红蜘......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