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科学实验自制温度计教案或者PPT
1 找一个小一点的瓶子,也不要太小.就像以前装青霉素那样的小瓶子就行.最好有橡皮的瓶塞.把瓶子里装满有颜色的水,比如说钢笔水兑的水就行.不用盖盖子.
2 找一根吸管,喝爽歪歪的管就行,把吸管从瓶塞中穿过去,做好密封性,不要漏气.
3 最后用这个带吸管的瓶塞把小瓶子紧紧塞上,不要漏气,封瓶塞的时候瓶里的红水自然就会上来一些.如果感觉水位不太明显,还可以从吸管上方用力吹点气,水就进到管里很多了.
二: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是怎么融化的教案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师: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话题.)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学生可能说的五花八门,一般情况下不予否定,可以告诉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试验后你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教师作出提示(小黑板出示)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4、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三:大班科学教案《什么物体传热快》
活动设计背景 科学实验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幼儿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科学奥秘。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对不同材料物体的传热速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运用了提问引导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感受、比较不同材料导热速度的异同,知道金属制品、木制品哪个传热快。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比较;判断。 活动准备 铁碗、瓷碗、温度计、木勺、铁勺、(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若干)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老师刚刚获得一个信息,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长大后有一个当科学的梦想,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梦想成真。 既然小朋友都想当科学家探索科学里的奥秘,老师今天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自己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观察、感受物体的不同变化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几根不同材料制成的小棒,小朋友动手去摸一摸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幼儿观察、感受不同材料的小棒。 师:如果把不同材料的小棒放到热水杯里,你想知道小棒会有什麽样的变化吗?(幼儿动手操作) 让幼儿说说: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哪个小棒最先热了,哪个小棒最后热的? 师小结:铁制品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 三:动手操作、推理判断 师:小朋友面前有两个碗,一个是铁碗、一个是瓷碗,要是同时倒入热水,哪个会热得快? 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商量总结。 师:时间过得好快,小朋友碗里的水都要凉了,那小朋友知道哪个碗里的水凉的快吗? 幼儿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请幼儿猜猜:热得快的碗水凉的快吗?热的慢的碗水凉的也一定慢吗?小朋友再做一遍实验,实验后引导幼儿总结。 (因为水中的热量很快给了铁碗,铁碗又很快把热量散发出去了。因此,铁碗中的水凉的快。) 四:对比、了解物体的传热速度 师:小朋友都知道这是什麽了?(勺子)请小朋友动手操作摸一摸感受两个勺是用什麽材料制成的?如果把这两个勺子同时放在热水里,那个传热快那个传热慢? 小结提示:小朋友以后在喝热汤、吃饭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拿勺,尤其是用到铁勺时千万注意不要烫到,因为它啊传热快! 五:活动延伸 到户外去在阳光下看一看什么物体传热快。
四:小学科学《气温是多少》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YCB齿轮泵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四、教学准备:
1. 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KCB型不锈钢齿轮泵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五、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
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
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
探索和
调查 1.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
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
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
(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
(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
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
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
1、指导学生测量气温的方法。
2、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回顾和
解释 1、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 巩固所学。
【总结】气温有多高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学习。更多学习内容,尽在精品学习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小编推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