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包括哪几个方面
体育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设计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它决定着课堂的方向与过程,是评估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具体目标:(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
3、重点、难点
4、教学内容整合
二、教法
1、教法符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
2、教法对重、难点的处理
3、教学资源的利用
4、重视能力培养、关注个体差异
5、教学理念、职教特色(不同专业和工种)
6、教学的理论依据
7、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3、学生学习方式的创设
4、评价(提倡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模式、教学思路
2、课堂结构、教学程序
3、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4、运动负荷、难易程度
五、创新与拓展
1、课改的意识、创新的思维
为培养、延伸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学习,拓展体育教学的渠道,可以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开发。
2、教学说明
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主要环节、教学特色等
参考资料:高丽畅的博客 体育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二: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确定适当的课程目的和设计理念固然对课程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学习领域的划分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例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体育虽然也正确地规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但由于在教学内容中未能全面反映课程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因而影响了体育课程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实现。 在现代学校体育形成以来的约两百年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上是按运动形态和作用为基础进行划分的。按照这种思想,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体育教材中,存在着6种情况: (1)以全面锻炼身体为主,按人体解剖部位分类,如把活动方式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和全身运动等; (2)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以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角力等为教材内容; (3)完全按运动项目分类,把运动项目以外的内容,当作辅助教材或教学手段; (4)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分类,把教材划分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内容; (5)按发展人体机能的效果分类,把教材划分为有氧和无氧锻炼的内容; (6)以养生、健身、防病、治病、康复为目标的分类。 这样划分学习领域的好处,是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它过分突出了体育对于促进身体完善和发展的意义,从而冲淡甚至完全掩盖了体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如形成群体和规范意识、完善人格、磨练意志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助长了“体育=运动”的错误观念。其次,它容易造成教师角色的错位。在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教师更像是教练员而不像是教师,他们的课堂行为与其说是教学还不如说是训练。在较高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这正是造成传统体育教学中目标与手段悖离现象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心-社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过去是以运动项目来确定学习领域,现在是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调以下几点: (1)学生的运动表现,包括运动参与行为和运动技能状况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掌握运动技能并非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唯一内容和目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程度,同样是本课程学习的目标。 (2)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3)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兴趣、爱好、习惯及其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责任感和能力,也是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强调说明的是,一是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实现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知识教育”方式来完成的。
采纳哦
三:体育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体育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教学任务在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技术课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技术向用技术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而现在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三)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主要包括对学习者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和学完学习内容之后所要达到的单元目标。这两个目标应是一致的,后者服务于前者,单元目标是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基础,总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培养总目标则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总需求、现代人才观、学习者的具体状况相联系,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学习者状况就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四) 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媒体的应用等等。(五) 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六) 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七) 教师在上述的六个要素中,每一个要素都与教师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教师的活动。或者说,上述的六个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调整、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等方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四: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体育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行为的总合。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 过程是:教学素材—教学目标—价值判断—典型性分析—实施条件—学习内容。1、目标的定义:目标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2、教学目标的特征它必须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既说明做什麽和如何做它应当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即教学后所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3、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麽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必须从两方面理解这一概念:教学目标的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4、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领域知识领域 技术技能领域 身体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5、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因素 对象,即应说明教学对象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麽。6、编写教学目标是要用行为动词表述因为他起着直接导向作用描述认知类行为动词有 指出、知道、了解、理解、说出、对比、区别、评价、辨别等 描述动作技能行为动词有模仿、练习、掌握、做出、学会、示范、运用、熟练操作、熟练使用等。7、教学目标举例知识目标:学生能记住握、持球的动作要领。学生知道推与扔的区别。8、正确编写教学目标的意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9、制定重难点要明确重难点是完成每次课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教材的技术结构认真的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的找出重难点,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法手段。10、教学方法选择应法灵活多样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体育教师在运用新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的要点任何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是无限制和无度的,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无度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根据体育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划分(1)传授体育知识的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2)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3)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 重复法、负重法、循回法(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表扬法、批评法、榜样法2、根据教与学关系划分(1)教授法: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分解法、完整法、纠错法等(2)学习方法:听讲法、观察法、练习法、游戏法、心理复演法等3、根据教材的运动项目特性划分 田径教学法、体操教学法、球类教学法4、根据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性质划分(1)视觉类体育教学法(2)听觉类体育教学法(3)体育教学方法等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意,体育教学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学方法应适合体育教材的特性,体育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学方法应与体育教学条件相吻合,体育教学方法应与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相适应。5、科学的设计运动负荷 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六、应注意体育锻炼安全设计 体育教学......余下全文>>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体育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 教学任务在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技术课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技术向用技术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而现在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x0d(三)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
六:谈怎样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七:简述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课教案的关系
进行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大概按照下面几点去编写: 1.依据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2.依据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依据体育学科本质与课程总目标的要求。4.依据体育教学的规律。 主要特点是:1.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比较好的建议。2.根据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了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内容,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案。3.每个教案都包括教学设计及对教案的点评。4.注重教案的可拓展性。
八: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也可称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教学的物质条件,如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等;人际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师生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心理气氛(班级学习风气)等等。硬环境是外显的,比较容易设计;软环境是内隐的,比较难以把握。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除了取决于物质条件外,还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调控等。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硬环境设计
做好教学场地、器材、设备的选择、布置等准备工作,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方案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硬环境设计能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于教学过程中队伍的组织、调动;能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便于教师指导、帮助,预防课堂问题出现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堂教学硬环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场地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学器材、设备的选择要合理
3、场地、器材、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卫生要求
4、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深化,许多新兴的锻炼项目如远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引入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大大地拓展了课程的资源,也弥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经济条件限制造成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缺陷。
二、体育课堂教学的软环境设计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二)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三)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调控1、教学场地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师认为,体育场地的形状、规格在各运动项目的规则中有严格的规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设计。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还被禁锢在竞技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正规的竞赛场地组织教学,但更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能等生理、心理特征,尤其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正规的竞赛场地对学生来说可能要求过高,更何况教师自行设计的各种游戏、竞赛及其他练习活动对场地的形状、规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大胆并富有创意地对正规竞赛场地进行改造,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大胆创造,设计出一些符合各学段学生体育学习要求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场地来。
2、教学器材、设备的选择要合理
教学器材的选择也如同教学场地一样不必拘泥于竞赛规则的要求,可以选购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小篮球、小足球、软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篮架、球网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设计、制作符合特殊教学内容的、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教学器具。
3、布置的场地、器材、设备应符合锻炼和卫生的要求,应认真周密地考虑安全因素,严防发生伤害事故。教学器材的布置时要注意可移动的器材设备应尽量向固定的器材设备靠拢,免得影响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4、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队伍的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的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并应考虑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帮助学生练习。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怎样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教和学使师生紧密联系;怎样科学地利用空间、时间和其他教学条件来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余下全文>>
九: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教学设计要符合各地区与学校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体现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具体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设计要注意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变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且内容及其丰富,而且隐性课程的接收机制是无意识的,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而这种转化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要使隐性课程向显性课程转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效应,避免消极效应。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新的隐性课程的产生所导致的各种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五) 教学设计要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突出学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新特点,并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统一的课程内容,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力求让每一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设计要重视体育课的教育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年代。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什麽样人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问题。教育是各类各级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学校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的任务。教师应将树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贯穿于体育教学设计和一切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