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怎么过

一:古人怎么过重阳节?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二:广州人怎么过重阳节

重阳节在广州,登高转运就是过节的一项最为热闹的活动,人们携家带口蜂拥而至各大名山,登上山顶,还会买上一支用塑料纸扎成的小风车,希望“登高转运”。广州附近的山有很多,人气最旺的白云山、藏身于闹市中越秀山、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并存的莲花山、山势陡峭沟谷幽深的帽峰山等等,或许你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登高祈福的好去处。

重阳节在广州的习俗很多,除了登高祈福外,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放风筝和玩风车等习俗。重阳秋高气爽,北风轻吹,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广州民间兴盛的活动。手拿风车“登高转运”亦是广州人过重阳节的一项热闹的活动。

三:广东怎样过重阳节?除了登山还有没有别的习俗?

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四:山西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害趋利,确保身体健康。

有花有酒,登高远眺,最能牵动文人墨客的诗情

五:中国汉朝时的人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吗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西京杂记》中记载,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六:请教一下,蒙古族重阳节会怎么度过?,很需要

我来帮你比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