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与河是通的,为什么河水不咸
河水源自雨雪,所以含盐量低,故河水通常是淡水河。(据记载,内陆有咸水河,是从内陆湖泊流出的。但没见过。)海水抚于千百万年来的蒸腾,盐分逐渐陈积,故海水是咸的。内陆有许多的湖泊因没有出口,也成为了咸水湖,原因也是如此。
二:什么是中国近代化?
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1. 从过程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3.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4.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1.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李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
2)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背景)
2.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
2) 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 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
(2) 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 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
1)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思潮);
3) 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余下全文>>
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意义
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启示:(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