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一袋面粉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说完整话,并学习使用量词。
2、产生关心爱护老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内设置一个小兔的“家”,家中摆放部分家具,如橱、柜、桌及用积木搭成的椅子和沙发等;在适当的地方放置部分日用品。画有礼物的小卡片若干。
二:托班一袋面粉教学反思
一袋面粉教学反思
当学生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辨别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学生较难判断。因为面粉溶解后,呈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这就需要学生仔细耐心的观察。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将面粉溶解在水中之后,观察到面粉颗粒不见了,就认为是面粉像实验一样溶解在水中。我没有立刻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叫他们不要再去搅拌面粉,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当我们靠近一些,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再让学生观察,就可以判断出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学生的兴致是非常高的,以致在我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时,部分学生没能够认真的听,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误差,如有的学生没有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学生太用力,从而把滤纸戳破了;有的学生往滤纸中加入过多的过滤液等失误。所以,在实验之前应该多加强指导,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总之,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三: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千克、克两个质量单位,那同学们能告诉我你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哪些了解呢?我们还知道了自己 的体重,动物园的小象贝贝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3、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
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
5、 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 )千克 9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 → 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 → 寻找1吨的参照物 → 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 → 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四:谁偷了包子的教学反思
《谁偷了包子?》 审美元素: 《谁偷了包子?》是一本感受孩子真实心理,充满了游戏与童趣的绘本。故事中妞妞当了小侦探,她是怎样抓住包子小偷的?数一数,算一算,包子少了几个?就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了9以内数的减法。同时,妞妞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她的理解、同情、善良让她拥有了一个朋友——闹闹,体会拥有朋友的快乐心情。一开始妈妈误会她,妞妞很委屈的时候,她很积极地想办法抓住包子小偷,用事实向妈妈证明了自己,鼓励孩子们向妞妞学习,遇到不开心的事、委屈的事或你觉得不公平的事,要想办法解决,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和事实来向大家证明自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猜想故事发展的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思维能力。 2.跟随故事的情节学习9以内数的减法,提高幼儿看图列算式的能力。 3.感受故事主人公妞妞智慧、勇敢、善良的品格,鼓励幼儿遇到委屈、不平的事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用事实来证明自己。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教师操作的图片。 2.幼儿操作的图片。 活动重点: 能边看图边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在看看、想想、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学习9以内数的减法。 活动难点: 遇到委屈、不平的事情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用事实证明自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主人公妞妞,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们好!今天朱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妞妞,掌声欢迎妞妞。(点击图2) 大家看看妞妞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呀? 那画面上除了妞妞还有什么? 2.今天啊,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妞妞和包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名字叫《谁偷了包子?》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发展的情节,并在故事中学习9以内数的减法。 1.点击图3,教师讲述:从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包子铺。 2.点击图4,教师讲述:这家的包子又大又香,每天来买包子的客人都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伍。妈妈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3.点击图5-1,教师讲述:这天,生意非常好,晚上快关铺子的时候,小朋友看看盘子里有几个煎饺?盘子里有8个香喷喷的煎饺。(同时在磁性黑板上出示8个煎饺) 点击图5-2,丁零丁零……绸缎店老板推开门走进来,买走了几个煎饺?幼儿回答。(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出示5个煎饺)提问:那谁知道盘子里还剩下几个煎饺呢? 小朋友看看8个煎饺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啊?买走了5个煎饺用数字5来表示,现在问你盘子里还剩下几个煎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算?对了,减法。 幼儿回答:盘子里只有3个煎饺了。你怎么知道的?8-5=3 4.点击图6,我们看看是不是只剩下3个煎饺了,哦,对了,真聪明。 5.点击图7,教师讲述:妞妞有点困了,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咦,怎么回事?” 盘子里原来有3个煎饺,现在有2个煎饺,少了几个煎饺?“难道是我看错了?”她使劲揉了揉眼睛,再看,还是只有2个。 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啊?谁能用一道算式把它表示出来?3-2=1 6.点击图8,教师讲述:第二天快关铺子的时候,蒸笼里还剩下几个菜包子?(4个) 7.点击图9,妞妞在干什么?妞妞帮妈妈扫地的时候,回头看了看蒸笼:发现了什么情况?哦,原来蒸笼里有4个菜包子,现在蒸笼里有3个菜包子,又少了几个呀?4-3=1 另一个哪儿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帮忙想想? 教师小结:你们想的有道理,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妞妞觉得奇怪极了,她大声地问:“妈妈,妈妈,你有没有看到那个菜包子?” 妈妈说:“你这个傻孩子,自己吃就吃了,怎么还来问我!” 小朋友,妞妞有没有自己吃了? 看来妈妈是误会妞妞了,妞妞心情怎么样啊?(很生气......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