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即社会核心生产力为基础的的经济结构总和。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上层建筑”相对,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

二:增长经济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生产力之成长主要决定於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实质资本累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技术水准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改善。因此,经济增长也意涵决定生产力之诸多因素的扩展与改善。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三:经济基础的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只有社会主义经济(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才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2.经济基础是指在一个时期全社会的经济总量规模、结构关系及政府调度资源并投入建设的经济可行性由此可以测度社会的经济能力与政府的经济能力3.市场经济的基础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状态,即人们衣食住行的状况。4.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传统解释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上实现了由“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的转变5.在对经济基础的理解中,有人认为经济基础只是生产关系,这是片面的,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基础或人的基本活动,不可能仅由生产关系来构成。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上层建筑,它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和法律,是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经济基础服务。6.经济基础是指什么,第一,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只是对生产力来说,叫作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叫作经济基础。7.一般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科书中,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文化观念同样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由此就引出一系列问题:一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变了,不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是否会变,会如何变。8.网络与上层建筑的革新同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网络技术通过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作用,也在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革。9.认为这两种经济基础的定义都有片面性,本文的经济基础定义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具有非对抗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10.“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1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三者是同义语。12.有些同学只答“生产关系的总和”,大致的意思是知道的,但认真推敲,这里的生产关系不是指任何一种生产关系,而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才可称为经济基础。13.这一概念强调任何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的阶级性,而这种阶级性的具体内容是由该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也称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1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同物异名”,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作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被称为经济基础15.社会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故又称为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因此又称为政治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16.我们把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提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而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在,第一把其他生产关系称为“经济基础现象”。17.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又把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根据以上论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这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了。

四:名词解释: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1-4]

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科学定位的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确实改变了经济规律[1-3] 。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五:经济行为名词解释

1.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4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人与人之间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5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6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行为致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

六:名词解释: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定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4)经济效益又可分为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

(5)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七:求经济名词解释

博弈圣经著作人在《人与自然的博弈法则》一文中揭示了实体一词的由来;马克思在1883年去世的五十多年后,由瑞典人根据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以经济作为三维系统的考察对象,发明了“实体”一词作为系统论的标志锭词汇,明确了更大的、在场的、系统的,都是实体。

八:GDP的名词解释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的计算方法

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生产法:

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

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GDP的确定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附注: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如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年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改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