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憨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

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由此而诞生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在早期作为一种辅助审计工具,仅限于以检查会计中有无差错及财务上有无弊端为目的,提供了财务收支审计作业的基本功能,对审计现场作业给予了一定的计算机支持。此阶段属于审计软件的初级阶段——“财务收支作业软件包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的职能早已超越了查账的范畴,涉及到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这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审计信息化产品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应拓展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审核。在美国安然公司(Enron)和世通(WorldCom)财务欺诈案爆发后,2002年美国出台了萨班斯法案(SOX),“审计”得到了政府、企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成为企业内控、信息系统治理、安全风险控制等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我国的国资委、银监会及各行业主管机关也纷纷出台内部审计管理要求,极大地加速了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1990年,山西省审计局开发出我国第一套通过审计署鉴定的审计软件-“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1998年,审计署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充分肯定和重视,审计署开始规划和筹备国家层面的审计信息化工程。2000年,本土软件厂商鼎信诺、中审等相继推出鼎信诺V1.6、审易软件等实用型初级审计作业工具。2001年,国家审计署要求各审计机构着手实现审计信息系统现代化初步建设。2002年7月28日,国家计委批准审计署开工申请,并下达2002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5000万元,专项用于审计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2004年,加拿大CaseWare IDEA 有限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提供审计信息化系列产品。同时,ACL和Wolters Kluwer等欧美一流审计信息化产品提供商纷纷进入中国。201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全面启动。至此,中国进入全面的审计信息化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覆盖国家、行业、企业组织以及审计工作者等不同维度以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安全审计等多个领域。

三: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国信息化已走过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壮大,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格局中,产业规模地位不断得以巩固。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比例超过总量的32%,以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医疗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6.4%。至2010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014亿元,同比增长17.5%。未来几年,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仍将持续平稳增长,预计2012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90亿元。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连续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截至2010年,我国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达到120多亿元。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8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2010年,我国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8.12亿元。未来几年是物流信息化大发展的几年,物流信息化市场需求增长幅度将超过20%,后几年增长速度更快,2015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0%以上,保守估计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6.44%,2011年国内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2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51.12亿元。此外,电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在社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建设领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问题的解决,我国信息化将进一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四: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CNNIC披露由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原文

第一封从中国发出的电子邮件的打印件

本报讯(记者张瑾)昨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网上发布了新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在该大事记修订过程中,技术人员首次核实并确认了我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时间和原文内容。

确认的结果显示,第一封从我国发出的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于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发往德国的。通过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档案馆联系,CNNIC查到了这封邮件的打印件。

附全文:

1. 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ruhe)。

2.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侧的PAD机,经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国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

3. 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5.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6. 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CRN的成员包括: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标准的电子邮件、符合FTAM标准的文件传送、符合X.500标准的目录服务等功能,并能够通过德国DFN的网关与Internet沟通。

7. 1989年10月,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国内命名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世界银行命名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简称NCFC)正式立项,11月,该项目正式启动。NCFC是由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一个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委配套投资和支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当时立项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余下全文>>

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展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开拓进取,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1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0%。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金关、金卡、金税等工程成效显著,金盾、金审等工程进展顺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开始起步,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军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坚持优先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认识害伐愤和莅......余下全文>>

六:信息化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珐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生产能力低下、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指导促进企业内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收集外部、内部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得企业全面发展。

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企业的取胜必须依靠信息与创新,信息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站稳一席之地。国内很多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接将手工业务处理方式计算机化,并没有对许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符合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进行改革。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余下全文>>

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战略行动

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保证在“十一五”时期国家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的原则,优先制定和实施以下战略行动计划。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邮局、科技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益性设施,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电子商务行动计划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完善结算清算信息系统,注重与国际接轨,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式。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立足产业集聚地区,发挥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的优势,承揽外包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推进信息化。电子政务行动计划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开发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卫生、“三农”、社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提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建成若干强大的、影响广泛的、协同关联的互联网骨干网站群。扶持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鼓励公益性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优秀的信息产品,全面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注重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新技术发展对网络传媒的深远影响。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在集成电路(特别是中央处理器芯片)、系统软件、关键应用软件、自主可控关键装备等涉及自主发展能力的关键领域,瞄准国际创新前沿,加大投入,重点突破,逐步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在具有研发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的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射频识别等领域,优先启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加快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八: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将主要呈现出五大特征: 1. 以人为本的社交化ERP传统管理软件以业务为中心,侧重对于“财和物”的资源管理;基于“流程+信息记录”,涉及的数据具有结构化、可预测的特征。不过,这些结构化数据仅占企业数据总量的20%。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则占了80%。如果忽视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企业运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知识型经济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知识技能、创新求变、沟通交流等等活动,是知识型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员工效率和团队效率,是网络时代向企业2.0 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企业2.0强调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在业务操作和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企 =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组织的协同需求,增加信息分享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力。企业社交网络作为企业私密的社交平台,其信息流通实现了从“一点到多点”向“多点对多点”传播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瓶颈。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交互的竞争优势,使需要协作的员工更方便、有效的进行交流与分享,降低企业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专业知识工作者和远程同事。2. 更强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瞬息万变的市场使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取胜的关键是“协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迅速推出新的产品、实现柔性快速交货,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集成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的供应链系统,将为企业打造更加强大的协同能力;让企业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无边界的沟通与协作。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客户进行沟通,收集客户意见和售后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整合及其信息的分解与共享、利用社交网络和供应链相关方的互动沟通,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各环节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新的供应链协同趋势,依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XML、GIS与GPS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支付等,还有一些发展起来的协同运作技术,包括虚拟电子链(VEC)技术和多智能体技术,以及社交网络技术。3. 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RFID(无线射频)、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支付等技术广泛应用,使信息采集更为方便,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在企业ERP系统中,使集成化程度更高。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GPS等技术的使用,自动化的采集这些信息,使物料在各个环节更容易跟踪,实现对供应链整个环节物流的即时、动态监控;避免了过去人工扫描信息的种种弊端(效率低、易出错、即时性差等)。各种电子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ERP系统的融合,也使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其资金流。通过企业ERP系统集成电子支付方案,在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即时准确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在集成化程度提高的同时,通过商业智能(BI)软件进一步辅助商业决策,提高其智能化程度。商业智能包括绩效管理、计划、报告、查询、分析、在线分析处理、运营系统集成、预测分析等。其价值链可划分为:原始数据->数据集成->情报->透视->决策,其目的是要管理数据、理解 数据和基于数据决策。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BI市场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市场价值将高达81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 至1......余下全文>>

九: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目标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应用信息技术,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治理,服务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从跟踪、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跨越。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基本建成国际领先、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确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条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网络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显著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有几个?它们分别是?

信息化和企业的关系很多企业不明白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和企业的盈利目标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在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就好像讨论办公楼的时候,不是智慧型的办公楼就不是现代化的办公楼。企业也一样,只有信息化企业才能有资格被称为智慧型企业,也只有智慧型企业才能成为现代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一系列构思、考虑、计划有效串联起来,互相配合,达到最理想效果的营运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一种定义。这种信息技术包含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让企业在很短时间内把数据整理好;让企业主管和工作人员明白企业每一分钟的表现,使企业的决定有科学依据。信息化代表了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的改变过程,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的一个过程。现代化企业不允许在没有信息化的情况下做出建议,特别在效率与时间的要求上应该有很大的改进。企业的信息化还包含了企业家对企业目标期望值的改变。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他面对的市场是什么样的,他的产品需要如何改善才能去应和市场带来的信息,如果它的商业模式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他可能需要把这个模式改变。戴尔电脑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他门认为计算机应该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就非常快速地把计算机组合起来让他们得到,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能不出十年就成为计算机行业的老大。企业信息化的四化上阶段如果说你买了一台计算机,在公司里有一个网,这只是整个企业信息化一个非常初步的要求而已。我们认为从业务服务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是非常简单地拿到他独有的域名,利用电子信箱作为他通讯的开始,这是非常非常初步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过去一两年我们说B2B的时候,经常谈到的企业需要在网站上进行的电子交易。电子交易是大部分企业接触信息化的一个功能的第一步,但是这一部分也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才是我们真正进入应用服务把企业推向一个全面信息化、现代化的阶段,这里面包括了对管理程序和营运架构的改造。到最后,当我们达到智慧型企业的时候,就会发展管理与商务的程序已经全面信息化,这一点包括很多系统的全面改造,企业工作人员在利用市场信息化,这一点包括很多系统的全面改造,企业工作人员在利用市场信息和公司内部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作出决定,利用信息技术向市场推广他的产品,这是最终的一个目标。作为一个智慧型企业他要在这个领域上不断发展才会达到他企业盈利的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步骤企业参与和实施信息化的工作用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建立独有网站作为内部和对外的联系和沟通,并作为应用平台的界面。网站不但介绍自己企业的产品,不单单是为让人家好看,更重要的是作为接口让企业工作人员和客户透过这个接口进入到你这个站,跟你做业务上的交往,另外建立以电子信箱为基础的通讯系统,作为内部通讯和对外沟通的主要工具,让整个企业里面所有工作人员都通过邮箱进行沟通和文档的传输。第二个步骤是参与应用服务,建立简单销售和行政管理平台,包括文件管理系统。第三个步骤是全面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的途径第二个方法是使用单独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局部的电子化改造,这只是整个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现在有一个应用服务的概念,我们认为应用服务和开放式平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有利于使初期进入电子化的企业减少在系统开发时的投资和时间,跟着应用提供高提供的服务逐步把自己的企业电子化和信息化。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含义就是透过全面开放的应用服务体系对传统体系进行应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这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当......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