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关雎》的全文及意思
稜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关雎
⑵洲:河中沙洲。
⑶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
⑷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⑼悠:忧思貌。
⑽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⑾友:交好。
⑿芼(mào冒):选择,采摘。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x谢谢采纳
二:诗经全文及注释
为了完成任务
三:诗经·蒹葭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凄凄”。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
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
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
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
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
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余下全文>>
四:《诗经》中《有梅》一文的全文及解释
读这首诗歌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其实这只是一首大胆的爱情诗而已。未嫁的女子大胆向男子透漏:爱我,就要大胆追求,我的青春年华如满树的梅子一样,梅子到了成熟时节,你不懂得采摘,满数将落成七成,再还不采摘,满树就只剩下三成了,还不采摘,就都纷纷落到地下装到筐里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其中,“梅子”经常打成“妹子”,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偶合还是诗歌原来就有这个暗寓。"梅子"其实也就是"妹子"。愚鲁如我,千年前温情脉脉的含义,竟然借助现代冰冷的电脑解读出来了。
与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意思一样的是唐朝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对比较起来,《摽有梅》比《金缕衣》更加令人触目惊心。《摽有梅》用梅子来比喻青春的韶光,梅子落地有声,时光流逝让人想起哗啦啦的梅子落地声,而《金缕衣》用鲜花来比喻时光,鲜花枯萎悄无声息,随着一阵清风委顿落地。
也许古代的人们没有想到现代的人们会用钟表,但是现代钟表的滴答声却让我想起了古代那阵梅子落地声。
哗啦啦,韶光无情,如成熟的梅子纷纷落下!
诗经研读之《召南·摽有梅》讲义: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是很有名的一篇诗,以至于后代有“摽梅之叹”的典故。“摽梅之叹”说白了,也就是我的口头禅:“春天来了花要开,姑娘大了想嫁郎”。这篇诗的主题即是:姑娘大了想嫁郎。
关于这首诗的解释,毛传的意见被广泛认同,后来,闻一多又提供了一个说法,也很通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意见。毛传的意见,这篇诗是说大龄女青年看见树上的梅子纷纷掉落,触景生情,急于找婆家。当然,我用“看见”这词可能是歪曲了毛传。毛传的一贯作风是比附,它更倾向于头两句是“兴”,以梅在树上之成数喻女子的年华。闻一多则指出这篇诗是写在一次“大龄男女青年联欢会”上,某大龄女青年抛梅子择婿未果的焦虑心情。
闻一多和毛传一样给篇中女子贴上“大龄女青年”的标签,他们有着共同的文献根据。《周礼·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序说此诗,“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是当时的基本国策。古代社会,卫生医疗条件差,高死亡率制约了人口的发展。发展人口生产,是古代政治家的大事。这和今天的情形很不一样。今日中国,人口压力过大,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有法定婚龄的限制,不得生二胎。现代各国婚姻法的法定婚龄都是下线限制,是从保护妇女儿童的角度出发。《周礼·媒氏》的法定婚龄,我很怀疑是上限。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高,同时又有扩大人口再生产的需求压力,从情理的角度考虑,不应该男三十女二十是下限婚龄。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学校是允许研究生结婚的,下限婚龄是:男26,女24。我当时打趣说:这个也是以周礼为根据,大概男女双方年龄之和不得高于50岁,是人道主义的性爱观的底线原则。这个问题,周礼的注疏,没有什么见解,大约他们不觉得是个问题。但是我很怀疑。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引《礼记》男子“男子二十曰弱冠”(冠,成人之礼)、“女子十五许嫁而笈”,来证明当时的初始婚龄是男20,......余下全文>>
五:求《诗经》全文,要带注音和注释的
已上传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