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灭火和应急预案

一:社区发生火灾时的消防应急措施有哪些

1 组织机构

1.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1.2 应急救援力梗

1.3 应急保障设施设备

(1)应急物资器材:灭火器等各类救火器具和救火装备共10件。

(2)避难场所:社区办公室(可临时安置村民80人左右)。

2 应急措施

2.1 预警预防

2.1.1 对存在火灾隐患的住房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同时通过宣传栏或发放火场逃生手册等方式对居民进行自救知识教育,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地应付,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1.2 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村民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劝导居民文明祭祖,避免各类火灾的发生。

2.2 应急行动

当发生火灾后应急领导小组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火灾事故的火情报告、救援和居民撤离转移工作。

2.2.1 报警

火灾现场第一发现人应采取的措施:①视情拨打119电话报告火灾地点、起火原因、火情等;②将相关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③进行先期救火行动、组织号召人员疏散。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采取的措施:①报告街道办事处;②利用广播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将火灾事故信息告知居民和辖区内相关单位;③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2.2 救援

①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发放相关消防救生设施、装备,先关人员负责组织小区内应急力量并发动居民进行先期救火、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工作,责组织将伤员送医疗机构救治或拨打120电话求救。

②组织维护现场秩序,做好119、120等急救车辆的引导工作。

③保持与各有关单位和上级、周边村各应急救援队伍的联系,掌握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火灾事故有关情况。

3 后期处置

在火灾事故处置接近尾声时,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和居民家中、做好各项善后处置工作,减轻和消除事件的后果影响,确保生产生活秩序的及时恢复。

具体分工:了解听取一线群众情况反映;收集汇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信息并上报街道办事处;进行调解和安抚,协助进行善后赔偿;做好发动和接受社会捐助工作。

4 保障措施

4.1 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定期对灭火设备如灭火器等进行检查,确保灭火器材的更新、维护。

4.2 培训与演练

社区应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进行防火灭火及其他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和老师对小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居民进行授课培训。根据我小区特点,在秋末冬初定时组织社区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消防灭火模拟演练。

二:社区组织如何处置各种常见的突发事件

基层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和第一现场,加强基层应急处置和管理能力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组织基础,在应急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近年来在应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等重大考验中,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基层党组织积极应对、妥善处置,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关键时刻的动员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些年以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经常发生,各类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并且多数发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我区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群众应急意识淡薄,基层防范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把应急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范围,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力量。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一)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于 2009年11月27日经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类型众多,每类突发事件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整体来看,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扩散性、社会性和周期性等七个共同特征。

在我国,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和可控性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分为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社会安全事件是不分级的,这是因为社会安全事件不同于其他三类突发事件,其演进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其影响破坏力也难以用简单的指标量化。

(二)应急管理。简而言之,应急管理就是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活动,具体来说,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它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应急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还将不断强化。

我国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在应急管理具体工作中,一般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信息公开、引导舆论等七大原则。

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应急管理的任务涵盖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阶段,分别是事前的预防......余下全文>>

三:社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解决办法?

隐患:火灾

办法:

1、加强防火宣传偿育,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确定重大火灾影响因素,并制定措施进行预防;成立义务灭火小组和紧急预案,火灾发生时,及时进行扑救和人员疏导,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2、制定消防安全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保安从业单位制定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中包括什么 5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类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危险品事故等。紧急情况往往会造成职工、客户和公众伤亡,或中断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物质或环境损失、威胁企业的财力,损坏企业公共形象等。为降低紧急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制定应急预案一般分可以为四大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现状与能力分析、制定预案和预案实施,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讨论。组建编制队伍 应急响应和管理不是个别部门和人员能够完成的,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企 业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并且预案的编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该组建编制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和学习交流。编制队伍的组建取决于企业的作业、风险和资源的具体情况。 预案编制小组组长最好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这样可以增强预案的权威性,促进工作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由少数的一两个人执笔,绝大部门工作可能由少数人完成,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应急响应部门的意见,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工人,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护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公共信息人员,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小组组成经高层领导同意后形成书面文件,并且明确分工。接下来就可以确定编制工作的时间进度和费用。现状与能力分析一、企业现状分析 1.法律法规和现有预案分析 分析国家、省和地方法律、法规与规章,如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地震安全规程、交通法规、地区区划法规、应急管理规定等。需要调研的现有预案包括政府与企业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安全卫生预案、环境保护预案、保安程序、保险预案、财务与采购程序、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2.关键产品、服务和作业分析 评估紧急情况对企业的影响,确定哪些系统必须备份,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尤其是只有单一来源时;生命线服务,如电力、水、下水道、汽油、电话和交通;设施运行所需要的关键作业、操作人员和设备等。 3.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紧急情况所需要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包括:人员(消防、危险品响应队伍、应急医疗服务、保安、应急管理小组、疏散队伍、公共信息),设备(消防设备、控制设备、通讯设备、急救供应、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警告系统、应急电力设备、污染消除设备),设施(应急行动中心、临时医疗区域、避难区域、急救站、消毒设施),能力(培训、疏散预案、员工支持系统),备份系统(职工薪水花名册、通讯、产品、客户服务、运输与接收、信息支持系统、应急电力、恢复支持)。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应与某些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如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消防部门、危险物质响应机构、应急医疗服务机构、医院、公安部门、社区服务组织、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合同方、应急设备供应单位、保险机构等。二、脆弱性分析 分析各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的潜在影响。利用脆弱性分析表,通过数值系统详细说明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评估事故的影响和所需要的资源。分值越低越好,具体方法见下表。脆弱性分析表 1.潜在紧急情况分析 脆弱性分析表的第一列是本单位面临的所有可的紧急情况,包括由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所辨识出来的紧急情况。同时应考虑:单位内部和社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历史情况——在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本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恐怖活动、公共设施失灵等。地理因素——......余下全文>>

五:应急抢险原则是什么?

应急抢险原则是什么?

应急管理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政府的应急职能部门,必要时需要多部门联动并协调合作。因此,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相匹配的应急体系。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同时,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准备。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及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向社会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六:完整的应急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根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应急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系统及法律法规体系四个部分。

这个百海上搜不到,是从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上找到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