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教育中德育内容有哪些?
一.德育与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身体健康教育,它既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人类体育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教育,学校体育与德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伟大的体育家顾拜旦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从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将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思想中”,指出“奥林匹克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同时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这种体育精神,强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促使青少年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这种体育教育理念与德育的完美结合,揭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健康的教育,也是一种品德教育。奥林匹克所蕴涵的积极进取、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体育精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品质,在学校体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学校体育中德育的实施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不断挖掘学科教育中内在的德育因素,以《两纲》教育为抓手,不断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安全,具有民族体育思想、团队精神、个体责任和积极互助、诚实守信、合理取胜的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养。
1.实施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判断正在形成过程中,体育学习环境的影响、个体情绪的波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都会左右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合理取胜,什么是遵守公德,怎样不伤害他人,怎样不影响他人,怎样乐于助人,并在学习和校园体育生活中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制约自己的不良行为。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尤其是表扬、赞赏和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克服不良行为,形成一种正面的教育。
(2)针对性教育原则
针对性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德育工作既要保证个人道德品德适应社会公德的需要,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如在维护体操房清洁卫生教育中,保持体操垫的整洁和卫生是每位学生都要遵守的公德。针对个别同学穿鞋踩脏垫子的行为进行针对性教育,有利于教育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关注体育运动过程中场地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并形成一种氛围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提高个体的道德素养。
(3)实践性教育原则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反对教给学生现成的道德知识,主张通过师生问答、争辩,启发学生自己从问答中得出结论。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自然后果”原则,强调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后果中自动对行为加以调节,反对教育的外力干涉。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从学校的社会化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反对设置道德课程进行直接道德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发现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习惯于一套已知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
其实,在我们体育运动中,学生不可能不犯这样、那样错误,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行为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刻感知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危害性,学生的体验也越深刻,以后也就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自己的一次恶意......余下全文>>
二: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的德育内容主要有哪些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奏效。
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内化性原则。体育教师在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善于了解和启迪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去追求和探索,促使他们将奇偶碍于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
3、整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4、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5、系统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计划,讲德育教育的渗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课与课之间要注意紧密联系,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牢固、深刻。
二、实施渗透的途径
(一)结合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
1、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发展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中国体育的近现代史同我国近现代史一样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从旧中古乖哦的体育屈人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中国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用中国健儿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
(二)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
1、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2、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余下全文>>
三:体育与德育的作文(400字)
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影响极广的职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对外作为我们国家的优秀代表,对内作为社会大课堂的“教员”,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与1981年颁布了《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和《裁判员守则》,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加强体育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力争胜利。精湛的球技固然使人陶醉,良好的道德作风同样令人神往。最近,《体育报》报道了1988年5月在联邦德国发生的一件稀罕事,此事被足球界传为佳话:在一次全国联赛中,不来梅队的弗兰克·奥登维茨在本方禁区内手触球出界,裁判员没有发现,因而判科隆队发脚球,科隆队当时提出异议。裁判员问奥登维茨是否手球违例了,他痛快的承认的确犯规了,结果科隆队靠罚这个点球赢了这场比赛。奥登维茨的一些队友抱怨他“太傻”,但是,他的诚实态度却受到了广大运动员和球迷的赞赏。国际足联把1988年的“最高风格奖”,授予奥登维茨,他把这笔高达3.3万美元的奖金做为一份圣诞礼物献给了残疾人和孤儿。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运动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的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的公共生活准则,即社会公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五讲四美是我国人民普遍遵守的社会公德,运动员,教练员都应当做到五讲四美。因为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不仅是某一个运动队的代表,而且是优秀的中国公民的代表,外国人正是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体察中国人的 精神风貌和品格,从而了解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运动员,教练员的个人品德如何,在某种情况下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我国的一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被国际体育界的朋友赞为“最可爱的中国人”,在最激烈的竞争中,他们表现了“大国风度”,“大将风度”为祖国赢得了声誉。今天,在我国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重视对体育队伍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时意义。但是,我们还无法杜绝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四:如何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唐朝在《师说》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都说明“教书”与“育人”是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教人,教育后一代。”
德育、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又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同步提高,所以把德育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是两全其美,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绝非一蹴而就,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失的使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其中。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本人根据在教学中的个人体会认为:
一 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因为教师思想水平的高低,行为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教师只有知识渊博,谈吐文雅,工作热情。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教风端正,行为高尚,严于律己,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 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体育课本身是对身体活动的实践,实践又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如果没有活动,仅是闭门皓首穷经,谈禅说道,那么德育工作收效将很小。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脱离体育活动,凌驾于体育活动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例如游戏比赛的时候,利用游戏比赛这些项目的教学,教师强调其规则并做到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教师可在讲授技术和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全局观念,集体力量,互相配合等,对极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也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并学会鼓励同伴谅解比赛中对手的犯规动作,教育学生不要过分计较,要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好作风。同时让学生既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还要正确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良好品德。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观念,通过比赛教育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且又为集体争荣誉的良好心态。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体育教学正从“育体(或育身)”转向育人,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而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各种复杂难度大的体育项目时,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余下全文>>
五:体育课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一、以身作则,用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惯,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也比较大。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承受很大的运动生理负荷,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要求又各有差异。而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心理
六:如何把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中
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多种多样,这反映了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面貌。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抓住时机诚恳耐心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转变学生的思想,这样既保证了教书的质量,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七: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当代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认清德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因为其心理水平的半成熟和半幼稚性,往往处于矛盾状态,表现为他们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的幼稚,使得他们的思维虽然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基于以上对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理解,学生在体育课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往往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可利用体育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育课达到既可体育,又可育心的目的,把德育贯穿于全过程。当然,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德育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 三、体育课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1.明确目的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先要阐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然后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适时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要积极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去闪光,并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感染熏陶法。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呈现各种姿态,其思想活动亦如此,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很微小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让好的思想行为得以感染熏陶其他学生,从而使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4.活动教育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应该先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就会感到酸痛,所以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坚持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清楚明白地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5.竞争引入法。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余下全文>>
八: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德育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德育教育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渗透进去。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项目众多,各有各的特点,其蕴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性和共性,及时生动地进行教育,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的产生往往又伴随着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如何把握这一特定时机,灵活的进行德育因素的灌输,往往比较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好。
4、结合体育教学中组织的游戏、比赛进行教育
游戏和比赛,容易使学生积极参与,情绪也会达到高-潮,学生的思想品质会毫不排外掩饰地真实地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