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为什么被删除,被封杀
这个调查主要存在以下质疑点: 1、雾霾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肯定有害,至少会降低人类的生活品质。但危害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柴静充分利用自己的煽情才干,把雾霾和得癌症联系起来,特别是利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得的良性肿瘤来说事,这对不懂科学的多数人起了至关重要的煽情作用(科学调查中国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数不足3%)。另外她利用自己都看不懂的图表来说事,但图表被质疑是被串改过的,和图表显示的和她的解说完全不一致。这些硬伤完全证明了她的调查没有科学价值。 2、对这个调查她介绍是自费100万的自媒体作品。但这让许多人怀疑。主要是目前中国缺少这样的新闻自由,没有国家或组织的支持个人是很难完成涉及面如此广泛的调查的。即使自己做了调查,也很难获得发表和推荐。而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居然事后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长的感谢和各大网络的首页置顶推介,这更让人怀疑其背后有操盘手。所以许多人猜测这是某组织假借柴静之口表达自己难以启齿的意思罢了。---这样的质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3、随着质疑的深入,《穹顶之下》很快被在网上全面封杀。这个事实无形中证明了第二点质疑是有道理的。能让你瞬间消失,也才能让你瞬间火起来。别无其他。 4、如...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为什么被删除,被封杀
提问不是很精准哦
二:急需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百度云资源!
我有 游泳的鸟07
三:柴静雾霾调查 穹顶之下为什么下架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记者李靖云告诉笔者:
这是个政策问题,我最担心就是政治化,那是立场问题。既然在中国就得面对中国的环境治理。我不关心纪录片是否有利于建立民主自由或者有利于党国改善治理。中国目前社会抗议增长最快的就是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科学会的数据,从1996年开始年增长29%。所以那句“唤醒民众”实际多余。第一,准确的数据。柴静的纪录片最大的意义估计是介绍了马军老师长期的环境第三方监控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第二,能源政策和格局明晰化,中国的能源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靠煤,公众必须要了解这一基本事实,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对燃煤做环境处理。第三,减少污染源所必需的代价,这点必须讲清楚。限制大城市人口,发展中小城镇必然增加碳排放和污染。反对垃圾集中处理,反对核电,反PX实际在鼓励污染。数据指示基本状态,确定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要总是反问过去,历史也不是阶段性和重复性的,而是现实性的。其实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能源环境报道比如南方能源观察和财经无所不能,就知道柴静基本才入行。
南京大学周雷博士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认为应当怎样研究污染问题:
柴静是很良善的记者,但是她用调查数据、归因和解析来重新阐述常识,并将其系统化,造成一种相信和感同身受效果。所以她的调查和崔永元自费调查,因为受制于知识观和认知模式,都无法进行真正认知意义的突破和突围。虽然,崔永元更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提到煤的污染,她说到洗煤,却没有深究洗煤水的可能后果;提到能耗和油耗,她分析行业内幕和总量,却没有分析这些能耗的生成细节,哪些人主导了哪些消费并实现了何种污染扩散?中国的污染与世界经济的关联?中国现有污染机制的原因,它是学来的?还是内生的?在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之前,她在海外的调查几乎全是盲人摸象式数据。她提到伦敦的几百万污染行业工人转型,伦敦现有的环保模式,但却没有意识到整个西方,甚至整个人类都在外包和异化自己的认知。当那些污染行业从自身国家逐步淘汰,大气开始朗清,似乎就觉得问题解决了。柴静采访了一些老北京,说到儿时的记忆,似乎存在一个曾经有效和环保的北京style。这种逻辑和认知模式错得非常离谱。研究污染,从来应该多线并进,但不是用小分队调查的方式,而是能寻找到症候的发生机制。
四:论述 柴静雾霾调查 穹顶之下
雾霾之上,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 2013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2013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是2014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气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那个环保局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短短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现实。 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显示: 天津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 沈阳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 成都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25天, 兰州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12天, 石家庄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 有的时候早上醒来我会看到女儿站在阳台前面用手拍着玻璃,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当中我做的所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雾霾是什么呢?我有时候会把灯关掉,我想看一看,我知道PM2.5就存在这当中,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所以它们才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大量的样本显示,有很多人比你更高,超标20倍。所有这些致癌物都附着在刚才看到的那个黑色的采样膜的表面,一种叫做黑炭的物质上,它非常小,只有0.2微米,但是它是一个锁链的结构,所以如果它打开的话,两克黑炭能有多大?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在中国这样的黑炭有多少呢?这是2009年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做的一个测算,那个紫得发白发亮的地方是中国,(黑炭)它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的上空飘荡。 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父母,这些小孩大多才两个多月大,还没有出过门,但是已经得了肺炎,他们在接受雾化治疗。在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有二十七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Edward Lagrence Avol(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预防医学教授):如果让他们暴露在污染中的第一天,他们受到一部分功能损伤,他们暴露的第二天,他们的损伤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了“适应性”,而是他们已经失去了这部分功能,损害已经发生。 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霾的存在?我就去找了我们国家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给了我这条曲线,这是2004年。 11年前......余下全文>>
五:各位大神,怎么看待“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有好有坏,回答简洁干脆
六: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最后一段对白
我们家楼下有个餐馆是做肉饼的,然后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个家里头和身上都是油烟的问题,以前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世界上中餐馆不都这样吗?但后来我知道,在北京餐饮带来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6%,而北京的餐饮业占到全国的12%,这么大量的一个餐馆。以前我觉得没有办法,后来等我到伦敦之后,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那没有味,为什么?这个老板就把我带进了他们的阁楼,然后看到了一个东西:油烟净化器,伦敦政府要求他们强制安装,而且有人定期来检查。
我觉得这个是不是高科技啊?后来我回北京一问说不光北京有,而且北京是要求餐馆装的,我就打了12369举报的电话,然后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家小区里面运来了这么个东西:
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我拍的时候,这个餐馆老板就过来了,说谢谢您这个监督,欢迎您以后多吃我们肉饼。这一年我们的工作餐吃的全是肉饼。
虽然他承诺100%会来,真的会来吗?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视为一个检验,我们可以记住这几个数字,12369,如果你不打,它就永远只是一个数字。
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是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在守护你普卫欣 出行必备 T33猫。
七:柴静雾霾调查 穹顶之下有哪些地方
这年头真的不容易,回答频率高可能隐藏所有类似回答。我还是私信你吧。
八:柴静雾霾调查 穹顶之下中所说的app软件名称
污染地图,在整个调查报告中,柴静,深入浅出的讲述雾霾对于一个尚未成形的胎儿、一个母亲甚至于一个家庭的影响。看着屏幕上柴静时喜时优的表情,把一个看似细微实则影响甚深的问题娓娓道来,忽然觉得难过。雾霾,影响的不单单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更大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在整个调查中柴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推己及人。给公众以警示,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千疮百孔,雾霾的伤害不单单只停留在我们的课本和意识里,它已经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更让给我们以启示,雾霾问题十分严峻我们要身体力行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实际解决雾霾问题。
为了身体健康加强锻炼,做好防护,出行京*东美国进口普 卫欣!
九: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为什么看不到
经费来源
一年中,她现场调研,查阅文献、拜访专家,拍摄而成纪录片《穹顶之下》,前后花费一百万人民币,钱全部来自两年前《看见》的版税。
社会影响
网友点赞
在环境污染这个全民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不少网友认为,成为妈妈后,柴静的力量似乎更强了,也证明了柴静这次的“复出”非常成功。同时,片中“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等“名言”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部长赞赏
2015年3月1日,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已经完整看过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从中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身体健康的热切期盼,这对于唤起全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环境自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座谈会上,陈吉宁对引起关注的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表示赞赏,称其行为值得敬佩。同时还表示,柴静没给我压力。
陈吉宁认为,这也反应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媒体及公众之间如何互动,应通过媒体,积极传播环境信息,赢得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自觉参与。
媒体点评
柴静的前同事崔永元却表示了悲观的看法。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表示:
“《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他认为,雾霾问题最主要是解决难。
调查记者不是影视明星,她不是在别人掌声鲜花下生活着,她的荣誉感来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柴静对报道角色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女儿)遭遇,但整个片子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
崔永元:“(穹顶之下)非常好,是一个好的科普教材。它的数据、推论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觉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崔永元还说,“我的片子没有她拍得那么好,她的呈现方式特别容易让人接受,而我们采用的可能是更传统些的形式。我看这片子的时候也觉得挺震撼的,第一遍看时甚至都忽略了她的内容,只看她的表现样式,对一个做电视的专业工作者来说确实感觉很震撼。”
崔永元还说“我认为柴静该说的都说了。就像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样,一个CT检查准确地诊断出了病症,而治疗要靠其他科室—做新闻的就好像做检查一样,只负责探求真相,是不应该开处方的。至于说该淘汰什么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做纪录片的不应该去涉及这些。”
负面评价
就在《穹顶之下》热播之时,也有部分声音表示:柴静以自己孩子的病情作为开场来切入这个话题,是否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