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政的基本含义
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民政部门是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常设国家行政机构。民政工作具有中国特色,它是泛指中国历代国家或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以当代来说,都是极为广泛的,仅只当代民政来说,它涉及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中国民政的由来:中国民政的由来和发展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许多民政业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西周时期就有领土疆域划分、基层行政组织设置、调解民事纠纷、救灾救济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古称民事。但民政一词的出现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则是在唐宋时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民政一词逐步在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很明显,这种意义上的民政是广泛意义上的民政,是泛指各种有关民众事务的行政管理工作。时人之所以把这些工作总括起来称之为民政,大约是受了民本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主张当政者应考虑民众的愿望,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谓为民行政。这就是中国民政的由来和最初的涵义。民政概念由泛指各种民众事务的行政管理到特定的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大约始于南宋。南宋徐天麟编纂《两汉会要》把国家管理活动分为15大类,民政作为其中的一大类,与其他门类相并列,初步确立了民政概念的特定涵义,并为后人所认同。民政门类包括:户口、民伍、风俗、乡役、泛役、复除、荒政、置三老、乡亭长、尊高老、恤鳏寡孤独、治豪猾、劝农桑、赐民爵、崇孝行、戒奢侈、禁厚葬等数十项事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的内容也常有变化。但变中有恒,-些基本的事务始终未曾间断,历代相承,延续至今。不过,尽管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了特定涵义的民政,但民政概念所包含的事项仍然十分广泛,直到本世纪初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民政机构,也就无法形成独立的民政工作体系。 中国民政机构及演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颁布改革中央官制的诏谕称:设官职,莫不因时制宜。巡警为民政一端,着改为民政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民政部专管民政事务。民政部为集全国公安、内务、民政于一身的最高首脑机关。清末民政部主管的事务主要有:地方行政、地方自治、行政区划、警务治安、户口管理、风尚习俗、灾荒政务、移民事务、土地管理、官办土木工程、医药卫生、宗教寺庙、丧葬事务及编审图志、管理文物等。民政部的设立是行政管理专业化的产物,标志着独立的民政管理体系开始形成。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新的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更加专业化。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政府均设内务部主管全国内务行政,基本业务同于清末民政部,新增了地方选举和地方官吏任免等少量业务。与内政部对应的地方机构,省为民政厅,市为民政局(处),县设民政科,负责地方民政事务。在这个时期的政府职能机构中,一般把民(政)、财(政)、建(设)、教(育)作为必设机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管民政事务的机构为内务部,地方一般是省设民政厅,市、县设民政局。建国初期到1955年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内务部主管的业务主要是:地方政权建设、行政区划、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士地管理、户籍国籍管理、民工动员、婚姻登记管理、社团登记管理、移民安置、游民改造、妓女改造、禁烟禁毒、老区建设等。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以后,内务部主管的业务有较大......余下全文>>
二:如何理解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20分
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并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六个方面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最多的是人民,分量最重的是民生:“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二、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四个加快”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分为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等四个组成部分。
报告从体制机制上进行部署,对社会管理进行全面安排,明确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等五个方面建设。提出要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志愿者中介组织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条件。要更加注重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更加注重安全和平安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报告中第一次把“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说明了我们党将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法治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三、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骨干作用的要求,具体就是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余下全文>>
三:民政管理是什么意思
民政,是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一般包括婚姻登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拥政爱民、区划地名、老龄工作、低保、福利、慈善、殡葬、救助等。机构设置:国家级设民政部,省(自治区)级设民政厅,市县级设民政局,乡镇设社会事务办公室。
现在有的大学有民政管理专业,主要会有一下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管理学原理、社会学概论、民政概论、民政法规、民政软件、法学概论、社会调查、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法、社会心理学、秘书学、公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电子政务、课程实习、民政工作岗位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以上答案由家律网整理提供
四:街道民政科有什么作用?
退役的士兵补助、安置,募集款项、登记各社区的贫困户资料等等
五: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麻烦告诉我
摘要: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民政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以下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政府职能正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历史性的发展趋势面前,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党和政府为新世纪发展战略所勾画的发展蓝图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所承担的责任日益重大.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政工作增加了许多全新的业务,诸如社区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老龄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工作等等.即使是一些传统的民政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被赋予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内容,也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工作程序、全新的工作方式去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可以说,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六:“民政”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老龄工作等。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七:民政工作的目录
第一篇 民政工作导论1 民政工作概述1.1 什么是民政工作1.2 民政工作的定位1.3 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2.1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联系2.2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区别2.3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相互借鉴3 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3.1 新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挑战3.2 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第二篇 社会福利体系4 社会福利事业4.1 老年人福利事业4.2 儿童福利事业4.3 残疾人福利事业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5.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和对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解读5.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办理程序5.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5 消除城乡壁垒,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6 救助管理6.1 救助管理的意义、功能和原则6.2 救助管理的对象6.3 救助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标准6.4 救助管理的程序6.5 救助管理的工作体制6.6 救助管理的经费来源6.7 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7 福利彩票的销售与管理7.1 中国福利彩票发行和销售的原则7.2 中国福利彩票的发行和销售管理7.3 中国福利彩票的资金管理第三篇 灾害救助体系8 灾害与灾害评估8.1 灾害及其分类8.2 灾害评估8.3 灾害与社会发展9 灾害救助9.1 灾害救助概述9.2 中国灾害救助体系概述9.3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9.4 灾害救助管理第四篇 优抚安置体系10 优抚10.1 优抚工作概述10.2 烈士褒扬10.3 抚恤10.4 拥军优属10.5 优抚事业单位指导11 安置11.1 安置工作概述11.2 退役士兵的安置11.3 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第五篇 公共事务管理体系12 婚姻登记12.1 婚姻与婚姻家庭制度12.2 婚姻立法与婚姻登记制度12.3 结婚登记12.4 离婚登记12.5 撤销婚姻登记12.6 补领婚姻登记证13 殡葬管理13.1 殡葬管理概述13.2 殡葬事业单位管理13.3 殡仪馆管理13.4 公墓管理14 地名管理14.1 地名管理概述14.2 地名的命名与更名14.3 地名的标准化管理14.4 地名的现代化管理14.5 地名的信息化建设第六篇 社会组织管理体系15 民间组织管理15.1 民间组织管理概述15.2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15.3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15.4 基金会登记管理16 基层政权组织建设16.1 街道办事处组织建设16.2 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16.3 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17 社区建设17.1 社区建设概述17.2 社区建设实务18 行政区划管理18.1 行政区划管理概述18.2 行政区划的变更参考文献
八:中国民政标志是什么含义?
民政标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这一思想,中国民政标志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是:总体轮廓为圆形,正面由双手、人像(“民政”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M和代表太阳的圆点)、太阳和光线组成。双手象征民政部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既象征太阳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总的意思是,民政部门时刻为人民奉献,代表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送温暖。
麻烦采纳,谢谢!
九:如何把握“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融汇贯通,既有理论创新意义,又有实践指导作用。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推动民政事业发展。要善于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民政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贯穿于政策创制、资源配置、督促落实、能力提升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相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和持续动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形成鼓励探索、宽容试错、全员竞相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紧密联系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积极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把群众的需求、制度的缺陷、工作的短板、舆论的批评当作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要求,列为调研课题,安排政策项目,制定工作举措,在发现问题中明确具体工作方向,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民政事业发展。要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加强民政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维护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发生冲击社会心理和道德底线的事件。要加强科学统筹。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上的科学运用,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意识,既做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和发展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又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和相关社会治理工作来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区域统筹,鼓励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在民政改革发展上各展其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推进城乡统筹,统筹制定城乡基本民生保障政策,统筹部署城乡社会治理创新,统筹完善城乡民政工作机制。要强化民政内外统筹,坚持近期筹划与长远谋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际借鉴相结合,不断增强民政发展动力,不断壮大民政资源,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民政是什么
民政,是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一般包括婚姻登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拥政爱民、区划地名、老龄工作、低保、福利、慈善、殡葬、救助等。机构设置:国家级设民政部,省(自治区)级设民政厅,市县级设民政局,乡镇设社会事务办公室。
中文名
民政
拼音
mín zhèng
词性
名词
性质
是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
内容
婚姻登记,救灾救济等
基本信息
听语音
【解释】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等。
【基本解释】[civil administration]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婚姻登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拥政爱民、区划地名、老龄工作、低保、福利、慈善、殡葬、救助等社会事务。
引证解释
听语音
1、犹政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汉和帝时,右扶风鲁恭……徵博士侍中,车驾每出,恭常陪乘,上顾问民政,无所隐讳。” 宋 梅尧臣 《送杨浩秘丞入蜀》诗:“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宋史·真宗纪三》:“戊辰,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2、民主政体。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亚里斯多德之政治学说》:“然彼非真行民政耳,苟真行民政则进矣。” 柳亚子 《题》诗:“但使江东王气在,共和民政自千秋。”
3、今指包括选举、行政区划、地政、户政、国籍、民工动员、婚姻登记、社团登记、优抚、救济等项的国内行政事务。
基本含义
听语音
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民政部门是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常设国家行政机构。民政工作具有中国特色,它是泛指中国历代国家或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以当代来说,都是极为广泛的,仅只当代民政来说,它涉及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民政的由来:中国民政的由来和发展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许多民政业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西周时期就有领土疆域划分、基层行政组织设置、调解民事纠纷、救灾救济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古称"民事"。但"民政"一词的出现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则是在唐宋时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民政"一词逐步在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很明显,这种意义上的民政是广泛意义上的民政,是泛指各种有关民众事务的行政管理工作。时人之所以把这些工作总括起来称之为"民政",大约是受了"民本"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主张当政者应考虑民众的愿望,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谓"为民行政"。这就是中国民政的由来和最初的涵义。...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