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文请示格式

一:上行文的意见与请示、报告的区别是什么?

请示是单纯的上行文文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需要得到上级机关的回复。

意见既可以为上行文,也可以为下行文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区别在于:一是请示是请求上级解决问题,意见是向上级反映问题;二是请示需要上级行文批复,意见不需要回复,如上级机关认可,可以用转发意见的形式行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二:联合行文请示格式

关于联合行文,本标准规定“文件”两字居于发文机关名称

右侧上下居中。本标准还特别提出“文件首页必须显示正文”这

一明确要求。如果联合行文的机关过多(我们曾发现过有14家联

合行文),就可能出现把正文挤出首页的情况,而公文如果首页没有正文,使人一看首页还不知道文件内容是什么,是极不严肃甚至可以说是很滑稽的事。因此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发文机关过多只能挤发文机关,不能挤正文,可将发文机关字号缩小,行距缩小,直至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为止(还要考虑留出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标题以及最少一行正文的位置)。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l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签发人标识仅是在上报的公文中才出现。在上报的公文中标识签发人姓名,主要目的是为上级单位的领导人了解下级单位谁对上报事项负责。因此上报的公文需要标注签发人。本标准规定应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也就是要和发文字号同处在第3行,不过此时发文字号便不要居中了,要居左空1字,签发人则右空1字,这样排列起来对称、美观。还要注意“签发人(会签人)”

三字用仿宋体,签发人(会签人)姓名用楷体。这样规定是使签发人(会签人)的姓名突出、醒目。

如果有多个签发人,或者有的文件按规定还需要标注会签人,这时的标识方法是,发文字号应始终放在红色反线之上的最后一行,文件主办单位的签发人要始终放在最上面的位置;其他签发人或会签人在主办单位签发人之下按发文机关标识的顺序排列,最后的签发人或会签人要与发文字号同处一行平行排列;如果3行位置放不下,将红色反线下移,但排列顺序和原则不变,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和签发人.姓名居右空l字的要求不变。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

空7字;主力、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两个单位联合行文,本标准规定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单位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其余要求均同一个印章。

三个单位联合行文,会出现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印章无法压在成文日期上,也就会出现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印章是空白印章。现在印刷公文大量采用现代印刷设备,其套印印章的方法就是将一个印在纸上的空白印章作为印模直接制版。因此,如果公文出现空白印章,就等于把单位印模送给了所有收文对象,极易给伪造印章提供可乘之机。为了防止出现空白印章,本标准做了这样的规定:所有的行文单位都要署单位名称,将印章加盖在单位名称上,这样便不会出现空白的印章。印章每排最多排3个,这样要求是防止印章边缘超出版心。在具体排布印章时应使主办机关的印章在前,协办机关的印章按照发文机关标识的顺序依次排布。当最后一排剩下一个印章或两个印章时,应居中排布。成文时间标识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空l行位置,右空2个字。同样应保证印章间既不相切也不相交,每排印章中心线对齐。

本标准对两个或......余下全文>>

三:请示上级的报告怎么写? 20分

一、请示的涵义和用途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常用的上行文。

具体而言,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属超出本机关的工作职权范围须经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

2.对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决定等不甚了解或有不同理解,需请上级机关解释或重新审定的;

3.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处理却又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待上级机关批示的;

4.遇到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很难克服或无力克服的困难,需请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

5.属涉及全局性或普遍性的而本机关无法独立解决的工作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机关以求得到上级机关的协调和帮助。

二、请示的特点

1.事前行文性。请示一定要在工作开始前行文,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不可“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

2.请求批复性。请示行文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要求上级机关对请示的事项作出明确的批复。

3.一文一事性。即一份请示只能请求指示、批准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

三、请示的类型

1.请求指示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对政策、方针,在认识上不明确、不理解,或对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

2.请求批准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限于自己的职权,无权自己办理或决定的事项。

3.请求支持、帮助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遇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很难克服或无法克服的困难。

四、请示的结构和写法

(一)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中的事由要明确,语言要简明。由于“请示”本身就含有请求、申请的意思,所以标题中应尽量不再出现“申请”、“请求”一类词语。

(二)正文

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的缘由、事项和请示惯用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原由。即请示的理由或根据。这部分内容既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说明充分,又要条理清楚、开门见山。原由是写作请示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请示事项能否成立,关系到上级机关的审批态度。如果原由比较复杂,还必须写明必要的事实和数据,不能为追求简要而作简单化处理,而要让领导知晓批准或不批准这个请示,将分别出现什么局面。

2.事项。即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或指示或批准或支持和帮助的具体内容。事项要具体,所提的要求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内容比较复杂,则分条列项写。用语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语气要得体。

3.结语。请示用结语表达要求,通常使用“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批准”、“请批准”、“请审批”、“请指示”等惯用语。这是请示结尾必不可少的惯用语。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须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后及事中皆可行文。

(2)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支持和帮助,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3)主送机关数量可以不同。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在遇到灾情、疫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多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时,报告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4)写法不同。报告的内容较杂,容量可大可小,侧重于概括陈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多样,表述灵活,体现报告性。请示则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侧重于讲明原因,陈述理由,表述事项、要求体现请求性,篇幅较小。

(5)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束语一般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者省略结束惯用语。请示的不能省略结束惯用语,一定要写“以上请示,请批复”一类惯用语。

(6)受文机关处理方......余下全文>>

四:请示一定是上行文吗?

上下级关系主要应从(行政)级别上划分。所谓隶属关系,主要有行政隶属和业务隶属两种。因此,上文中提及的问题可作为如下回答:1、请示是上行文,而不是上下文;2、政府之间分级管理;3、中小学校作为当地教育局的二级单位,其隶属关系方面,当地教育局既是他的行政主管部门,也是他的业务主管部门;县财政局在业务指导方面隶属于市财政局,而县政府主要负责对他的行政(包括人事)管理。

五:红头文件上行文下行文格式区别? 10分

按照今年发布的国家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伐用纸和页面布局等格式上,上行文和下行文已经统一了,不再有任何区别。格式上惟一的区别就是上行文要标注“签发人”及姓名。具体更多内容,你可以搜索《党政机关公文标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通报报告请示是下行文,批复函通知是上行文对吗

不可以。 机关之间的关系,有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业务指导关系等几种,公文的行文关系必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见新《办法》)和(《条例》第十条规定),这就是公文的基本原则,任何行文都不可超越这个原则。 (一)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所属内部机构及下级机关的行文。 在下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七点: 1、要选准下行文种,如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 2、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以扩大所属各级; 3、公告、通告及凡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应当根据需要,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 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一个行政机关的党组,只对本机关内部行使党的领导; 7、在政府部门党组撤消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当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二)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在内)的行文。在上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以下四点: 1、要选准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和意见,议案在某种意义上应视为上行文种; 2、一般不能越级; 3、党政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不可一并主送; 补充: 上下级相互答复询问时:下级答复上级的询问应用“报告”;上级答复下级的询问应用“函”。

七:上行文怎么写?

应用写作中按照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其行文方向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

1.逐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行文,世上行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除特殊情

况外,下级机关一般均应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以保持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多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存必要时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和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行文方

式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遇有重大问题时才可使用。

3.越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而向更高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

方式只能在下列特殊情况下采用:

(1)由于发生特殊紧急情况,如严重自然灾害等,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的

问题;

(2)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请示多次,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3)隶属下级机关与上级机关之间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4)上级机关交办的,并指定越级上报的事项;

(5)对上一级机关进行检举、揭发的问题;

(6)询问与请示极个别的、必要的具体问题等。

平行文。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二)下行文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基层

行文三种。

1.逐级行文

即采取逐级下达的方式或只对直属的下一级机关行文:

2.多级行文

即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向所属的几级下级机关行文。

3.直达基层行文

即上级机关直接向最基层机关行文.采用这种方式行文的多是无须保密的普通文书。

(三)平行文

平行文是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同级机关或者不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问的行文。这是不分系统、

级别、地区、性质的机关之间的行文。机关之间需要彼此联系工作、沟通情况时,可以使用函、

知照性通知等文种。

(四)泛行文

主要是指公文可以同时上行、下行或者平行,还向社会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通告即属

于此类。

公文格式构成

应用写作类的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日期、印章、成文日期、附注、丹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八:请示和报告的行文规则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

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二、正文:

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

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注意事项: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九:报告和请示都是上行文,有时两种文种可以互用。

不对,法律上请示是上下级领导关系时,下级对上级用请示 报告可以用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比如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是监督被监督关系,可以用报告 上级检察院和下级检察院是领导被领导关系,可以用请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