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一:理论学习不够实例如三严三实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没有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仅仅停留在了解一些条例、规定的部分章节、条款上,没有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和学习实际,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剖析,真正理解的政治理论更少。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不多,有时比较懒惰,做不到挤时间学习。虽然学了些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但浮于表面的多,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由于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经常会感到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材料难写,业务工作方向不是很明确。

二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工作中偏重于看得见的重点工作,主要事情。有时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计划措施虽然周密,一抓到底却不经常,存在追求形式,不重实效问题。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不敢打破原有框框,求稳怕难,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凭经验考虑问题多。对一些时间短、任务紧、要求高的工作往往存在优质时达不到高效,高效中难以达到优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管是被动适应,还是随波逐流,都是主观上出了问题。

1、从学习上讲,忽视了理论学习,放松了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来自于不断地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只有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发言稿。由于放松了学习,自觉不自觉淡化了“三观”教育,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工作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应有的进取精神,从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2、从党性上讲,主要是宗旨意识有所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衡量一位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作为一名在机关工作的党员,只有把自己工作融进到为群众服务中,才能实现其本身价值。但错误以为人事编制工作难以为群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总以为是领导斟酌的事,产生了事不关己、免谈为好的错误思想。对群众疾苦了解不多,反映甚少。究其根源,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在思想深处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3、从工作上讲,主要是缺乏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胆识。错误地以为,人事编制工作多是条框内的工作,只要循序渐进,按照上级要求处理好平常事务就完事大吉,不需要创新。基于这种想法,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因此学习放松了、工作松劲了、标准下降了,只求一知半解、未能精益求精,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意识有了差距。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剖析,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也更增强了我改进不足、提高修养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和提高。

1、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最新理论,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时刻提醒自己,严把思想关口,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把个人价值......余下全文>>

二:理论与实践怎么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是前人实践的总结,但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是理论学习的目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实践是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会有思想性、经验性和规律性的收获。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工作中要组织公务员要多学习、勤调研,善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善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挖掘典型,及时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和好做法,通过理性思考,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用于指导和推动组织工作的新实践。最后,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检验思考的成果和执行的效果,不断地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才能抓好工作落实的能力。

三:公共关系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论述。

(1)独立学习意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公关关系意识良好的开端。 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增广青年人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关注度高,而且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是优秀公关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大学生们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首先应该是在思想上使自己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2)培养沟通协调意识,是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公共关系意识的关键环节。 公共关系的实质在于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达到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的目的。协调是目的,沟通是手段;而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则是沟通协调能力的具体体现。作为社会的人,只有具备这种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才能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环境。作为在校大学生,只有做好了沟通协调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

(3)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意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公关关系意识的综合运用。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策划决断能力、计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等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公关素质能力的综合运用,现代社会对公关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大学生仅通过理论学习或间接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锻炼,这是一个成熟的公关人员必须经历的阶段。大学生除少数学生干部外,大多数人都很少有机会直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因此,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最起码,得有这种意识去培养自己。从而可以在思想上甚至在实际中锻炼大学生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时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

(4)培养创新应变能力意识,是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公共关系意识的必然要求。 我们称当前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创新时代”,不创新就会灭亡,至少会萎缩。“创新乃当今商界的制胜之道”。这句话已成为组织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创新也成为衡量一个优秀组织管理者的重要标准。公共关系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创新使公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大学生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关关系意识,自身应有创新的动机,也应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从而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应变能力的意识,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全面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

四:如何解决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的现象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必读篇目,对照党章有关规定和“两个务必”以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与新时期合格党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在审判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不强。

(二)在宗旨观念方面,存在着考虑个人利益多,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够的问题。在近几年提职、晋级等问题上,想得多的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很少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为集体都做了什么。在从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着对当事人态度不好、思想工作做得不细的问题。

(三)在党的观念方面,片面地认为,审判应该独立。对市委、市政府过问的案件及市人大、政协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干扰法院独立审判。

(四)在业务学习和工作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近年来,工作满足于过得去,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对新形势下审判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对策,审理复杂案件、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

(五)在纪律作风方面,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够积极。尤其是近几年,对机关党委组织的活动缺乏兴趣,对党委组织的政治学习在态度上不认真,得过且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工作作风比较松懈,在审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造成了不良影响。2002年,我在审理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件中,将一次庭审笔录丢失。此案审理结束后,败诉一方当事人以此为由到处上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放松了理论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法官,能够依法做好审判工作就是讲政治了。

(二)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也不断有所滋生。在司法实践中,宗旨观念淡薄,群众利益观念不强。

(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比较淡薄。对做好审判工作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识不深,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联系起来,做好自己工作。

(四)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审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五)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作风上,不够严谨细致,工作责任心不强,总认为不会出大问题,丢失笔录事件的发生就是这种思想所致。

三、下步整改措施

随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二,增强宗旨意识。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坚决克服对当事人态度生冷的现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提高法院公信度和树立法官良好形象出发。

第三,增强大局观念。坚决克服过去在办案中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局联系起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培养良好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工作责任心,坚决杜绝......余下全文>>

五:为什么理论和实际会不时的相脱离

因为理论一般是抽离了实际环境和各种背景的讨论,所以当实际当中各种因素掺和进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变数和难度,因此就感觉是脱离了,其实就是理论很多不够实际。

六: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新解

经过史论结合的初步研究,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的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相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个实践有效。反之,相对于一个实践来说,实践是一,理论是多,一种实践必定牵涉多种理论。理论和实践的一多关系是双向交织的一多关系,而不是单一理论主宰一切实践的关系。

第二,是理论就要“讲清楚”,就要合逻辑,就要公共地验证,就要力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就要“同而不和”。是实践就要“想周全”,就不能认死理——只要一家、拒斥其余,就要综合考虑一切出场的因素,并博采各家之长,以求事情本身的集成优化,就要“和而不同”。既不能用实践的方式搞理论,也不能用理论的方式搞实践,要分工而互补。

第三,理论也好,实践也好,都是人事,都是人不得不做之事,也是人仅可一做之事。可人是有限的,人的作为也是有限的,人是在大化流行中有所知、有所为,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故不能遗忘了根基,必须永葆“问到底”的超越精神和“天命”意识,并以之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基准。

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

鉴传金(《哲学研究》编辑部)鉴传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长福的报告让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更加了解他了。他的报告涉及很多内容,揭示和蕴含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重要而且尖锐的,在我看来,它们是我们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不应回避和无法回避的。为使讨论有深入进行的可能,我试图联系平时对长福的了解和目前我们所处的学术背景来谈论这些问题。

一、关于学术责任问题。从长福的自述来看,对于现实及其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是他走向马克思哲学的契机,同时也是他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动力。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认识到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论域作出明确的区分,以便从理论上追索实践上失误的原因,以期范导实践或避免实践上的失误。这可能就是他之所谓“学术地参与现实的方式”。他认为,马克思在这方面作出了最为成功的典范。他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想作的大约就是这种工作。无论是否同意他的分析或者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没有放弃学者的使命和责任。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从我国学术的嬗变历程来,就更是如此。众所周知,90年代以来的学术风尚是所谓“政治淡出,学术凸显”,但从其学术实践来看,“淡出”的不仅仅是“政治”,而且还有“思想”和“现实”;放弃的却是学者对于历史和社会所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把“学术”与“政治”(实际是“现实”)对立起来、放逐“思想”、蒸发“责任”而一本正经地或三心二意地编织所谓“学术”这件“皇帝的新衣”的那种倾向中,这一点就更是如此。文阁等人力倡生活哲学、追问“哲学家何为?”,盖心有戚戚于此吧?长福走学术、思想与现实互动之路、试图学术地思考或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守护正在归隐或消散的学术或学者的使命与责任,是值得深思和倡导的。

二、关于马克思与西方哲学、西方思想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长福在学术上的抱负之一就是恢复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他曾表达一个殷切愿望:期盼学术的马克思的世纪。因此,他从马克思上溯到西方哲学的源头,试图探寻马克思哲学的渊源,并在揭示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思想联系中,澄清其学术性内涵。近年来,学界对此也颇为关注,不少学者强调马克思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的联系甚至亲和性,并有多种论著面世,这些论著大多掺杂着这样那样的“系谱学”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与西方哲学具有怎样的联系?概念的相似性是否就是思想上的真实联系?至少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我至今尚未获得清晰、有力印象。比如实践问题,长福谈了很......余下全文>>

七:浅谈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的十六个模块 1、优秀的管理团队。2、科学的战略决策。3、完善的企业制度。4、合理的薪酬制度。5、有效的激励机制。6、有效的沟通机制。7、和谐的组织气氛。8、详细的工作计划。9、健全的培训体制。10、5S管理。11、精益管理12、学习型组织。13、创新型组织。14、风险管理。15、质量管理。16、安全管理。等等。

有效管理六原则  一、注重成果  管理重在追求或取得成果。检验管理的一个原则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原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行得通”的事情上。  二、把握整体  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眼观全局,着眼于整体,把整体发展视为己任。管理者应该理解自己的任务,不应从自己的职位出发,而应着眼于如何运用源于职位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为整体效力。  三、专注要点  专注要点的关键在于专注少数真正重要的东西。许多管理者热衷于寻找所谓的“秘方”,其实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倘若真的有什么“秘方”,那就是专注要点应该是最重要的。要具备专注要点的能力、技巧和纪律性,是效率高的典型表现。  四、利用优点  利用优点是指利用现有的优点,而不是那些需要重新建立和开发的优点。但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总是致力于与之相反的方面,即开发新的优点,而不是发挥现有的优点。如果这样,即使管理方法很有技巧,看上去也很科学,但造成的管理失误却是无法弥补的。  五、相互信任  怎样在自己的部门或组织内部创造和谐、完美的工作氛围呢?有些管理者一板一眼地按照教科书上说的来做,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其实,只要管理者能够赢得周围其他人的信任,那么他所管理的部门或组织的工作气氛就会是和谐的。  六、正面思维  正面思维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或创造性的方式思考。正面思维的原则能让管理者把注意力放在机会上。事实上,发现和抓住机会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可以忽视存在的问题。有效率的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和困难,并不加以回避,而是先去寻找可能的办法和机会。

有效管理五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制定目标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实现目标的一半。作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去找到并制定合理的目标。中层管理者,要为部门以及下属指定任务。目标关键在于它的内容,而不是在于它的形式。设定目标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设定个人的目标。设定个人一年的目标,一个季度的目标,甚至一个月的目标。因为只有把目标分解到个人,才有希望实现的目标。   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标:   第一个原则是制定尽量少的目标。目标太多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制定少数的目标,逼迫你确定那个目标是重要的。   第二个原则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要注意目标的现实性,如果目标跳起来也够不着的话,那么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破罐子破摔”!做为上司要通过制定目标来引导和管理团队。   第三个原则是把目标尽量地量化。如果一个目标不可以量化的话,那么你就很难实现它。   第四个原则是目标和措施、资源要相匹配。   第五个原则是局面越是困难,就越需要短期目标。当十次、二十次、几十次实现短期目标的时候,你会发现突然之间,你的大目标实现了。所以局面越是危险,越是困难,我们越需要短期的、具体的、小的目标。   最后一个原则是目标应该有书面的记录,这样便于检查目标是否实现。     第二项任务: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就是怎么去设计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第一,怎么设计,才能够让组织更好的实现客户的需求。第二,怎么......余下全文>>

八:如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思想汇报

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强调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了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对于广大共产党员来说,能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否坚定的重要尺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还是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把人类活动排除在实践之外,是一种纯粹的“经院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他还提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根本观点,从而既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同时也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建立了以批判和改造旧世界为己任的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恩格斯有句名言,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错误的哲学支配,还是愿意受正确的哲学支配。当然,科学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批判的武器(精神)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能够指导行动。中国革命在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之前是不能胜利的,中国革命在没有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前也是不能胜利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有相当长的时期出现过忽视理论重要性的倾向,也出现过不注意或不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倾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前者称之为经验主义的错误,把后者称之为教条主义的错误,并且指出两者都是革命事业的大敌。因此,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全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成效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学风不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或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钻研理论问题;或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作装潢门面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有的干部在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而不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关头,有的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情况都说明,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认识形势,分析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领......余下全文>>

九: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能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学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全党正在大兴学习之风,其关键和目标就在于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从历史上看,我们提出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针对的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主观主义有两种,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当前进入改革攻坚时期,依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倾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关注。

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也会产生现实影响力。同时应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名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不正确倾向和思潮有所抬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

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一些同志认为,具体落实工作,只要有实际经验就行了。“讲理论是耍嘴皮子,做好工作还得靠实干”,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决策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我们重视经验,但绝不局限于经验,更不迷信和受制于经验。经验主义所崇奉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往往导致片面化,毛泽东曾指出:“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经验主义信奉“土教条”,因而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既反教条主义又反经验主义、既反洋教条又反土教条的原因所在。要防止将本地区本部门一时的、局部的、片面经验夸大为普适性的“规律”,照抄照搬,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和思维,这种“土教条”直接妨碍着事业的进步。毛泽东指出:“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是事务主义。事务主义表现为长年累月从事具体事务、重复单一工作,有时甚至沦为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工具,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毛泽东指出,“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事务主义容易导致庸俗化,往往与不良作风、文风、会风紧密关联。“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