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教育教案

一:学习“湿地科普知识”心得体会

一、明确科普知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增强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使各项事业得以持续稳步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教育。但从实践层面看,不少地方在操作中往往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教学领域,甚至片面地将“功课加琴棋书画”等同于素质教育,而忽视其他真正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领域,忽视学校科普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是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误区。

看着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决心不能只让孩子片面地接受书本知识。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自学和探索,把科普知识推广到孩子们的心中,才是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二、坚持以学为主、主次分明的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湿地科普知识教育,要把握住“以学为主,主次分明”的原则,以语文教学为主,科普教育为辅。教师只有在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完成课本知识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才能穿插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决不能脱离课本知识体系,一味去搞科普教育,形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局面。首先要保证搞好正课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充实头脑、启迪思维、提高学习技能、引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自然产生对知识深度、广度的追求。科普知识往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增长知识,增强科技意识,从而受到学生欢迎,这就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播与发展。

三、依托当地特色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

科普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学生容易接受的科普知识,这点十分重要。我校位处国家级湿地,生活在这个天然的大氧吧中的我们,很幸福地享受这一切,同时也有义务向孩子们介绍保护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把保护环境这一科普知识贯穿在教学当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小就争当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四、群策群力共建科普校园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科普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学校按教学计划要求,开齐上足科学、综合实践等科学类课程,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各学科的教学全过程。

(二)拓展教育渠道,挖掘科技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中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更开阔的活动阵地,更多的社会实践。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图片或音像资料,并且给予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如何把科普知识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优势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尝试,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叙述:明确科普知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坚持以学为主,主次分明的原则;依托当地特色推进科普宣传的力度;群策群力共建科普校园;创设环境,争当科普宣传员。

三: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走进龙山公园作文

青少年科技活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好奇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科技活动是贯彻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科技小论文是科技活动的总结,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抽象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结论。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在1997年开始从事科技活动辅导以来,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我指导学生完成的10多篇科技小论文中,获全国二等奖1篇,广西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地、市级奖励6篇。现将本人的肤浅认识和体会简单介绍如下,以向同行请教。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消除科技小论文的神秘感

首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备课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突出科技知识,并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改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科技史教育。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介绍α-Fe2O3和γ-Fe2O3在录音材料上的重要用途,学生往往热情高涨,感到科学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其次,通过讲座、板报、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读书笔记比赛、科技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影响。例如,在1997年第一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将2人,广西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2人,我本人获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在2000年7月广西首届中师科技艺术节的各项比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在2000年12月第二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8人,广西一等奖13人,二等奖38人,我本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熟悉的短小精悍的优秀科技小论文,揭开科技小论文的神秘面纱。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获全国一等奖的科技小论文《水浮莲净化污水的观察与调查》、《银杏快速培育的实验》、《音乐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等,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变废为宝利用柑子皮水解后进行银镜反应的科技小论文《柑子皮的妙用》以及《蓟草可解烟毒》、《禾苗枯萎之迷》等科技小论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并不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同时也为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二、联系实际,选好科技小论文的写作题材

第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我们是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这样才能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小学教师。因此,我指导学生选题的要求和原则是:面向小学,立足农村,服务农村,选择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比如,我指导的获奖科技小论文《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龙眼罩网防果蝠实验》、《油茶树抵御砖厂污染的调查》等题材都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产生活中选择的,其实践结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的结果可使农民种植马蹄每亩增收500多元,在学生家乡已得到广泛推广,并于2000年8月26日被广西科技报在第一版宣传推广。立足农村选择的题材所需实验条件简单易行,适合学生今后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余下全文>>

四:科学渗透禁毒知识教案

人文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关注人文教育,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这要求每堂历史课都有一个立意和主题,并且能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结合今天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体验历史,起到“读史明智”..

回答不容易,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帮忙采纳一下,谢谢 !

五: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让孩子热爱科学

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父母最殷切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最全面的知识,练就最健康的身体,掌握最前沿的技能……因此,父母会选择各种途径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参差不齐的科普读物,各种力量都以高尚的名义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的童年。然而,如何能行之有效地让孩子接受科学教育,却又保留着孩子完整的成长轨迹?作为家长,需要有目的、有技巧性地诱导,助孩子的成长一臂之力。

1. 科学教育一定要分年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目标。

同样的课程孩子在小学和幼儿园都上过,但是一样的概念却有不同的上法。幼儿园突出观察,注重感受,引导表达,要他们喜爱科学,觉得有趣就可以了,概念只是一句科学的定义,讲出来他们听过就可以了,不要求理解。

小学生对他们提出问题,使用假设、测量、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现象?(当然不是这样突兀的问,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通过使用工具(他们自己列出的清单)来完成了他们的假设验证。有的孩子使用简单的手动旋转数圈数,有的使用电脑软件等等这种各样的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且有数据支持。这才是家长和老师都想要的结果。无论学什么,知识、工具都是他们要利用的载体,而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被重置的概念。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龄,给孩子设定不同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去接收与其年龄相符的科学知识。对于低幼年龄的孩子浅尝辄止已足够,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而学龄儿童则需要进一步延展他们的兴趣,让兴趣成为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2、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权威的科普读物会开拓孩子的视野,清新的文学小说会陶冶孩子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在3至6岁阶段,孩子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不断地膨胀,会就身边的各种问题向爸爸妈妈发问。而父母往往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该如何回答,或者只知皮毛无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神奇的科学》系列是给孩子看过的很有效的一套科普绘本,动感十足的画风,奇妙好玩的科学现象,紧紧抓住孩子的小眼球。12本科普绘本,主题贴近生活,知识点细致入微,讲解方式生动有趣,解决了父母在无法回答孩子问题时的尴尬。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孩子最喜欢的是每本书后都会有一个好玩的实践活动,“制造雾气”、“磁力实验”、“为岩石称重”……全方位地锻炼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轻轻松松将书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探索科学知识

除了阅读之外,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带孩子多参观各种科技展,引导孩子接触自然,让孩子走出家门,开拓视野。好奇创造奇迹,这已是科技发展的共识。让科学带给孩子们、老师和公众惊喜,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爱科学一辈子,是美国科学节的宗旨。在中国,科技展、科学节等活动也层出不穷,而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探索的契机。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去参观各种科技含量高的展品和小发明,或是让孩子从小就怀揣飞向宇宙深处的梦想,或是让孩子从小就爱上发明争当小小爱迪生,通过眼睛去观察发现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除了人文科技,自然科学对孩子的成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天生就对大自然充满着亲切感和好奇心,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郊外去观察昆虫、小动物和植物,让孩子全身心浸入大自然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小手去揭秘,让孩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日子,......余下全文>>

六: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四条规律.

1、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2、育人律.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发生感染,薰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教师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3、发展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病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单纯抓

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不要象有些人说的,课改了,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淡化知识的传授.)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无必备的知识,智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强,其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的锻炼等条件.

4、二主律.在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导,而主体却是主导下的主体.

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主导过程不是直接实现的,必须变“教的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承认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敢于主导.教师要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认真备课,创造性地上好课,并在教学时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组织好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要善于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主要靠教师启发引导,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及教学机智.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和学生交朋友,做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广泛想象,真正做到主动地学习.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四条规律.

1、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余下全文>>

七:小学人教版科学 谁的承受力大 教案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