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

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崛起。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都足以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中国经济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保持快速增长,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崛起的历史,值得回顾,更需要总结。 粉碎“四人帮”之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物质产品极度匮乏,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恢复生产,恢复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1978年的时候,要搞经济建设谈何容易?一方面“要钱没钱”,当年的GDP只有3624.1亿元,1.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更是不值一提。另一方面则是“要命有的是”,760万已经回城的和近900万即将回城的知青,加上城市里原有的待业青年,就业压力让人喘不上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经济的路该怎么走? 在解决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方面,当时的决策者决定引进国外资金“借鸡生蛋”。很快,可口可乐、松下、通用等国际知名企业来了,最早一批合资企业诞生了,作为当时利用外资的最大项目上海宝钢破土动工了。既然眼睛向外能够立见成效,该不该眼睛向内呢?1979年1月17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邓小平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五位老工商业者。在这次后来被人称为“五老火锅宴”的重要谈话中,邓小平提出,“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就在这次谈话之后不久,荣毅仁挑头创办了中信公司。一些上海的老工商业者以民间集资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爱国建设公司”。紧接着,温州一个叫章华妹的小贩领到了据说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执照,北京的刘桂仙在一个小胡同里开办了首都第一家个体餐馆。同样在北京,尹盛喜带领一些待业青年成立了“大碗茶青年茶社”,在繁华的前门大街上做起了买卖。两年之后的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又过了几个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一份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对个体经济要“引导、鼓励、促进、扶持”的八字方针。闸门打开了。蕴藏于民间的财富创造力和创业活力喷涌而出。如果说,有关真理标准的那场大讨论为改革开放打开了思想的天窗,那么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放手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策,为改革开放添加了源源不绝的的经济动力。 改革开放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许多人都记得“傻子”年广久,但人们或许忘了“年傻子”曾引发的一场关于雇工问题的大辩论。上世纪80年代初,生意越做越火的年广久瓜子工厂开设了几个分厂,雇工人数已达105人。于是,有人引用经典理论中关于雇工超过8人就不是普通个体经济而是剥削的说法,质疑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合法性”。就在上述争论还没有结果的时候,随着温州、义乌等地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易活跃,又有人提出“长途贩运”是不是投机倒把的诘难,各地“严打”投机倒把、走私、偷逃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等经济犯罪案件的报道连篇累牍。1982年,温州发生了“八大王事件”。“电机大王”胡金林、“线圈大王”郑祥青等8个个体工商户要么被逮捕判刑,要么被迫逃离家乡。在搞了十几年的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之后,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不习惯,看不惯,并由于种种误解而引发争论,是正常的。对此,邓小平提出“等一等”,“看一看”,主张“不争论”,一切让实践检验。很快,在中共十二大及五届中国人大期间,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一全新提法出现了,新的《宪法》中规......余下全文>>

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外资,官僚资本经济,民营经济一。最大的是外资经济,外资经济现已经控制控股我国经济命脉,在28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的21个占绝对地位,在其余行业也占优势地位,现国家开放军工,金融等领域,为我国经济全面沦陷做好了准备。 此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种经济是抽血型经济,是靠压榨国内劳动力,过渡开采消耗国内能源,污染国内环境来产生超额利润(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5%,产品基本销往国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殖民地经济发展模式,是必然遭到我国人民反对反抗的,是不长久的。彻底解决方式是没收之后公有制改造(咱不幻想外国资本家良心发现,把技术送来把超额利润留在中国)二、国内第二大的是官僚资本经济。官僚资本经济从改革开放初价格双轨制等开始发展,通过贱卖国有资产,国营企业,国有企业MBO等方式发展起来,现已经成长为仅次于外资经济成分的第二大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是通过盗窃抢劫国家财产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必定不能长远,必定受到人民的清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对官僚资本经济进行清查,将违法违规的进行没收、处罚等,使之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第三是民营经济,我国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民族资本等形式,普遍存在资本弱小,技术层次低等问题,并与官僚资本、外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到外资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主要靠血汗工厂的形式进行初级低级生产来为外资,为官僚资本服务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努力自主创新。

加强交流合作。

提高管理水平。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简史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存在、发展及其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和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中国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方针。由于实行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制度,调动了各种经济成份的积极性,中国国民经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基于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仍然“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益的一面,又有维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的政策,于1956年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中国的私人经济基本消失,仅存的一些个体经济,由于人数与规模甚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微乎其微。此后的20多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作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被彻底排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文件指出,个体经济是“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发挥积极作用。”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国营和集体经济是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1982年12月中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个体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现阶段对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条文。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1999年3月,中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非公有制经济20年来生存发展及其贡献的充分肯定。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这是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余下全文>>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首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了经济活力。垄断和竞争不充分,必然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这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压力,而且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了一个“参照系”,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革传统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有利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效率。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六: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鼓励支持和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得益于党和政府 的重视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非公有制经济专题

组通过对辽宁、广东省八个城市的情况进行调研,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 的若干政策和规定已经基本上从体制方面清除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

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体制的局 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制约因素。当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真正为企业“松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

虽然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由于历史的惯性和部门利益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条块分割,政府采购、招投标信息等往往只在部门内部发布或只向公有制企业发布,使非公有制企业无法参与公平竞争;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都只具有部分管理职能,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发布的规定或信息时有冲突,使企业蒙受损失;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一大、二公”的倾向依然存在,一些政府部门扶持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轻车熟路,往往容易忽视对众多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帮助和服务,在工作上“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某些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未及时得到清理,使地方政府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的一些广受欢迎的政策,因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出入而难以实行。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要促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就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合并机构,减少部门利益产生的根源,重塑利益结构。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国务院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协调,并以适当的形式明确界定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管理职能的部门的分工。要对过去颁行的已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快速、全面的清理,在新的法律法规未正式出台前,制定司法解释来解决相关问题。要加快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部门制定的文件按原渠道发布与上网公布同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大开方便之门

我国个私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客观上已经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在当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情况下,企业一般采用银行贷款,包括信用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在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非公有制企业往往会受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原因是银行现行的机制使它们倾向于追求风险较小的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而非公有制企业申请贷款多为短期、小额,单笔贷款成本高,使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获得贷款难上加难,信用贷款也因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企业信用无法保障而只能局限在本地,难以推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不能完全依靠国有商业银行解决融资问题,要积极发展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民营中小银行,或结合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划分层次,明确分工,使一定规模以下的金融机构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要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抓紧有利时机建设、完善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服务平台。要探索由政府投入少量资本......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