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督查方案

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查中应提哪些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做好党员和干部的表率。如何彻底贯彻完成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各级组工干部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要不断培养创新意识。要勇于跳出组织工作的旧框框,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组工干部要在创新思路和举措上敢为人先,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的手段创新,总结新经验新方法,深化改革。面对困难与问题,组工干部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要善于谋划。要有发展的战略远见和眼光,不为眼前小利所拘限,要为长远发展做打算,积极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组织工作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审视和衡量,选干部、配班子要全面考虑、综合部署、科学搭配,努力建设一支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的深化改革、为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做出组工干部应有的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让群众满意。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组织工作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求组工干部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充分听取群众的建议,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最大努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使组织工作成为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全面深化改革怎样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会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发展振兴足球,必须克服阻碍足球发展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为足球发展振兴提供更好体制保障。要遵循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坚持立足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着眼长远和夯实基础相结合、创新重建和问题治理相结合、举国体制和市场体制相结合,持续研究推动,不断总结改进。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把路子走对,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使足球事业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体育界特别是足球界要抓住时机,大胆改革,大胆探索,不仅要为我国足球发展振兴探索新体制,而且要趟出一条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来。

会议指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主要目的是通过创新制度、加强监管,制约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对促进司法公正、抑制司法腐败具有制度性意义。出台这个规定,就是要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出“红线”,建立防止司法干预的“防火墙”和“隔离带”,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能违法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不能对司法机关工作进行不当干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保证司法机关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程序,把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会议强调,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的是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对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总结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监督程序试点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做法,在人民监督员选任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知情权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外部监督力量,改变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健全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机制,是对司法权力制约机制的重大改革和完善。

会议指出,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中央有关方面将完善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方面的规定。上海市委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实际步骤。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问题,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都有明确规定,关键是要落实到位,让规矩起作用。对上海进行这项工作试点,中央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跟踪进展,总结经验,在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逐步全面推开。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会议强调,党中央已经明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由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统筹落实......余下全文>>

三:政治试题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

1、把握关键,抓好领导模范带头作用。

2、巩固主线、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3、奠定基础,抓好制度建设及长效保障机制的完善。

4、教育引导,实现思想的认知统一与行为上的凝聚与执行。

5、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工作增添动力。

6、典型导引,营造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7、动态管理,完善干部考核机制。

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都有哪些做法

纪律检查监督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胜于‘言’。纪检体制改革不是说着玩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今已经到了反腐败的紧要关头,改革就是要‘行’。不要小看纪检体制改革给予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也不要低估务实改革对党内痼疾的强势清淤效果,更不要怀疑党中央通过反腐败打破利益藩篱的巨大决心。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六个专项小组之一,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一成立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在是腐败多发高发的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尤其紧迫,相关体制改革也就更有必要。”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单独设立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彰显出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高层希望通过改革促使纪委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高层进行的‘顶层设计’来看,中央把纪检体制改革看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点。”高波说。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的领导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推进下,纪检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稳步展开,得到多方认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日前,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点出了影响反腐成效的问题所在,也提到了解决之道,“必须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

如今,中央纪委监察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已由125个减至14个,对确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参加的才予以保留,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不再参与,避免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全国范围内,省级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也由4600多个精简至500多个。

纪检体制改革跟纪检工作本身紧密联系。改革得好,纪检工作就做得好;如果改革做得不够,纪检的作用恐怕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对于束缚和妨碍纪检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弊端,有关方面都在破冰破题。”高波说,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次纪检体制改革也是为纪检监察机关增添“装备”、增强底气的过程。

监督力度大大提高

实际上,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不仅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改革初见成效,纪检体制改革其他任务的进程也在加快。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出深刻阐述,不断推动各级党委和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强调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必要时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这两种责任的提出,是党的纪律检查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现在纪检体制改革一再强调“问责”,很快可以形成强烈的“倒逼”效果,这也促使所有人担负起各自责任。党章规定,地方纪委、基层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而在专家看来,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党委的领导作用更为明显。现在的双重领导体制下,案件查办线索既要向同级党委汇报,也得向上级纪委汇报,而且案件查办以上级纪委为主。另外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更多是由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来确定。同级党委书记发言权减少了。“上提”查办案件的事权和干部提名的人权,就是要让纪委减少被同级党委干扰的可能,更好地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现在还有哪个党委书记敢压案件?”

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截至去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纪检组为51个。但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还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

中央......余下全文>>

五:"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审批提速了是怎么回事?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上。

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中,“繁文缛节简化了多少”“行政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成为督查组最关心、最经常提及的问题。

“三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确实方便了很多!”督查组来到位于陕西自贸区的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遇到一位满脸笑容的办事群众。变化来自于陕西自贸区推行的“多证合一、多项联办”行政审批联办机制。

“我们先期整合了15项涉及企业登记备案的行政审批事项。”陕西省工商局局长王吉德介绍说,“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服务大厅专门开设‘一口受理区’,群众在这里只需填写一份表格、递交一份材料,就可办结所有事项。”

陕西的改革创新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林林总总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备受诟病。对此,国务院部署开展简证便民行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公安部等12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20类事项的证明;民政部等部门发布通知,取消了“单身证明”;北京采取“谁设定、谁清理”的原则,一次性取消调整129项各类证明;内蒙古全面梳理并依法公布了自治区本级24个部门的70个行政许可事项中的180项证明事项……

长期以来,群众对政出多门、来回跑腿、多头管理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河北、四川等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出“一个大厅办成所有事”等创新举措。江苏南通组建行政审批局,全面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一个窗口“材料同收、审批同步、证照同发”,在投资建设领域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审批平均用时较改革前提速60%以上。

可以网上办的,动动手指头搞定;需到前台办理的,只需进一扇门,取一次号,一个窗口一次办结;对于上班族、学生族,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天候提供若干热门业务的自助服务……这是广东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省网上办事大厅已横向联通48个省级部门、纵向联通全省21个地市118个县,有力支撑起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

督查组还了解到,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微信扫描、刷脸认证、填报信息……平均不到半小时,通过陕西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电子营业执照就成功出炉了。这是督查组在陕西省工商局服务大厅看到的一幕。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组对比数据:自从有了这个网络平台,信息填报量从201项减少至37项,数百到数千不等的办照费用降至0元,申办耗时也压缩到1个小时以内。

近年来,北京市将税务、工商、社保等36个政府部门的800多个审批和服务事项整合到“法人一证通”信息平台。法人单位只需免费申领首张一证通数字证书,即可随时随地通过这一信息平台办理业务。截至目前,一证通数字证书已实现全市120余万法人用户的全覆盖。

“这几年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交管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公安部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下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互联网+交通管理”,全国所有省区市均已启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现在,交通民警的加班时间少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却大幅提高了。”

“我的这款产品是一个微型雷达软件,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让汽车自动刹车。”一位年轻的“创客”向督查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如今,各地有许多这样的“创客”,得益于政府提供的免费众创空间、技术指导,他们能追逐自己的梦想。

除了“创客”,还有深山里的农户。......余下全文>>

六: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审核通过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七:如何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合力,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美育教学资源基本配置和相关必备条件,全面提高美育教学质量,重点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科学保教,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校舍、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出台校长教师交流指导意见,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试行学区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完善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政策和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高校教学评估方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要制定和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其配套政策文件,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转换认定制度。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巩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余下全文>>

八:如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如何建立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强化对各项政策法规、警示教育、案例剖析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教育,并纳入制度化培训计划,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强化主体责任教育。要让各单位党委党组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认真执行,进一步增强各单位党政班子的主体责任意识;三是各单位党委党组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新要求新部署,准确把握“主体责任”的具体内涵,为履行好“主体管理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要坚持发挥表率作用。各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认真带头执行作风纪律的相关规定,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带头落实“主体责任”并发挥标杆作用,形成领导示范带动,干部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细化主体责任。一是明确细化方案。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方案,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和纪检组、纪检组长的监督责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明确规范其他中层干部和分局长的具体责任内容和要求,防止负责单位一大堆、任务不具体、工作不落实的问题,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实行签字背书制。各单位“一把手”就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签字背书作出承诺。单位党委党组根据承诺内容,结合责任分解任务,对各项具体的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党政班子、工作岗位、具体责任人,形成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具体负责的分级、分块责任体系。

(三)强化履行主体职责。一是分解量化目标。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相关科室,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完成时限、保障措施、监督主体和刚性要求,让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具体,易于操作;二是明确目标职责。结合党政工作分工、目标任务和工作岗位,明确各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应负的领导责任和主次责任,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确保任务具体、职责明确、责有人担;三是实行重点管理。针对一些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薄弱工作、群众意见多的人、岗位、牵头部门实行重点监管和工作台账式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责任落实不打折扣,任务目标不偏移,主体职责履行落实;四是深化考评问责。变一年一度的考核为定期不定期考核,随时了解掌握单位领导班子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对检查考评情况实行季度末位排名通报制,并对履职不力、排名靠后一次的集体约谈单位,“一把手”作出书面检讨;两次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进行诫免谈话,单位年终不得评先评优;三次的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工作岗位或免职等组织处理,单位领导班子干部不得提拔使用。

(四)从严监管督职问责。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上下联动。各单位要把党风廉政责任制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与税收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做到定期研究,经常部署,随时检查抽查,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做到上下联动,既抓好工作,又带好队伍;二是严格监督制约,抓好权力运行。构建制度体系,强化监督制约,保证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依法规范行使。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执行和落实,引导广大地税干部切实守好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针对易发生执法不严、为税不廉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廉政教育、廉政风险防控、执法办案责任等制度,最大限度减......余下全文>>

九:为什么当前各地方改革的动力在减弱

最近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围绕经济新常态和新一轮东北振兴问题,走访了一些市、县区、乡镇和企业。调研中,突出感到,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对改革存在“疑虑症”“疲倦症”和“虚幻症”,广泛存在改革动力不足、动力减弱的问题,影响改革思想的发动、改革措施的落实、改革绩效的评估。

改革动力不足、动力减弱突出有以下六种表现:

一是对改革方向有质疑,存在“不愿改”的思想。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将改革与发展、促改革与稳增长对立起来,以为要增长就是投资刺激,投资刺激就是要大上项目,最终又回到上项目靠投资拉动的老路。甚至对市场化改革有质疑,认为发展和稳定中面临的许多问题皆由改革产生,进而借口条件“不成熟”淡化改革,借口“路径不清楚”回避改革,或者借口“经济压力大”“社会阻力大”放弃改革。实际是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重点缺乏基本共识,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缺乏信心。

二是对改革有畏难情绪,存在“不敢改”的思想。比如在28号文件和7号文件中,专门谈到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改革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是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东北普遍存在,谁也不敢碰这一巨大的包袱。所以“爹不亲、娘不爱、舅舅不管”,实际是“爹不敢亲、娘不能爱、舅舅管不了”。结果是,一年往后推一年,一届政府往后推一届政府,包袱越背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在地方对改革的畏难情绪和求稳怕乱思想比较盛行。

三是对改革观望,存在“等”“靠”的问题。一些地方的自主改革意识不强,存在等中央的声音,靠中央的命令行事的倾向。改革只是“放空炮”式的“口号改革”,主要表现是空谈改革、实际不改革。比如公车改革,一些地区率先进行的改革,在补贴额度和补贴方式上和中央新近出台的政策有矛盾,所以改革的内容要调整,原本启动的改革措施也停下来了。有关土地制度改革,在地方抢跑被中央叫停后,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等上头”“左顾右盼”其他地区的倾向,自主改革的动力不足,怕担责任、担风险。

四是对改革有倦怠情绪,存在改革“疲倦症”。一些人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喊了多少年,实际上效果不大,事业单位人员越改越多,包袱越来越重。所以普遍对事业单位改革不抱太大信心 。一些改革举措操作性不强,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措施,实施的方向、时限不明确,前后解释不一致,执行力道有差别,违反的惩戒措施不明晰,在房地产市场实际已经分化的情况下,仍“一刀切”地普遍实施,必然造成市场对改革举措的倦怠。

五是对改革有抵触情绪,执行改革举措“留一手”。在对一些市县调研中,很多同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有意见,认为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不对应,“中央财政亮亮堂堂、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区财政水水汤汤、乡镇财政哭爹喊娘”。而当前民生改革任务几乎全落在基层政府头上,财源少、任务重、要求急,所需的自筹配套资金很难到位,特别是在县区、乡镇一级,除了依靠土地几乎别无他路。所以许多人认为现在是“逼良为娼”的财政体制,那么“土地财政”“房地产财政”就是不二之选。推进改革过程中,由于一些政策规定过于模糊,地方政府选择对自身有利的做法,对改革举措“挑三拣四”,有利则快改,不利则不改,所以出现中央精神与地方落实之间出现了“上令下不通”的现象。

六是对改革缺乏统筹布局,改革的系统性不足。一些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还不明确、任务还不具体,先改什么、后改什么,还缺乏通盘考虑。如在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余下全文>>

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以下哪几个观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于2015年6月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关于招录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会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承担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会议指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合力。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会议指出,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目的是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要按照法治队伍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建立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加强对法律职业人员的管理,把好法律职业的入口关、考试关、培训关,提高法律职业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会议强调,建立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的规范机制,对推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司法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司法队伍的职业特点、职位性质、管理需要,遵循司法规律,建立符合审判、检察人员职业特点的招录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对艰苦边远地区实行政策倾斜,确保新录用的审判、检察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专业素质。

会议指出,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保司法机关公正廉洁司法十分重要。要坚持从严管理,完善预防措施,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司法行为规范,优化司法环境。广大司法人员要做公正司法的实践者和维护者,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会议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

会议强调,对一些矛盾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试点,要科学组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根据改革需要和试点条件,灵活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改革试点要注意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要鼓励地方和基层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治......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