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教学设计

一:鼎湖山听泉的课堂实录

《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江苏南通启东市实验小学李伟忠执教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刘巧艳、许敬清整理

课前播放《泉水叮咚》歌曲后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说说歌中唱的什么?

生:泉水。

师:请看一个字。(师书写繁写的“听”字)

师:这是听的繁体字,古人在造字时想提醒我们什么?

生:听要认真。

生:用心听,下面是心字底。

师:下边有个耳字,用心去听。平时你们喜欢听什么?

生:长笛。

生:钢琴。

师:除了乐器,还有喜欢听其他的吗?

生:水流。

生:乐器。

师:老师带来几段音乐,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耳用心去听。

师先后播放小提琴、大提琴、二胡、钢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的乐段,学生猜。

一、导入,激发兴趣

生齐读课题,师点拨“鼎”是后鼻韵母,生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二、初读,理清脉络

师:大家已预习课文,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描写听泉的呢?

生:第二段。

生:第四段。

师:浏览2——4段,想想他们听泉的地点、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第2段是写白天听泉,第4段是写晚上听泉。

师:快速朗读1、3、5自然段,看看描写的是什么?

生读课文。

生:写听泉旁边的景色。

师:具体说说1、3、5自然段写的什么?

生:第1段写鼎湖山的位置,游览时的天气,第3段写庆云寺的风光,第5段写作者游览的感受。

三、细读,感悟美景

师: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让我们一起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

(配乐播放鼎湖山风光,师解说。)

师:美不美?

生齐:美。

(一)学习第二段:

师:作者用怎样的妙笔把这种美呈现出来的?请你们读第2段,用笔圈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声音?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样子?

生自学后全班交流。

师:(投影该段)指名说圈出的词语。

生:我圈画了“淙淙、清亮、不绝于耳、欢快”。

师:还有吗?

生:我圈了“时隐时现……“

师: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如果给这些词分类的话,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分2类,描写声音的和描写样子的。

师:(出示分成2类后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清亮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师:第一类词是作者听到的,称之为入耳;第二类是作者看到的,称之为入目。(师板书入耳、入目)

师:谁来读一读写声音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师正音“清纯悦耳”。

师:你从这些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泉声好听。

师:有一个词就是讲好听的,“悦耳”;好看称为“悦目”。想起成语“赏心悦目”,一起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下面这些词看出泉水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生:泉水清、多。

生:泉水四处流淌。

师:泉水是那么清澈丰盈。师引读第二段,生补词。

师: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揉合在一起写的。让我们一起边听边赏。

师生齐读第2段。

(二)学习第四段:

师:就这样听着泉水,踏着钟声,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

师配乐范读第4段,课件出示第4段内容。

师(板书“聆听”):聆听是怎样的听?

生:用心听。

生:静静地听。

生:仔细地听。

师:让我们也来用心地、仔细地、静静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

(播放泉声,学生闭眼静听。)

师: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一定辨识了不少的泉声。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同桌听,说说你们都听到些什么?

(同桌互说。)

师:把你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和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听到瀑布的声音,很有气势。

生......余下全文>>

二:鼎湖山听泉的课堂实录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庆云寺和庆云寺里面的风景。”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庆云寺的词语和描写景物的词语,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师:“描写庆云寺的词语找到了哪些?”

生:“规模宏大。”

师:“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庆云寺的房子很多。”

生:“庆云寺的房子很高大,很雄伟。”

生:“庆云寺的房子像北京的故宫一样,很多,很雄伟。”

生:“庆云寺的房子金壁辉煌。”

师:“你能想到庆云寺的房子的占地面积怎样吗?”

生:“庆云寺占地面积很大很大。”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写庆云寺的?”

生:“明代。”

师:“由‘明代’你想到了什么?”

生:“庆云寺的历史悠久。”

生:“半山腰。”

师:“由‘半山腰’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庆云寺的位置。”

生:“著名古刹。”

师:“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庆云寺是很有名的一座古寺。”

师:“为什么有名?”

生:“因为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师:“谁能读一读描写庆云寺的这四个词?”

生:“半山腰、明代、规模宏大、著名古刹。”

师:“我已经感受到了庆云寺有一些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了。还有谁读?”

学生读。

师:“我已经感受到了庆云寺确实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一起读。”

学生读词。

师:“谁能把描写庆云寺的句子读一读,注意把刚才找到的词语读好。”

指名学生读。

学生齐读。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描写景物的句子。

学生找到了“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与古刹同龄”、“二百多年”这些词,并感情练读这些词,然后练读有关的句子。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生:“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生:“因为庆云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且繁花似锦、古树参天,很美。”

师:“因为这么多的原因,我们才决定住在这座寺院里,那最后一句应该怎样读?”

生:“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师:“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就’重读和不重读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试读。

师:“重读好还是不重读好?”

生:“重读。”

师:“一起读。”

教学后记:

1、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这样问学生:“规模宏大”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你是怎样理解“规模宏大”这个词的?教学中,在学生说出“规模宏大”这个词时,我随口说出了“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由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状态亢奋,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更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应当教会学生。于是,接下来我以同样的问法引导学生理解了描写庆云寺和景物的其他词语,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联系前后内容相互解释词语,比如说到“二百多年”想到了“明代”等。这样学生对整个一段的理解应该是非常深刻的。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这个一段的内容是我课前预设的,目的在于理解课文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由于这一段是课文的次要内容,课前也并未曾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但由于“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才又生成了另一个水到渠成的环节——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余下全文>>

三:5年级苏教版语文

国标本(苏教版)五上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简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顺应语文教育的特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教材建设方向,既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下面就阅读部分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

翻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顿感浓浓的情如不竭的泉源奔涌四溢:《鼎湖山听泉》、《小镇的早晨》,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研读自然,领略自然山水之妙,感受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之情;《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黄鹤楼送别》情景交融,抒写挚友间依依惜别情;《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让学生从满含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由名人小事和凡人壮举中,洞悉为人处世之道;《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以一组主题相关的文章,由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

(二)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的阅读教材里,能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现代散文比比皆是:《郑成功》、《大海中永生》歌颂的是中华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师思难忘》、《嫦娥奔月》传扬的是尊师重道、善良正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莫高窟》展示的是敦煌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一篇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情、民族情。

值得一提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一篇篇课文,充盈厚重的民族文化的气息,如一个个不竭的泉源,给学生的心田注入一股股民族文化的清流。

当然,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教材也把反映外国文化的作品奉献给学生,《装满昆虫的口袋》、《诺贝尔》等,展示的是国外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不懈研究的感人精神,中西合璧,使教材的文化构成更趋合理。

(三)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准确、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教材所选入的阅读文本可谓文质兼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味、鉴赏着精美的语言,享受着典范隽永的语言熏染。

《清平乐村......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