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

一:现代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所谓西方管理思想就是美国管理思想。至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世界几乎所有管理理论,都出自美国,包括科学管理、行为管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质量管理、流程再造、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波特五力分析、企业文化、精益管理、柔性管理、数量管理、敏捷管理、等等。美国每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出现,无不在世界管理界掀起惊涛骇浪。因此,美国的管理思想,不仅深刻影响着中、日、韩东方国家,而且影响着全世界。

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即科学,系统,权变教会我们:

1.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益的今天,将高科技手段融入管理,帮助决策,指引方向已经是新时代的趋势。我国的管理者在今后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应该更加借力于高科技的帮助,这样才能做出有远见性,有科学性,更加正确的决策。这样才不至于将企业或组织领向崖。

2. 在系统理论的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系统理论是及其必要的。今天的企业或组织不比以往那样简单透明,规模庞大,成员海量的企业或组字在我国比比皆是,简单直接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将系统理论融入管理之中,让管理过程更加自行有序,更加适应环境,更加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利于企业的继续壮大和进步。

3. 在管理理论思潮涌动的今天,管理者如果还只应用单一理论,抱着老一套不放,其企业或组织注定将被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不断增强的竞争氛围所压垮。权变思想才是符合时代的思想。没有那种管理理论是有普适性的,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环境,利于竞争,才能让企业或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湍流中稳航。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哪些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这一良 性影响不是一点一滴的,而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

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其要点主要是:顺“道” ,中 国的“道”有多种含义,主观范畴的“道” ,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 畴的“道”

,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 。“顺道”,或者“守 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 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

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人和, “和”就是调整 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

生来说,和气生财。从自我管理入手实现人和,从而达到系统管理以 协力推进事业的管理思想;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

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 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利器, “利器说”贯乎古今,成为兴邦

立业的重要思想;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 行为的准则。客观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并灵活

地支配或顺应现实;对策,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

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 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

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 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

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法治。中国传统法治思想,是一个令国 人“几多欢喜几多忧”的话题。因其无法整合权力与法律、公意与私

意、价值与工具、平等与特权之间的矛盾,而使其在当代社会的重大 理论价值大打折扣; 但是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仍然不失为在中国古代政 治传统中所生长的一株智慧之花,

提供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统治的坚 强手腕。 西方的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家直接担任管理者,靠自 己的主观经验和直观判断组织生产领导活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

统一的办法和标准,生产管理尚处于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其代表人 物主要有亚当?密斯、 大卫?李嘉图、 查尔斯?巴贝奇等, 其中, 亚当· 斯 密的学说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亚当·斯密是经

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名思想: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经济人假 设等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 神”

其主要观点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 。 高的主要手段(分工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分工可减少由于工作变换 而损失的时间)

、经济人假设(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 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 每个人的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逐 渐发展成的科学管理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为主要有: 泰罗、 法约尔等。 泰罗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

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使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 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 神上和思想上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

泰罗提出了以下具体管理制度: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实行激 励性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就是“对

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对......余下全文>>

三:简述国外管理思想发展的五个阶段

1

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

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

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

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18

世纪 60 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

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

运用到管理过程中, 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

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

统管理阶段, 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

尔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

人观点。 斯密在 1776 年发表《国富论》,认

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

提出了经济人观点, 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

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

制度。 巴贝奇 1832 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

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

细研究工作方法, 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

加利润的分配制度, 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

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提

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

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

重视人的作用、 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

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 管理基本上处于积

累经验阶段, 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

理体系打下基础, 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

管理的过渡。

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20 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

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古典管理理

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

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

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

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

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 泰勒 1911

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

理论的基石。 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 6 个方

面: 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 工作方法标准

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

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

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 吉尔布雷思夫妇

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 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

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 甘特的贡献

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奖金制度、非金钱

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

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4)哈林顿·埃默森的效率的原则。 哈

林顿·埃默森的思想体现为 12 项效率原

则,说明了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埃默

森同时注意到军队所采用的人员编制的经

验以及顾问的地位与作用。

2.2

古典组织理论

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盛行的

同时, 法国产生了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

管理理论, 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作出了杰出贡献。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 法约尔

1915 年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首次

提出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职能,并确立了管理的 14 项基本原则。

(2)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

伯在管理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理

想的行政组织机构模式”。韦伯将理想行政

组织体系的特点归纳为:明确的分工、清晰

的等级系统、 人员的任用、 管理人员专职

化、 遵守规则和制度、 组织中人员的关系

等。

(3)詹姆斯·穆尼的组织的原则。 穆尼

根据自己在企业与政府中任职的经验和对

其他类型组织的研究指出, 在每一个组织

内都存在着一个任务和权力的结构, 即都......余下全文>>

四: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但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二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第二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三阶段,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推进了管理手段现代化与管理方法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总之,管理理论的第四阶段,是第二、三阶段管理理论的延伸与升华,可以归纳为两大趋势或两大特征:一是由行为科学升华的人本管理;二是在管理科学众多流派基础上,把系统管理提到新的高度。

五: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思想不适合中国企业

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不断的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但三十年过去了,不但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问题一大堆;就连一部分外企也在中国折戟沉沙。

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一切的根源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的社会,一直到今天也基本上没什么改变,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点。但如果全盘套用西方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企业,必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中国人在处理问题上有中国式的智慧,因为西方的管理思想是通过架构来管理的,中国人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定到基层都能化解于无形。在中国最好的企业管理方式应该是人性化的管理,让每个人在团体中都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任何中国员工都希望在一个想大家庭一样的团队中工作。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等级观念,对于“官大一级压死人”都是含有贬义的说法。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历史上就是明确的等级社会,他们的国家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是有可能成功的。但要是想让中国脱亚入欧,100年之内是不可能了。

六:分析西方百年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西方管理理论百年发展的线索

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完善于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从理性主义到人本主义

经过英国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要求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地研究,用以替代工人单凭经验的方法,强调的是通过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来训练工人,用经济手段来驱使人们工作。但是,科学管理忽视了人的作用,片面强调管理的理性化,推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的人际关系,视工人为“经济动物”,认为只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就能调动其积极性。古典管理学家主张对管理客体实行“物本管理”:重物轻人,把人当工具来管理,这是一种“以人适应机器”的方式,在当时满足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发展要求,但这种把“理性”推到无以复加的地位,直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单纯地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理性化不能保证管理的持续成功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当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霍桑试验证明生产率不仅仅是取决于管理的科学化,而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又取决于员工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新型的领导要注重于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和沟通员工的意见使员工在经济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取得平衡。从此,人际关系学派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后形成的行为科学中,则始终把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乃至中心的位置上,管理也因此注入了人的感情而充满了感性。

二战后,随着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外部竞争愈加激烈,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经营决策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时行为科学理论对此已力不从心。于是“理性主义”从沉睡中醒来,迎来了综合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现代管理科学,强调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有效结合。但现代管理科学并未能克服行为科学理论的不足,即仍未解决理性与人性的矛盾。正如雷恩所说:“工人仍旧被看做是达到工业生产率这一目标的手段。人际关系并没有恢复做工的骄傲和减轻无目的性,只是代之以工人的精神发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改变工作本身的性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人是知识的载体。就管理客体而言,管理的核心以人的知识和能力为关键,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推动组织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创新。人本管理发展到了更高阶段——能本管理,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以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本资本的价值。这也使被管理者实现了角色转变,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特定领域中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本管理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体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二)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效率中心:从以量为中心到以质为中心

管理思想史就是一部人类如何提高效率的历史。从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系统研究开始,泰罗、卡尔·巴斯、甘特、哈林顿·埃莫森、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效率进行了研究,但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数量”中心,即如......余下全文>>

七:中西方管理思想异同

www.mie168.com/manage/2008-01/297034.htm www1.shufe.edu.cn/zgjjsxs/download/26.doc中外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人类的管理思想也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井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认为:“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长处往往正是西方管理中所欠缺的地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考察了日本管理的成功之处后,认为对于这种源于中国的管理,“我们一旦理解了它,就能够将它与我们自己的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并了解我们的环境内还欠缺什么东西”因此,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进行中西两大类型管理思想的比研究,正成为当今管理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麦格雷戈指出,在管理活动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人性本质的假定。孟子提出“不忍人之政”,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 二者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麦格雷戈强调管理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实现的满足。孟子则主张“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所谓“大者”指心灵,“小者”指耳目口腹等器官。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精神标记”,它们不同的特征和内容来源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这主要是: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中西管理思想的比较首先必须从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人手,进行历史的、综合的考察,才可能作出科学的结论。 ??? 人类的管理思想起源于“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自然地理环境是生产劳动,从而也是管理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思想的性质和特征。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地理因素当然不只是背景,它实是构成中国与欧洲文化间模式之差别及其所包含的一切意义之要端。”

八:西方管理思想弊端案例

①突出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③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西蒙有一句名言:管理即决策,但是西蒙忽略了管理动态过程中的其它几个方面,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等,将决策视为管理的第一,并不十分妥当。

九:西方古典管理思想有哪些?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科学管理

主要思想:

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二是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提高工人素质。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职能区分开)

3、作业管理。

(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3)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一是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材料。二是差别计件工资制。三是“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

4、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3)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5、心理革命。

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代表人物:泰勒,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借鉴意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1、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2、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