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安全隐患排查
一、安全检查:
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会伴随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订防范措施。而安全检查及检查所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就是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手段和工具,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潜在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因素)的方法之一。
安全检查的内容:
1.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贯彻“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三同时”(即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时,与安全防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验收)对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服告和处理中是否坚持了“四不放过”(即找不出原因不放过、本人和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进行效果评价不放过)的原则、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如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是否健全完善、是否严格执标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资金有无保证等。
2.检查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环境及设备、物质(原材物料)的状态,即查企业作业环境及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如查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倩况,查原材料使用及有毒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等引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查电气、锅炉、压力容器、各种工业气瓶的使用状况,查易燃、易爆、物料和有毒有害物料的贮存、运输和使用情况,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防护标准,以及通风、照明、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作业环境、劳动条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防护的标准。
3.检查企业作业职工是否有不安全行为,如作业职工是否按相关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的动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从我国近50年来所发生的死亡事故统计资料来看,其中由于作业职工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和环境条件、设备。工具、附件、工艺流程有缺陷造成的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0%以上,因此,安全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不安全的物质状态(含机械设备、设施、使用的原材物料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上,找出其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防范措施的整改。
二、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全覆盖、全过程管理。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核心内容:首先需要对隐患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既是对分散于众多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隐患描述项的归纳、提炼,又是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核心内容组织的关键。隐患分类既方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工作,又有利于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相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而言,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其内容的具体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中,在隐患排查和治理方面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定,而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中,隐患描述项更加详实、细致、可操作性强。由此可见,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能够为企业开展......余下全文>>
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区别
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本部门、上级、其它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检查,包括设备安全、现场不安全因素、操作人员的安保意识、操作情况、培训、考核等全方面的检查,和考核挂钩。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本部门、上级、其它主管部门对该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找出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方案、属技术指导,不带有考核性质。
三:如何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一、充分认识安全检查与整改的目的及重要性:
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通过安全检查,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找,及时发现生产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查找不安全因素,寻求治理和消除隐患的方法、措施,并且真正落到实处,使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保证生产安全。
安全检查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每一个层面,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到实际执行落实,从重点工作和主要问题到潜在危险因素,从生产设备、工艺到安全实施及现场环境,从人员思想意识到人员作业安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安全检查与整改。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暴露出许多检查与整改上存在的问题:
1、班组管理松懈,制度落后,要求不严,员工对检查与整改的积极性不强;
2、检查执行不认真、不仔细,员工不巡检,少巡检,敷衍应付;
3、发现隐患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足,水平不够,不会检查;
4、对检查与整改不重视,认识不足,对隐患见多不怪,对整改无心过问;
5、对隐患不及时整改,或弄虚作假;
6、整改不力、不全、不到位、不彻底,整改后留有隐患或形成新的隐患;
7、检查与整改考核不严,责任人、完成期限要求落实不够。
没有检查就不会发现和寻找出隐患,当然也就没有整改;不去认真落实整改,让隐患继续存在于我们身边,就会造成事故,产生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检查与整改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安全检查与整改。
二、班组如何做好安全检查与整改:
1、检查要有目的性,要求和计划要明确;要经常检查,抓落实、促整改;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2、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班组巡回检查制度,坚持做好巡检工作;重视交接班的检查,认真对待隐患问题的交接。
3、班组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员工检查与整改的监督、考核职能,严格要求,合理奖惩;同时加强对员工检查整改的引导教育,提高意识,注重检查、重视隐患、积极整改。
4、做到“四个及时”:及时查找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汇报协调,及时组织整改解决,及时做好记录台账。
5、定期组织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如查岗或结合活动、工作需求随时安排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综合全面的检查。按要求做好专项检查如设备、电气、仪表、起重、压力容器、防火、防汛等专项检查,专项检查还包括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检查,如每天一次的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6、结合季节性气候变化因素针对性的开展检查,如夏季“四防”的检查(防火、防雷、防汛、防中暑)、冬季“四防”的检查(防火、防冻、防滑、防中毒)、以及防风的检查。在节假日要升级管理,加强检查。
7、检查要充分利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经验感觉来执行检查,对压力、温度、震动、声音等进行检查分析判断,及时的发现隐患。
8、必须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落实责任和期限。不检查就不知道隐患在哪儿,也谈不上整改,而光检查不整改,等于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对不能处理的隐患实施跟踪监督,实施临时应急措施,挂牌限期整改。
9、对隐患整改采用调整革新、改变方法、更换、带压堵漏、加固等措施。同时对隐患检查及整改做认真的记录。
10、安全要你管......余下全文>>
四:什么是一般事故隐患隐患排查应依据什么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 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五:如何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排查 1、做好日检查、周联查、月联查、节前联查; 2、做好专业对口检查(电气、建筑、设备、危险品存储等); 3、做好重大危险源检查。 安全生产工作 1、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4、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5、改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方案。
六:对查出安全隐患要做出五定 ,"五定“指什么?
按其开展安全检查活动,隐患整改达到“五定”丁求,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出自二级建造师教材《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七:什么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五到位”
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
八:安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安全检查就是要对工厂生产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机械、设备、流程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安全因素,以求消除,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也就是把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度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国以来,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安全与劳动保护规章、条例、法令和安全技术规范,这些正是开展安全检查的依据和准则。在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一般的做法都是把有关的条例和规范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改进。由些可见,安全检查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结合实际宣传贯彻有关条例、规章和规范的过程。通过安全检查,使安全监察机关与广大职工群众都能自觉遵循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作规章、条例和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发挥安全监督作用。
实践经验表明,安全检查能同时收到以下三点效果:
(1)宣传贯彻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有利于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2)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事故隐患,及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职业危害,有利于制订治理规划,消除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在安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
安全检查是一项群众性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安全检查能更好地摸清工厂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带动全局。
请采纳。
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浮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五条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