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养成教育方案

一:如何抓好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

一、科研课题的指出;

1、来源依据:

农村中学生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跟不上去,学校教育时间又有限,好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基于这种情况下,在教科研活动中开展了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和《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为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成为有效之路。把它作为课题研究大有必要

2、意义价值:

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大有必要的。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科研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这几方面让他们形成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为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教师必备的责任。

三、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4、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

四、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育人目标:

1、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2、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三)工作目标

1、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2、课堂育人: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指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跟踪调查法:

3、经验总结法

4、对比研究法

研究措施:

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怎样开展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

1、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仿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2、活动教育

主要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余下全文>>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方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背景分析:

我校历经了53个春秋岁月的洗礼,以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严谨而声名远播;以校园环境幽雅、校风学风纯正而备受社会信赖。她是终军故里藏龙卧虎的宝地、英才辈出的摇篮。一代代学识渊博、勤于奉献的人民教师,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耕耘播种。他们不论寒暑、不计阴晴,呕心沥血、辛勤劳作,赢得了芝兰并茂,桃李芳菲。一批批天真烂漫、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在这充满希望的知识海洋里迎风破浪、搏击遨游,实现了稚嫩成器、雏鹰高飞……2004年济南市“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顺利完成后,学校内涵发展摆上议事日程,新一届领导班子自2005年开始,努力探寻重振一中、发展一中之路,开始圆大校崛起之梦。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实行半封闭、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寄宿制下的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生活在封闭的校园里。这向学校的生活、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教育规律中找出学生日常管理的重、难点,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和比较有特色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是我们全体管理者的奋斗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使他们在人文关怀中享受公平的爱,公平的教育,能健康快乐成长为合格公民。我校顺应时代的呼唤,决定实施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非常“3+1”砺志阳光教育。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志存高远、发奋图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行走在阳光下,沐浴在阳光里,为人生精神打底,为幸福未来奠基。

二、实施理念: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科学家在幼儿园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不难看出那就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 “少时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就强调了好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孩子大体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当然也会存在个别例外的情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大多数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随着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就产生了差异,其中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养成了不同的习惯。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

习惯决定和我们性格的形成,决定了我们生活的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待人接物,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习惯决定我们的命运。

可见,一个人的习惯是多么重要。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如:自卑、懒惰、忽略基本礼仪、漠视基本制度、忽视时间、骄傲自负、因循守旧、情绪化、爱与人争论、好高骛远、喋喋不休、傲慢、鲁莽冲动、投机取巧、盲目从众、忽略细节、推卸责任等等,使得部分学生胸无大志,随波逐流,放任自流。

作为教师,对“习惯”一词,更加熟悉,更加敏感,也更加应该重视。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自己要有各种良好的习惯,我们还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一块很重要的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启迪聪明才智,发挥创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经简单方面说,须一句......余下全文>>

三: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 活动方案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所以培养习惯至关重要,培养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始时进行提醒。2、每日督促检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习惯。3、习惯形成之后让孩子自己体会有什么进步。

四:如何建构办学思想体系和养成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

根据县教体局关于推进“一校一特色”创建指导意见,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坚持“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品质的教育”的办学宗旨,以“服务学生”为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致力于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通过加强习惯的养成,丰富特色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挖掘特色建设的内涵,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

二、条件分析: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我校全体教职工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工作走在全县农村小学的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宣城市卫生学校”、“市级青年文明号”、“平安校园”、“宣城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称号,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家长知识水平不高,平时忙于农活,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特色化发展。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三、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一校一特色”——养成教育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健康校园、和谐校园、文化校园”的办学目标;引领全体教职工专业化成长,学会研究、学会超越、学会务实、学会服务,打造一支“活泼高雅、热情谦逊、自强自立、真诚奉献”的阳光团队;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具有活力与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实现“启迪学生智慧、打造健康体魄、塑造完美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目标;培育“大胆自信、独立开朗、好学创新、感恩进取”的阳光少年。

(二)具体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培养教师良好专业习惯,成就教师幸福人生。

⑴通过培训,吸纳音乐、体育、舞蹈等优秀教师,精化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⑵注重科研强校,开展多形式校本教研,促使全体教师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教研,发挥群体力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争取在五年内培养一批“市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以及一批具有扎实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一批责任心强、具备一定专长的新苗教师。

⑷开展教师礼仪培训、阳光体育锻炼,丰富教师活动文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2、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⑴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主题式活动课程,在体验、探究、交往中快乐成长。

⑵通过教师的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读书、写字、作业等各方面的习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⑶继续实施生活化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校本品格教......余下全文>>

五:关于学生十大习惯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心颇动,久久不能平静,乱谈几句心得体会,请同流指导……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方案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余下全文>>

六:如何构建办学思想体系和养成教育方案

“和谐”,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词。

“和谐教育”,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外教育发展史上许许多多教育先贤和大家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从古希腊的“和谐教育”思想,到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模式都体现了这一点。

“和谐教育”,是当下我国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和谐教育的思想内涵

我们倡导的“和谐教育”,其思想内涵是:坚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运用合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科学办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身心、与群体和社会、知识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二、和谐教育的核心观念

——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施教,为学生的明天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教。

——主动学习。营造尊重、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习情境,培育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评教,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培养个性。尊重学生差异,处理好学生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因材施教,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寻找最近发展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挖掘个性潜能,培育学生兴趣特长。

——全面发展。突出英语特色的同时,语文、数学、艺体、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均衡发展;培养学生德才兼备、情知交融、手脑结合、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思想、能力和行为。

三、和谐教育的发展观念

——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七: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很多学习好的都是自己的自制力强,坚持努力的结果...其实随便想一点事例,都会想到...就像名人的那些故事呀......余下全文>>

八: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成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他们一生的生活、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1、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要舍弃好多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不吸烟、少喝酒、少吵架,做到爱家、爱孩子,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或二个孩子,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给孩子最好的吃、穿,让孩子抛弃了朴素;对孩子期望过高, 经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给孩子增加了虚荣心或是孩子丧失了上进心;攀比严重,常拿别人孩子的优秀之处来对比自己的孩子;包办现象,除了学习,孩子任何家务也不做------这些错误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孩子不是主动去做某些事,而是被动的为了家长的期望而不得不做。

2、学校 学校的学生来自各种家庭,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一致,接收到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我们还知道好习惯形成的比较慢且坚持着更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时的孩子如果教师或家长引导的出现失误,孩子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再去纠正它们的不良习惯会花费很多时间。

3、网络 前几天,许建国专家来偃师讲学,说网瘾少年不能救药,家长同志,你别着急,你更别骂,我们的孩子爱好上网但还没有达到网瘾这一步。在这个信息时代,孩子离不开网络,像今年,洛阳地区中招成绩计算机占15分,但是,我们孩子的手指在键盘或者手机上如飞行走,看了不该看的内容,更成了“低头族”、 “痴狂组”。

第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事情,其间还要和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应坚持渐进性、持久性和严格性。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过程和教育过程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叶圣陶说:“„„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1.诱发动机

积极性是学习诸因素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能动因素。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它就成为愿望。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即需要和适应的客体出现时,愿望变成了动机,在提出和行动相适应的目标的情况下,动机才唤起人们的行动。一般说来,有了明确的动机,行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自觉地主动去做。 要诱发学生的动机,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培养行为习惯的目的,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动员报告、个别交谈、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竞赛活动的开展等方法对学生加强教育,使之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而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

2.激发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自觉性的起点,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自已。”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形式可分为三种:直觉的情绪体验、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和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的发展既决定于外界刺激强度,又决定于主观状态。实践证明,兴趣是行为自觉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余下全文>>

九: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初三)急需~!!

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主题词:养成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 重要一环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 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2、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抓好养成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4、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二、 养成教育的内容

1.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最基本的,经过筛选,把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定成为规范,要求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原国家教委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起在全国中学试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共五条四十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便是我们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养成教育规范化的内容,要让学生人手一册,烂熟于心。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内容较多,但它作为一个全国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订得太细。各校、各年级、各班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使《规范》更加具体化、细目化。把原则的条文分解成实在的、具体的细目,便于实行。例如,“尊敬老师”这一条。对于中学生来说,“尊敬老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做才叫尊敬老师呢?我们可以把“尊敬老师”分解细目化,使之更具体、形象、直观,可以分解成:〈1〉、看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并说“老师好!”〈2〉、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语气要和气、亲切。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3〉、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不无故旷课。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擅自闯场教室。〈4〉、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不东张西望,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余下全文>>

十: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生物科在高中阶段的理科中,还算相对容易的(背,记的东西有点接近文科);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与物理、化学相比,难度不算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不能够像文科一样教学,只让学生记忆,背住就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