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怎样进行? 5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有些男生原来睡前洗脚是一定要爸爸妈妈提醒的,不提醒就不洗,在中学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即使回到家没人提醒也会洗,因为已经养成了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使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一般地说,优秀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做该做的事,远离不该做的事。 那么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比如,穿戴整洁,物归原处,学会倾听,按时就寝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是的,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
今天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经过他人的允许不能翻看他人的东西,相信今天不会有同学去随意乱翻他人的东西,是吗?可是,明天,后天,一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呢?是不是大家都还能做到这一点呢?可能已经忘了这个故事,又会不经意翻别人的东西了吧?但是,一旦我们养成了不乱翻别人东西的良好习惯,不要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一辈子也不会再乱翻别人的东西了。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新的特点。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小学和初中在学习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小学课程门类集中,主要学习语、数两科;内容简单,反复性强;进入初中后则学科门类大大分化,从语、数两科变化为语、数、英、史、地、生、政七科,初二还要学物理,初三要学化学;就初中每门学科的内容体系看,都已接近科学体系,是每学科的基础知识;就内容范围看,概念反映不仅是一般常识知识,而是每门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及规律。由于学科的分化,课程要求的不同等,进入初中学习必须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及自觉性,学习方法也必须具有灵活多样性,特别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同时,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余下全文>>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何玉香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高尔基语)。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中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搞好对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1、教师观念要更新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抹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是让学生成为习惯的奴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我们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立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生活的“机器人”。因此,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如:对调皮的学生的教育要该放则放,该严则严,不能听之任之;对认真老实的学生的教育要尊重爱护,巧妙引导,不能要求过高等等。2、开学之初,立其规矩,养其习惯。记得有句谚语是:习惯培养行动,行动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面对刚刚走进雍阳这所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于是从学生的出勤,到两操的快、静、齐;从宿舍的物品摆放,到集体生活应遵守的纪律;从餐厅的打饭顺序到吃饭时的不语;从教学楼内的慢步轻声到教室里的文明有序;从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听讲,到作业的完成、疑难问题的解决,事无巨细,我都一一指点,立其规矩,养其习惯。3、时时处处,督促检查。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克服回生现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因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及时督促检查,每天的晨会、每周的班会、课后的间歇,甚至是课堂的教学都要成为教育、督查的阵地。确保行为的落实并正确评价学生的行为,要经常看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进行赏识教育,不能用老眼光看学生的成长。实事求是,这样教育学生,他们会更有信心。4、讨论辨析,内化为自觉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要遵循学生的目标,与学生一起商量、探讨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起制定落实的措施,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使学生逐渐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为状态,而不是外部压力强加于学生的过分要求,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自己的源动力。许多情况下,由于受种种错误认识的影响或在业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惯性作用下,学生往往还不能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这个思想观念问题没有解决,将大大降低行为规范教育的作用。比如学生好吃零食,常被认为是个人饮食习惯问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尽管通过说理谈话,制度约束,都不能起到根本作用。这时,老师可组织一个辩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由正反双方辩论和老师正确引导,最终使学生明白好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当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个道理时,这种不良行为就有望矫正和戒除了。事实上,很多道德问题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往往过于片面、主观。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讨论辨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判断、思考和选择合适的、最佳的道德观念或行为,这是其它德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方法类型。 5、注意自身形象,发挥榜样作用。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树立榜样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他们可......余下全文>>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三、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们身体立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余下全文>>
四:初中生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什么是习惯呢?从个体层面讲,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讲,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规范,清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乱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家规都是约束言行的规范,必须让每一个中学生熟记于心。有了明确的规范,还要让中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二、 抓住小节,着手细微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平时应注意学生在校时的仪容仪表、交际交往、课桌椅整齐、地面整洁等小节方面的规范训练。要求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经过训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言传身教,榜样教育
学生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这既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周围人的影响及父母、教师的示范作用等。如教师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可激发学生产生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在班级里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这句名言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老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学生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定能养成好习惯。
五、施加外力,检查督促
养成教育......余下全文>>
五:怎样进行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赵轶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 依据的基本原则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二、 加强教育的途经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追去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通过榜样感召 中学生仍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协统一。另外,我还经常在生活中树立班级的典型,学习上、生活中各个方面,尽可能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树立大家身边的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3、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4、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的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我按照学校的各项制度,在班级又制定了详细的班规,约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5、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余下全文>>
六:如何抓好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
一、科研课题的指出;
1、来源依据:
农村中学生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跟不上去,学校教育时间又有限,好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基于这种情况下,在教科研活动中开展了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和《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为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成为有效之路。把它作为课题研究大有必要
2、意义价值:
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大有必要的。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科研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这几方面让他们形成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为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教师必备的责任。
三、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4、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
四、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育人目标:
1、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2、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三)工作目标
1、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2、课堂育人: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指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跟踪调查法:
3、经验总结法
4、对比研究法
研究措施:
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怎样开展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
1、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仿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2、活动教育
主要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余下全文>>
七:初中生300字的作文: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我始终不能理解其中这深刻的含义。当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我才懂得了这句话正反应了书中人物保尔•;柯察金的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坚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在这期间,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童年时,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地层饱守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后来他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练,都没能把他压跨,反而是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即使在病魔无情的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病在床榻上时,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人到底怎样度过一生?这部小说中的保尔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仍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八: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攻的前程。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