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员工的知识层次、认识深度、日常习惯等参差不齐,质量意识也相差甚远。那么要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相对也要容易些。
二、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几年,车间员工的流动性逐步增加,每年也在不断引进新员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员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面对这些新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新员工培训也应该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空调加工的认知度较低,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家用空调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鸡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空调加工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以前,员工的培训也不少,但往往培训效果不好,对员工的触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员工不重视学习,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时聊天、睡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班前班后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班组长是生产车间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理解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对于产品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或许员工会提出许多管理人员不知晓的现象或好的建议,这有助于分析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三、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通常人们都知道,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群狮。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在体力上后者要强过前者百倍不止,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占据前者思想的是狮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王者气概,而后者其实早已退化成一群披着狮皮的“绵羊”。由此看出领导的作用是强大的,质量意识的加强应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该把确保产品质量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
四、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余下全文>>
二:如何控制质量和提高员工工作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点基础。我们公司应该加大力度规范质量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全方位满足中、高端顾客的要求与时俱进谋发展;把电子产品做强、做大的同时,需公司全员全方位参与。各部门、事业部、各工序、特别是质量管理部应对产品质量严格控制,采取预防为主的质量措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以“质量月”为契机,大力提高员工的产品意识,在实际生产中,培养员工的自检、互检、专检意识和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和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一、自检意识,我们的电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在产品的制程过程中,每一位员工必须树立下工序要为上工序服务的质量意识从而为下工序提供紶质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员工对自己岗位的电子产品进行自检,确认是合格品时才可以流入下工序;发现不合格产品时,要做好标识并单独存放,通过自检可以及时发现本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工序。
二、互检意识,对于上工序流过来的产品,我们员工应仔细检验,认为合格才可以进行摆坯烧制、研磨、分包等。如果查到上工序流下来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上工序或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坚决做到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接收不合格产品、不传递不合格产品。例如:在电子产品的压制过程中,产品自身明显存在起层、粘损、开裂、产品光洁度不合格等缺陷时,员工盲目地压制、专检人员未及时发现,流入下工序后烧制出来为废品、大量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三、专检意识,通过员工的自检和互检后,作为专职的检验人员,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对产品存在的缺陷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尽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工序,造成产品的报废及返工处理,产生重复检验和二次的加工时间。
增强产品质量,离不开员工在产品的压制过程中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首先是首检控制,在原材料上机前,应仔细阅读产品作业指导书,对原料、模具、客户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压制,在压制时必须进行自我检验,确认产品是否合格,不合格要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能让产品流入下工序才发现不合格,再进行整改,造成大批量的不合格产品。
其次是巡检控制,在产品压制过程中,调试人员和产品专职检验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及时对产品进行抽检、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用大多数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产量不是靠蛮干和一味埋头苦干完成的,作为普通的质量管理人员,我们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善于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质量素质,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再次是终检控制,我们员工将要下班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重点检验,往往在将要下班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在生产任务还没有完成时,又急着下班于是就将不良品装箱,滥竽充数充当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造成质量事故。
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要以“质量月”为契机,以“月”促“年”,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切实履行好职责、抓好质量工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产品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乎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企业发展了,对国家贡献大了,我们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有切实的保障。总之,抓好产品质量工作,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 另外一篇文章也很有启发作用: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员工......余下全文>>
三: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李新农
管理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去授权,第二步是监督执行,第三步建立自己的管理权威。
工作团队是由致力于共同的宗旨和绩效目标、承担一定职责。技能互补的异质成员所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成员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并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和决策柔性。在这种多功能型的工作团队中,人性假设和人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对组织中人的因素进行再思考。
一、 工作团队管理对传统管理理念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传统的层级组织中,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争夺经营资源和权力,对知识、技能与信息封锁,不愿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毫无疑问,这种部门割据式的管理造成了人为的封闭,使得智力资源因得不到共事而大量浪费,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瞬息变幻的外部环境。
与传统管理相比,工作团队所面对的因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1) 管理上的变化,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淡化,人员之间关系的平等化和协作的自动化;(2)工作方式与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员工被授权执行一套工作范围更广泛的任务,然而很少有人来监管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员工应当是自勉、自律和自觉的,木仅仅是精通某一方面技能的专才,而且应该是熟悉多层次知识的通才,并能够实现相互沟通;(3)培训重心的变化,培训的重心从被动培训转向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仅仅培训员工如何做好工作已不再重要。相反,新的通才型员工需要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工作方式,员工学习的重点在于洞察和理解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并能够知道工作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二、 工作团队管理中有关“人”的问题
人们在重视工作团队正面效果的同时,却忽视了工作团队管理中,必要条件的缺位和观念的变化可能导致的矛盾和问题。正如罗布·戈菲和加雷斯·琼斯在“什么使现代企业团结一致?”中指出的那样,“在网络型组织中,网络型文化并非以缺乏等级制度为特征,而是以有很多避开等级制度的办法为特征。”“网络型组织产生两种关键的能力:收集和有选择地传播软信息的能力;在公司获得支持者的能力。”但是,“它们的团结一致程度低,意味着管理人员在行使职能或使公司协作工作时往往会遇到麻烦。同事之间要对重点问题达成一致变得很困难。”工作团队出现“高度的和睦交往,低度的团结一致”的现象。因此,其中的许多问题和症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问题一:如何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在传统管理中,考核标准非常明确,人们习惯于专注自身“份内”的工作,工作进度已经被安排妥当,遇到疑难问题,完成自行安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度的沟通技巧,与相关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但现实的情况是,适合于实行工作团队管理的组织是高技术性和知识密集型组织。而传统教育中,科技人员善于沟通者为数不多,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工作方式去完成“份内”的工作。这种情况如何改变?一种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非正式群体方式,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来缩短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非正式群体更多强调的是情感满足问题,而解决工作关系方面还尚存在疑问。
问题二:为什么人们愿意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工作团队管理的前提基础是,人们愿意让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实现共享,互相学习。但关键问题是,什么动机使他们愿意这么做呢?有的观点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强调让所有员工理解,只有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才有利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个人才能获得利益的依靠。否则,只会将出现“全输”的结果,谁也无法得到优厚的收入。还有的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高素质人群的需要层次已经达到自我实现需要,人性假设已经发生变化,在单个人员无法完成复杂任务纷情况下,为了共同目标的实现,人们......余下全文>>
四: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动态的质量管理
传统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质量控制”,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不断地满足变化着的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朱兰博士指出,“质量管理不仅要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并把质量管理精辟地归纳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部曲”,质量改进是国际质量管理发展的总趋势。1996年美国质量管理协会第49届年会的主题就是“不断的改进——领导、授权和统计工具”。可见,质量管理的总趋势是不断改进,主要措施是从领导抓起,员工通过领导授权广泛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运用统计方法来改进质量和管理。
朱兰博士还说:“质量改进不在于那么壮丽,那么大张旗鼓地运动和突击活动,主要的动力在于取得持续的、不断的、平和的而不声张的活动,这种活动如何搞得好,就要借助于管理,有些活动要永久地搞下去,有些活动要有规定的时限,到一定时限,要戏剧性地见好就收场,这种形式最好的办法就是举行盛大的授奖仪式。”在质量管理中不搞运动,但要搞活动,比如一定时间里搞无废品活动,目的是把产品合格率提高,可以过一个阶段,提一个新目标,再搞一个活动,使质量和管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产品质量的形成,不只是依靠机器设备、工艺和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只有广大员工牢固地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强烈的质量意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且能熟练地操作和掌握先进技术,才能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为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成员都能积极自觉地参加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关心和提高产品质量,应从企业领导人员到每个班组员工,都必须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和训练。
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涉及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各级领导、各个管理部门以及每位员工,都必须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质量责任。企业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就是要对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明确规定各部门和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这样,就可以把与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体系。
只有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才能加强对设备、工模、原材料和技术工作的管理,才能统一工艺操作,才能从各个方面有力地保证产品质量。此外,由于员工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等心中有数,并通过技术培训,掌握操作要领和过硬本领,就有可能熟练地排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取得驾驭生产的主动权,使企业的质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如何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减少发生不符合
第一步曲:培养三种意识
做为品质培训,讲得最多得就是什么叫做品质,怎样做好品质,往往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头软,台下受训者想睡觉。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好是好,就是对我们不实用!作为培训者听了,半条小命又气没了。质量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责任心,这样受训者又好记,也容易理解。有时员工自己也会问,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和品检人员也同样会反问。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事故了。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会主动问你,以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品质呢?此时孺子可教也,可以培养员工品质的三种意识了!
一是自检意识。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二是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过来的产品,必须员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三是专检意识。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就可以对专职检验员灌输了: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专职的检验员如是你部门的下属,那更好沟通;假如不是你部门的人员,他也会接受你的教导!
第二步曲:紧跟过程控制
牛津管理评论消息: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结果。因此,很多朋友跟我在谈管理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伟人的哲学精髓,我是深深的佩服。但是对于和我谈结果主义的朋友,我会反问他们一句,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呢?在他们目瞪口呆之时,我就会跟他们讲,我是挺注重过程,没有好的过程,难有好的结果!对于品质的控制,我认为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因此在向友人传授中,我让他一定要紧跟过程控制。
一是首检控制。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求班组长、品检人员和员工,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要使用的工装配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然后小批量生产三只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二是巡检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品检要对产品进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等。
三是终检控制。在收线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本人曾碰过一件事情,现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员工有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被班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严加控制!
第三步曲:再加二把武器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
第一把武器是“明刀”—“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俗话说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谁在使刀,又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如是一位武林高手,手中拿着一把木刀,我想也没有谁说好躲:但如果是一位没......余下全文>>
六:怎么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
1、首先,领导层所有人员要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并且能做到身体力行,要在质量意识方面做好榜样,要视质量为重中之中。只要求员工有质量意识,也只会昙花一现。
2、质量与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不能同时保证,领导要明白这些。
3、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领导要敢于及时指出并做出必要的措施,想想海尔张瑞敏大锤砸质量有问题的冰箱事件。
4、无论领导层会议,还是员工大会,要先以强调质量意识会话题。
5、及时表彰在质量意识做的好的员工,也要及时惩罚在质量意识方面做的不好的员工。
6、质量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微观问题,先有质量意识,再有小的举措。
7、细节决定成败,质量意识体现在生产和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8、产品或项目负责制,让所有员工都对产品质量直接负责,营造自我监督的体系。
9、要有好质量,就要有好领导,好员工,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合适的薪资体系。
七:如何提升工厂员工质量意识的看法?
告诉他们,成本核算,切身利益,同时制定具体的制度。
八:如何提高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对公司品质方针、政策、目标的宣导;
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
设立质量进步奖、质量月等活动;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