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什么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和核算的探讨 加强工资核算和管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研究 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工(商)企业会计报表体系的研究 制造成本法研究 关于成本方法的研究 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的研究 关于成本核算的改革 关于目标成本的研究 关于责任成本核算的研究 关于标准成本的研究 成本开支范围的研究 质量成本的研究 小型商业企业租赁经营中的财务问题 成本预测与计划研究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 论述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经费预算包干管理及其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关于划小核算单位或责任单位的研究 关于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与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 试论无形资产的定性、定量及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效益工资及核算问题的探讨 流动资金管理及核算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关于改进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探讨 固定资金管理及核算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对加强材料储备资金管理和核算的研究 加强核算资金管理问题的探讨 生产成本核算组织原理的探讨 对利润分配核算问题的探讨 工业企业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核算的研究 关于在建工程核算问题的探讨 试论新产品试制的管理与核算 两权分离条件下的商业企业核算模式的研究 资金平衡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价变动的会计核算 厂长离职审计的意义、内容及作法的研究 对商业企业坏账损失、商品削价的会计处理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 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核算的探讨 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审计的探讨 关于商品流通费核算的探讨 试论货币资金的审计 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核算的研究 试论财务支出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计 对商品销售和购进的入账时间的研究 关于审计准则的研究 对售价金额核算方法的探讨 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组织体系的研究 论零售企业"售价金额核算实物负责制 关于审计报告的研究 关于股份制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的探讨 关于财务目标问题的研究 试论经济活动分析的性质和内容 关于理财环境问题研究 试论经济活动分析的任务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决策分析 试论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 关于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和作用 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试论工(商)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和形式 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试论工业企业生产分析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企业财务评价问题研究 试论工业企业成本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企业信息分析利用研究 试论工(商)业企业利润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质量成本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工(商)业企业资金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物发展的影响 成本分析方法的探讨 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的途径探讨 资金分析方法的探讨 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内部控制问题 关于价值工程分析的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对变动成本的评价 资金结构的研究 量--本--利分析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体制问题 责任会计与厂内经济核算 借鉴西方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充实完善社会主义会计的探讨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审计对象的研究 资金利用效益的分析 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的研究 西方管理会计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关于审计与会计及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 试论企业的损益平衡分析 审计与宏观调控 经济责任制与责任会计的研究 审计方法的研究 传统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比较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审计 中、西方比较会计的研究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二:浅谈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
苏玉红 (哈尔滨铁路局审计处)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有效地保证组织方针、政策和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内部审计 提高地位 提升有效性 采取措施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1 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内审的地位1.1 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通过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单位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可以及时揭示内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从而对单位的管理起到一个预防作用。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把一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人员安排到内审岗位,不要将内审岗位当成“富余”人员安排就业的岗位,那样肯定发挥不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就更谈不上提高内审的有效性了。1.2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发挥其作用,实现其职能的根本保证。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内审的独立性:①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互不隶属,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单位最高层领导负责。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专职,不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这样就可以使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关系上超脱,不带偏见,不为部门利害关系所左右,能够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1.3 内审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为单位服务是内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才是内审角色的正确定位。角色定位对一项工作的开展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内审定位出了问题,偏离了为单位服务的准则,其工作职能性质就会变味,被审部门和单位也就无法接受。1.4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沟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事会计监督和单位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审计职业的人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内审的地位。所以作为内审人员要严格按行业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会森得信任,因而也就提高了内审的地位。另外内审人员还要对自己工作的内容、性质在单位中进行宜传.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一方面让单位的决策机构对内审有更深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给予内审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要让单位内部更多的人知道内审、关心内审,从而做到支持内审。2 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措施2.1 合理的内部审计调查方法 合理的审计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1 观察法(帐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帐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多方面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2.1.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存在的问题大多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地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尽量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余下全文>>
三:关于以前年度控制运行结果有效性,连续审计可以信赖吗?
注册会计师如果拟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某些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的话,肯定是需要在当年进行适当的测试的。只不过如果有关的控制自上次并没有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而且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没有超过两年的话,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对这部分控制不予进行测试。这里指的是部分控制,非全部控制。
1.假如2010年对控制进行了测试,那么2011年及2012年可以不用对控制进行测试,2013年就一定要对控制进行测试。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给出了一个最长周期的界定。
2.假如有100项内部控制,上期(比如是2005年度审计)均测试有效,那么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本期内仍然可以利用上期有效的证据(意思不做测试了直接视为有效),但是准则不以允许这么一直信任下去,至2007年度就必须再测试一次(此所谓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如果只是这样规定,那么就可能有CPA这样做,2006年什么测试也不做,直接任赖这100项内部控制,到了2007年再来对这100项控制进行测试。所以准则又规定“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像上面的这种情况就是不允许的了,正确的做法是2006年虽然信任上期控制有效的证据,但是也测试一部分(比如三、五十项的样子),同样2007年也测试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出现闲时闲得无聊、忙时忙得天昏地暗。
3.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况下,应当在每年都要进行测试,比如针对特别风险制定的相应内部控制,如果注册会计师信赖相应的控制,则应当在每年都要进行测试。
四:可以用审计的办法来检查哪些项目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笼统的说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环节有效性的检查,首先是否建立必要的内控制度,或者是否健全、完善,其次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也就是所谓有效性,比如,材料采购的内控制度,一般会包括生产部门是否根据生产进度和库存情况提供采购计划;采购部门进行询价;确定供应商;签订合同;质量的检验;入库制度的落实等,每个环节不能存在漏洞,这就体现了有效性,如果哪个环节有漏洞就是有效性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完善。
五:如何确定审计的重要性?
定义: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5%—10%;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余下全文>>
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 )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该题目应选择:D:财务报告。
七:在审计内控程序中什么叫做是否测试运行的有效性?
你好,控制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风险”的一部分,控制测试就是为了测试运行的有效形,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具体在本次审计期间是否需要进行控制测试,需要下面这个决策过程:
开始——该控制是否针对特别风险——若是,则在本年进行该控制测试
若否,则该控制最近两年内是否被测试过——若否,则在本年进行该控制测试
若是,则考虑是否在本年测试该控制,具体考量以下三个方面:(1)该控制是否有变化,若有,则测;(2)显示需要测试的因素,如复杂的人工控制;(3)为满足每年测试一部分控制的要求而测试。
当然,控制测试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执行,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进行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2)仅实施实质性层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
控制测试一般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这几个方法。
八:内审有效性包括哪三个层面
公司管理层评价、审计师鉴证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注点包括独立性、胜任能力、任务和职责等三个方面。
1.独立性 独立性是评价内部审计有效性时的首要关注点。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所审计的活动之外; (2)内部审计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而非管理层决定; (3)内部审计部门有《内部审计章程》。
2.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是评价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 (2)内部审计应坚持相应的职业标准; (3)应有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计划; (4)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保证顺利完成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的实施。
3.任务和职责 在评价内部审计有效性时,还应关注内部审计的任务和职责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包括如下方面: (1)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年度审计计划并有标准的审批流程; (2)审计计划应对企业层面的风险评估给予响应; (3)保证足够的审计范围、覆盖的深度和频度;(4)督促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加强整改; (5)进行绩效评估,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九:关于注册会计师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控制的执行、检查相关文件以及重新执行等程序
十: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问题: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
不是的,如果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比较高的话,此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控制测试的范围,因为审计证据的质量是较高的。当然如果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很低,此时获取此类证据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此类审计证据的质量是很差的),所以,此时就可能不再考虑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了,因为再扩大也没有意义了,而是采用追加审计程序。所以没有明确的关系。